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争实录:莱比锡之战

作者:永远的古老

(公元1813年)

莱比锡(德国东部城市,位于柏林南部150公里、萨勒河东岸)之战,是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军与反法同盟军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

法军攻俄失败后,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开始组成。1813年4月,俄普联军率先向莱比锡开进,准备由正面攻击法军。

战争实录:莱比锡之战

法军退出俄境后,得到一些补充,约有10万人。同时,拿破仑在国内迅速筹组新的军队。3月12日,新的作战部队编成,拿破仑自任总司令,参谋长为柏蒂埃,下辖12个步兵军团、4个骑兵军团(其中3个军团正在编组中)和1个近卫军团,共计22.6万人,火炮457门。作战计划是:进兵莱比锡,然后转向德累斯顿,同俄普联军决战。

5月2日,法军在吕岑战胜联军,攻占莱比锡,因骑兵不足而未能扩大战果。5月21日,法军在包岑又击败联军,但伤亡较大。6月1日,法、俄、普同意暂时休战。休战期间,奥地利、瑞典加入联军。

7月19日,联军在莱亨巴赫会议上提出对拿破仑的新战术: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不冒险单独与拿破仑自率主力交战。若在战场上单独与拿破仑所率主力遭遇,应立即退却,等到联军兵力集中后再进行作战。联军准备就绪,即于8月10日废止休战协定,向法进攻。这时,法军也得到补充,总兵力达50万人,作战部队约44.2万人,其中骑兵4万余人、炮1284门。拿破仑统率主力驻德累斯顿。联军总司令由施瓦岑贝格亲王担任,大本营设在布拉格,作战部队约55万,其中骑兵10万多人、炮1380门,加上围攻法军在普鲁士、波兰要塞等的兵力,总计约70余万人。

战争实录:莱比锡之战

8月27日,拿破仑率法军主力在德累斯顿大胜联军主力波希米亚军,但法军其他各路均遭败绩,联军分路逼近。拿破仑企图占领柏林以改变不利态势,但法军主力处于联军东、南两路的袭扰中,东奔西驰,顾此失彼,被陷在德累斯顿。9月9日,联军将帅和同盟国君主在波希米亚的德普里兹集会,重申各国不单独对法媾和,并决定大举向莱比锡开进,围歼法军。

9月下旬,布留歇尔率西里西亚军北进,于10月上旬进至哈勒;瑞典伯那多特北方军在其北约25公里处。两军会合后,布留歇尔希望伯那多特军在波希米亚军从南方逼向法军时,同时由北面向法军夹击。但原为拿破仑部将的伯那多特心存畏惧,不愿同拿破仑亲率的部队直接作战,主张保护柏林及其通道。布留歇尔军(6万人)毅然单独南下。

战争实录:莱比锡之战

施瓦岑贝格率波希米亚军约16万人,以极缓慢的行动北进,17天只走了1百多公里,10月14日才抵阿尔登堡。他也不愿直接同拿破仑交锋。沙皇亚历山大力主决战,派维特根斯坦率大批骑兵进行威力搜索,并令布留歇尔军加速南下,以便在莱比锡西南15公里处的马克南恩诺会合波希米亚军。14日,联军已形成夹击莱比锡法军之势:南面为联军主力,即施瓦岑贝格指挥的波希米亚军,左翼是维特根斯坦部队约7万人,中央为黑森王子的3万人,右翼为克莱所率的3万人,预备队3万人;西北为布留歇尔指挥的西里西亚军,约6万人;北面为伯那多特指挥的北方军,约8万人,但离得较远。

10月初,拿破仑在莱比锡附近尚可集结兵力25.6万人、火炮784门。如集兵专注一处,在战略上仍处于主动地位。但法军意在柏林,南守北攻,基本上是分兵以战。10月2日,拿破仑令缪拉指挥第2、第5、第8军团和第5骑兵军团,合计4.5万人,在德累斯顺附近迟滞和阻止波希米亚军向莱比锡前进;第14、第1军团约4万人坚守德累斯顿;拿破仑亲率主力北进,与内依指挥的部队(第7、3军团)会合,拟在联军主力未占莱比锡之前,迅速击破布留歇尔军及伯那多特军,然后再回师南破联军主力。拿破仑为使北进兵力集中,10月6日决定放弃德累斯顿,12小时后,怕影响萨克逊邦国的亲法态度,复令坚守该城。9日,拿破仑率军北进时已失去各个击灭联军的机会,因为布留歇尔已与伯那多特会合。法军主力于12日放弃北进计划,14日回兵莱比锡。

14日,在莱比锡东南,缪拉骑兵部队同维特根斯坦的骑兵进行了规模甚大的骑兵战,但没有决定性的结果。拿破仑的作战计划是:在莱比锡正面(南面)和背面固守,以左翼迂回攻击联军右翼,乘胜以主力向联军主力中央突破。部署是:第6军团约4万人,在莱比锡北背面守御,准备对付南下联军,掩护右侧翼;第2、第8军团约5万人,在南面(正面)的华巧及马克里堡、杜森;第11军团约3万人,在莱比锡东北陶卡,迂回、攻击联军主力右翼;第9、第5军团等约6万人,由拿破仑亲自率领,在东南周克尔豪森、李贝特吴尔克维兹及莱比锡(大本营在斯托特里兹);骑兵第5军团配置于南方正面右方,骑兵第1、4军团在中央后方,骑兵第2军团在左方;近卫军团为总预备队,在莱比锡不远的劳德尼兹;第4军团在莱比锡北方,处于机动位置;第3军团在东北的杜本,拟协助迂回、攻击联军右翼;第7军团也在杜本。

10月16日9时,联军主力乘浓雾消散之际,在炮兵掩护下,分成4个纵队,在宽广的正面猛烈攻击前进。正面法军第一线部队受到攻击,几呈动摇之势。拿破仑本拟等第3军团到达后再发动攻击,但时不待人,即于11时决定:集中150门大炮向联军猛射,以火力压制;迂回攻击部队向联军左翼侧前进。14时,法军主力转取攻势,缪拉率骑兵1万余人向前直冲,步兵在后跟进。法军的猛攻,使联军难以招架,被迫后退。法军乘胜进占华巧之南及东方的一部要点。联军一时混乱,俄、奥、普3国君主几乎被俘,惊得跨马而逃。

战争实录:莱比锡之战

法军虽全线推进,但步兵不继,受到联军预备队的阻击,无法发展胜利,被迫放弃了一些夺占的地点。

这时,北方法军受到布留歇尔军的威胁,拿破仑驱兵前往,结果影响了南面的战事。他将掩护侧背的第6军团由林登沙调向东南,支援第11军团的迂回攻击。第6军团刚开始运动,布留歇尔军就已逼近,第6军团只好回兵在莫克恩一带防御,并向内依求援。内依派第4军团北援,途中又遇到林地劳要点守军的紧急呼救。因该地桥梁具有重大价值,第4军团被迫转进林地劳。第6军团没有援军,被占优势的联军击退,撤至哥里斯。这时,联军伯那多特的北方军等部正从北、东南向莱比锡前进。拿破仑鉴于法军的不利态势,即利用河川取守势。

10月17日,拿破仑知联军已全部集结,形成了对法军的合围之势,遂实行缓兵计,提出休战。联军未予理睬。拿破仑决定撤退,部署是:第4军团先遣出发,以确保沿途河川渡口;法军主力收缩阵地,作一次攻击后撤退。此时,法军合计15.5万人,联军合计29.5万人、火炮1466门。

10月18日,联军各部分6路向莱比锡法军猛烈攻击,受到法军顽强抵抗,战斗激烈。联军虽夺占了一些外围要点,但又被法军奋力夺回。这时,法第7军团的两个萨克逊旅向联军投降,使法军阵地东北方出现缺口,幸而内依善于指挥,占领新阵地抗击,得以稍安。傍晚,法军已被迫退至莱比锡城郊。入夜,拿破仑部署分批撤退。与此同时,联军总司令施瓦岑贝格下达次日攻击莱比锡的命令。但联军仍采取平行攻击的战法,未切断法军交通线和组织追击的准备。

19日7时,联军发起攻击,不久即停火,沙皇亚历山大企图迫降莱比锡。法军拒绝投降,结果激战又起。法军边战边撤。这天,负责守护林地劳大桥的一位上校向前察看渡河部队,有位工兵班长以为俄军来袭,过早地把大桥炸了。结果未渡河的法军官兵纷纷跳入河中,溺死不少,河东岸的法军遂为联军迫降和俘获,计有将领30名、士兵3.3万人、大炮260门。法军主力后撤比较顺利,23日退入埃尔富特时尚有12万人。

莱比锡之战,联军损失5.4万人;法军损失3.8万人,另有不少人员被俘。战后,欧洲掀起反拿破仑的高潮。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军队将战争推向法国本土。拿破仑虽动员人民,组织军队抗击,并多次取得胜利,但终因寡不敌众,于4月6日被迫宣布退位,被流放厄尔巴岛。

战争实录:莱比锡之战

法军在莱比锡战败,作战指挥上的错误主要是:一、拿破仑没能坚持其一贯的歼敌有生力量的思想,过分看重夺占柏林逼敌媾和的意义,因而数次遣兵北上,处于两面作战的境地,顾此失彼。二、法军在部署上不够周密,计划多变,致使兵力分散。三、拿破仑对联军战术的改变反应迟钝,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