天天看点

「追寻江都红色印记」成昌铁工厂:江都机械工业先驱

作者:江都发布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江都县没有好的机械维修企业,机械行业一片空白。解放之初,县工业科官员陈伟武在调查行业时,得知优步设立的电厂在台州成昌铁厂经常有机械需要修理。厂主叫朱成元,是江都华人,对自己的家乡颇为感慨,他曾经向有关人士表示,愿将自己的企业迁往江都,为家乡的产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台州市成昌铁厂始建于1948年3月,位于台州市进化桥北街69号。老板朱成元年轻时,从江都到台州兴义铁厂当学徒,经过几年的积累,买下了濒临破产的永顺兴铁厂,并将其更名为台州成昌铁厂。当时,本厂以修机为主,小批量生产和板金加工。有8名工人,1名雇员,外加11名妻子和孩子。

陈玉武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及时向江都县人民政府和工业科负责同志汇报。经过讨论研究,县人民政府表示赞同,责成县工业厅深入调查台州城昌铁厂的实际情况,对朱承源进行精细的思想工作。

1954年,中央通过了CSC关于扩大公私联合产业计划会议的报告和CSC关于有十个以上工人的资本主义产业向公私合营企业系统性转变的意见,并决定"在今后几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 或者可能更短)进入公私合作轨道,这基本上是(不是全部)在十个工人的需求和条件中转变,然后在条件成熟时,将公私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企业"。

根据中央政策,县人民政府和工业科多次派专人到台州与朱成源会谈,并将会同有关人员多次对工厂搬迁进行咨询和论证。经省政府批准,江都县人民政府和台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台州成昌铁厂迁至江都。1955年冬天,工厂正式搬迁到优步镇。当时有8名工人,老板朱成元和他的妻子,11个人的儿子。设备有8尺皮带车床、4.5车床、镗床、钻床、手摇狗头式刨床各一台。台州成昌铁厂搬回国内,填补江都机械维修行业空白,实现朱成源回国建厂的愿望。

在轰轰烈烈的民营工商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朱承元清楚地感受到党的政策明智和温暖,认识到民营企业只有在社会主义改造下才能健康发展。他到达卢博后不久,立即打电话给江都县人民委员会,表示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1月21日,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在江工30号城昌铁厂单独合资,并任命公众代表专门负责公私合作工作。

县人委尊重民营企业家的权利,在工厂名称中保留"成昌"字样,命名为城昌铁厂公私合营企业,并任命陈玉武为公营代理理事长,原民营企业主朱成元为副厂长。

公私合营企业聂博成昌铁厂成立后,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江都的工业、农业机械安装、维修一般不再需要外出求助。据《江都县国民经济数据汇编1956年》数据显示:企业现有职工28人(其中职工13人,工程技术人员2人,行政人员13人),年产值2.5万元,固定资产9万元,利润总额8000元。

1957年,县人委按照国家民营改造政策,再次对江都博城昌铁厂进行了整改,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当地国有的江都制铁厂。

1958年10月,县人委以江都铁厂为江都机械工业发展的典范,决定将工厂迁至江都县童话镇东酒药厂旧址,将工厂更名为江都第一机械厂。工厂后逐步发展成为江苏省亚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江都机床厂。

来源:扬州江都区媒体中心

撰稿:江都区委党史办公室 周正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