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书法篆刻家李梦箫其人其艺

作者:艺术时代
书法篆刻家李梦箫其人其艺

书法家李梦箫近照

笔走龙蛇刀可舞

——书法篆刻家李梦箫其人其艺

高连刚

齐鲁武警,英雄辈出。但要指点一下书画名人,却是凤毛麟角。九十年代至今,从这支橄榄绿队伍里走出来,且能在书画界站稳脚跟并一直活跃于艺术圈的,窃以为,除了花鸟画大家赵小竹,诗词名家、书法家田德收,著名画家、雕塑家赵昌杰,还有庆典书法家张广生,从事书法教学的郭培玉,也就是书法篆刻家李梦箫了。

梦箫的兵龄,长我大半年,按部队的规矩,我该叫他“班长”。李班长最大的特点,就是幽默风趣,言语里透着机敏。二十多年前,他写字,赵小竹画画,而我作为人民武警报驻山东站记者,因喜欢字画收藏,也乐得为他俩“抬轿子”、“吹喇叭”。我们仨都在总队政治部一块服役、供职,何况又住在同一个家属院里,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一个锅里抡勺子,好得就跟一个人似的。

书法篆刻家李梦箫其人其艺

那时,只要有梦箫在场,大伙就常被他调侃或讲的段子,逗得前仰后合,忍俊不禁。即便今天,每每有书画联谊活动,圈里的人也都喜欢叫上他。都说梦箫笑料百出,是个开心果,跟他在一块耍,写字、画画不累,热闹,快活得很。照理说,象他这样爱开玩笑,不拘小节,似乎整天没个正形的人,与机关正襟危坐的工作显得格格不入,但那时的他就是“腰杆粗”。谁都知道他正是靠着一手好书法,让平生喜欢以练书法修身养性的首长,对他厚爱有加。部队不仅为其大大咧咧网开一面,而且还经常在节假日派出车辆,把他送到“将军楼”里,跟首长们一起切磋书艺。当然,他负责的具体工作,也一样从没落下过。面对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有时个别机关干部因找不准切入点,往往手忙脚乱,而他气定神闲,常常“治大国如烹小鲜”,无论是起草文电,还是组织协调,却完成的又快又好。这就是本事,不服不行!

书法篆刻家李梦箫其人其艺

梦箫是满族人,天资聪颖,自幼随河北著名书法家张布舟先生学习书法篆刻。起点高,路子正,学步快,入门早,很小的时候就基本掌握了楷、行、草、隶、篆五大书体的书写要领,且出生牛犊不怕虎,敢于汲古出新,大胆突破前人。其书作经常在一些书法大赛或展览中获奖,小小年纪便成了当地的书法小名人。1989年春季,他怀揣从军的梦想,带着笔墨纸张应征入伍,一路从家乡河北省保定市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在武警青岛市支队,也正是凭借一手好字,使他新兵还未下连便引起部队领导关注,被视为一块好钢,结结实实地用到了刀刃上。部队充分发挥其特长,不但把一些写会标、办黑板报、搞篆刻的任务全部交给他,而且还让他当起了书法小教员,一到周未便把他推到军地两用人才学校的讲台,给官兵讲授书法技艺。那段日子里,他深知“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的道理,且又十分感念部队对他的器重,因此更加知道刻苦用功。在执勤、训练之余,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一头扎进浩渺的墨海,苦临历代碑帖,深入钻研书法理论。对自己用功苦学的情景,他曾写过诗词,记录如下:人伏床,帖依墙,潜心秦汉醉晋唐。体倦神乏眼发困,别忙、别忙,临罢羲献,尚欠苏黄,书艺无进步,岂可入梦乡?苍天不负苦心郎!1991年,作为特殊人才一直受到特殊培养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武警院校。学习期间,他依然是特殊人才特殊对待,课余时间经常受组织指派,到武警济南指挥学校的共建单位,挥毫泼墨给人家题写匾额,奉献墨宝等。至今济南的一些厅堂馆所还挂着他当年题写的匾额或书作条幅。

书法篆刻家李梦箫其人其艺

人才,人才,当然是人见人爱。李梦箫警校毕业后不久,即被武警山东总队政治部相中,一纸调令从青岛选拔到省城。此后他还担任过山东省政府警卫中队指导员、武警济南指挥学院教员等。但是,无论工作如何变动,职务如何晋升,我认为,过硬的书法技能,始终是他的通行证。即便现在早已告别警营、转业在济南历下区教育局的他,也是凭借书法、篆刻特长,受到广大师生的敬重。梦箫的书法到底有多好呢?在下不敢枉下论断。只知道,自武警山东总队组建以来,武警部队就他一人而且是唯一的一位在山东省博物馆举办过书展的。那还是2002年。记得正值“八一”期间,李梦箫“百首军旅诗词书法展”开幕式可谓盛况空前。前来捧场的既有部队首长,也有省里、市里的领导,还有许多当代书画名人、收藏家以及广大书画爱好者。前来观展的人络绎不绝,人流如潮。随书展出版发行的《李梦箫书百首军旅诗词》书法集,也被争抢一空。那时的他才三十岁刚出头啊,竟然就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不能不让人羡慕、敬佩、叹服!

书法篆刻家李梦箫其人其艺

对李梦箫的书法,曾有艺术评论家给出过高度评价,说他师古接今,格调高雅,有气势、有韵味、有胸襟、有法度;看他的书法,无论是魏碑的刚健,汉隶的厚重,还是行书的流动,草书的狂放,均以碑入帖,法度严谨,气韵生动,气势跌宕,笔意丰富,而且融合了儒家文质彬彬、婉雅端丽的“礼”和道家简约玄淡、超旷空灵的“逸”,既显古人遗风,又具个性张扬。的确,他的一些作品,于浑穆中见几许简散,于劲健中显几分婀娜,于凝练古雅中透露出几多超逸潇洒。整体看上去,那劲挺的结体、韧劲的线条、朴茂的气息,无一不彰显着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同时也投射出他那散淡不羁的品性和崇高人文精神。细细品味,真的是“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如对高士圣贤,忘却浮躁与喧杂”,让人心胸开阔,神清气爽。

书法篆刻家李梦箫其人其艺

纵览一些书法大家,或以遒劲有力见长,或以意境深邃著称,而梦箫的笔下,窃以为,用笔精妙,雄强劲健,稳重老辣,笔笔到位。其线条书写自然流畅,章法布局平正有序。字与字之间看似独立,却各个相连,单个看具有单独的美,整体看具有整体的气韵美,既有学术高度,又能雅俗共赏。我曾数次见过梦箫俯案创作,每每写到快意处,他总是如痴似癫,宛若顽童。行笔如行云流水、气畅神闲,酣畅淋漓。写者过瘾,观者更过瘾。元代学者杜本在《论书》中道:“夫兵无常态,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矣。”我想,以此语或许也可解释梦箫的书法魅力!

书法篆刻家李梦箫其人其艺

“印里乾坤大,方寸见精神”。梦箫的篆刻也很精到。多年来,他以刀为笔,以石为纸,以古为师,以勤为志,游历于古今之间,徜徉于金石之韵,朝夕临池,刀耕不辍,治印颇多。每每治印,总是单刀直入,运刀如笔,轻松自如,手到擒来。从篆法、章法、刀法等方面都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他的篆刻除讲究构图布局、线条、刀笔和文字造型这些基本原则外,还熔书法、绘画、雕刻于一炉,既有郁勃苍劲之力,又有雄浑古朴之气;既有秀俊生辣之活力,又有婀娜多姿、洒脱自如之韵致;即有豪放苍劲、古朴雄强之气象,又具浑然天成、自成一家之风貌,堪称件件精品。

书法篆刻家李梦箫其人其艺

梦箫学养深厚,多才多艺,平时还喜好吟诗作对。经常妙语如珠,佳联天成。这种气质不经意间落到笔下,养其雅,去其俗,使他的书作与印作也更有咀嚼头,耐人品味。

“世居燕赵保定府,携笔从戎到齐鲁。幼随明师学书印,笔走龙蛇刀可舞。秦碑晋帖求真趣,颠张醉素标风骨。苍天不殁三万日,梦箫不才愿瞎杵。”(李梦箫自嘲诗)这就是李梦箫,我的好友,一个对书法艺术怀抱忠诚、志存高远的性情中人。

书法篆刻家李梦箫其人其艺

书法家李梦箫与作者合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