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8月8日晚在东京闭幕。作为第33届夏季奥运会的东道主,巴黎呈现了"巴黎八分钟",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时尚和经典之都。

在这八分钟里,随着"马赛"的推进,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的表演者出现在法兰西体育场、塞纳河、巴黎圣母院、卢浮宫、老巴黎火车站的铁轨的著名角落,以及音乐与城市空间的结合和互动,尤其是法国宇航员托马斯·M·佩斯凯(Thomas M. Pesquet)用萨克斯管将整个演出推向高潮的《马赛》的最后一站, 让不少网友改变了东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争议,一致认为"这段恋情很法式",但也是三年后巴黎奥运会充满期待。
在八分钟内展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性格并不容易。浪漫的法国人选择了交响乐,与音乐和体育完美结合,实现跨界交流。
马赛与莫扎特有什么关系?
长笛是乐团木制品中最"闪亮"的乐器,在每场音乐会上都特别引人注目,作曲家们喜欢它,将长笛交给交响乐中最悠扬,最令人陶醉的独奏曲。在《巴黎八分钟》中,女音乐家站在法兰西体育场的屋顶上演奏长笛,明亮、悠扬的长笛声在空中回荡,令人陶醉。
后来,小提琴家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塞纳河畔演奏。回到卢浮宫,马林巴钢琴用空虚的灵魂填满了神圣的空间;在蓝天和阳光下,钢琴家们在巴黎旧火车站的铁轨上演奏。最后,在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们用最浪漫的乐器萨克斯管吹出了"马赛"的最后一段旋律,浪漫、阳光、充满活力的巴黎秀。
作为法国国歌,《马赛》大概是世界上最熟悉的国歌之一,它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国际歌》。不仅因为它优美的旋律,还因为它所颂扬的历史,是人民争取自由的历史。马赛最初被称为莱茵军团,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受欢迎的国歌。
《马赛》的作者则有着不同的故事,最著名的作者是法国大革命时斯特拉斯堡市卫队工程队长里尔的鲁格·德·里尔(Ruge de Lille),这部作品于1792年4月24日首次展出,点燃了马赛工人高涨的革命情绪,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国歌。"马赛"就是这样命名的。
学者们的另一个流行说法是,德·里尔只是一个词曲作者,而《马赛》是由海顿的学生和莫扎特在共济会的朋友写的。莫扎特于1791年12月去世,他的作曲家朋友为了纪念,将第25钢琴协奏曲中的旋律改编成"马赛"的旋律。
由于《马赛》的受欢迎程度和优美的旋律,许多伟大的作曲家都引用了《马赛》的旋律,甚至作为法国的代表和象征。柴可夫斯基在1812年《俄法战争前奏曲》中多次使用"马赛"的旋律,并以法国数字作为主要动机,指的是法国入侵。肖斯塔科维奇为一部关于普法战争的无声电影《新巴比伦》写了配乐,作曲家将"马赛"与奥芬巴赫的流行歌曲"Concon Dance"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奇怪的集体舞蹈氛围。
女性音乐家表现出独立和自由
《巴黎八分钟》的指挥是29岁的法国年轻指挥家克洛伊·杜弗伦(Chloe Dufresne)。克洛伊·杜弗伦的脸对中国观众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但她已经是领奖台上的"老将"。这位年轻的女指挥家毕业于赫尔辛基的西贝柳斯学院,曾指挥过芬兰广播交响乐团、赫尔辛基交响乐团等。Marco刚刚赢得了今年的大联盟,最近入围了2021年在法国举行的第57届国际青年指挥家比赛的20名决赛选手。
马可国际青年指挥比赛成立于1965年,每三年举行一次。对于年轻的指挥家来说,马可奖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奖项,奖金高达20,000欧元,不仅如此,还有机会向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国际知名的首席指挥法比奥·路易斯学习,他经常开始良好的职业生涯。也正是因为众多国际奖项,克洛伊·杜弗伦脱颖而出,通过《巴黎八分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虽然只有29岁,但站在讲台上的克洛伊·杜弗伦(Chloe Dufresne)看起来精致而冷静,与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的白发表演者非常接近。在她的指挥棒的指导下,音乐家们还通过音乐将观众带到了巴黎的各个知名角落。
与Chloe Dufresne合作的是87岁的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成立于1934年,是法国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乐团之一,也是巴黎所有乐团中历史最悠久的乐团。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著名指挥家查尔斯·迪图亚成为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新任音乐总监,这位有着深厚法国音乐文化的指挥家,为乐团带来了新的音乐思维。1996年,在迪图亚的领导下,法国国家交响乐团与国际知名钢琴家阿格里希一起在北京举行了一场轰动一时的演出。
领奖台曾经是男人的世界,有趣的是,"巴黎八分钟"的演出是女指挥家特别挑选的,也是年轻的女指挥家,无论是指挥家、长笛演奏家还是小提琴家都穿着黑色西装,充满专业精神和力量,体现了女性的独立和自由。这与马赛人所表现出的自由和平等相吻合。
多才多艺的宇航员展现法国浪漫
在短短八分钟内,有如此多的法国人回忆起来,最着名的是在国际空间站值班的法国宇航员托马斯·E·李(Thomas E. Lee)。佩斯凯特用萨克斯管吹响了马赛的最后一部分。萨克斯突出了法国的浪漫,在太空中玩耍,并使其倍增。于是,这位多才多艺的宇航员突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这并不是托马斯·佩斯凯特第一次在太空中吹萨克斯管。早在2018年,他就在纪录片《16日出》的封面上播放了同样的场景。
2009年,托马斯·佩斯凯特(Thomas Pesquet)成为欧洲航天局8,400多人中最年轻的宇航员。经过七年的魔魔训练,他终于进入了国际空间站。今年3月,托马斯被任命为国际空间站的"站长",这是法国宇航员首次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四月,他第二次前往国际空间站,再次踏上了他的太空之旅。
托马斯·佩斯凯特不仅有职业承诺,而且有着广泛的爱好,可以说是一个多面手。他不仅会吹萨克斯管,而且语言流利,除了母语外,还会说英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和中文。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对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慢跑、篮球、游泳、壁球、冲浪、登山、山地自行车、帆船、滑雪、跳水、跳伞等等。托马斯也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他用相机通过空间站的圆顶模块拍摄了数万张地球照片,并出版了一系列照片。
托马斯·佩斯凯特所体现的自由和广度,恐怕是法国人想要传达的东西。
温/北京青年报 记者 田万轩
编辑/颖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