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赶考永远在路上——西柏坡精神述评

来源:光明日报

中共精神谱系

金色的风发凉,果香的树枝,十月的西柏柏蓝如洗,天色宽广。

西柏坡纪念馆和河北省坪山县中国共产党中央旧址被游客淹没。在广场上,在五位秘书的雕像前,人们要么停下来盯着看,要么排队拍照。鲜花四周环绕着"西柏波新中国从这里"的几个大字,特别耀眼。在纪念馆内,一页泛黄的文件,一张印章的历史照片,以及充满红色记忆的革命文物,带领人们穿越时空,追逐历史足迹。

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到山东省太行市西柏坡市,参加工业中央。在被称为全中国解放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党中央9月召开会议,指导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二中全会,开始构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在这里,中共在大实践中诞生了西柏坡精神。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重访西柏波,怀着深情的心情回顾过去:"我来过很多次,每次都是怀着崇敬,带着很多思考。"每次来,我们都能生动地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这增强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对人民的感情。

站在"两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共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在新时代的道路上。

结束伟大的斗争

位于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旧址上,有一座不起眼的土坯房,几张桌子和长凳错放了地方。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扩大的政治局会议,即九月会议。"战略任务是军队前进,多生产一寸,加强纪律,从游击战向正规战争过渡。毛泽东同志回顾了形势,作出了重大判断。

在此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PLA)从1947年夏天开始进入战略攻势。在中原地区,刘登的军队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挺进于雨屿苏,东北野战军控制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金巢和金珠陆峪两个解放区相连。敌方力量的对比已经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变,胜利的曙光照耀着中国的土地。

当时,国民党的统治虽然处于崩溃的边缘,但其总兵力和装备仍然优于人民解放军。

敢于抓住机遇,打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歼灭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打响,解放军创下了平均一天歼灭国民党近一个师的纪录。

在三大战役中,中共从西柏波发出的电报共408封。记者摸了摸刻在西柏坡纪念馆墙上的信息,仿佛在电报的声音中。70多年前,正是"咔哒"一声电报,及时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传递到了大江南北主要战场。

三大战役的胜利,为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为新华社发表题为《走向革命的终结》的新年致辞,庄严宣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到底"。

革命没有进行到一半,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彻底革命坚决斗争的决心,敢于奋斗,敢于胜利,撼动山川。

"勇于拼搏、勇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要实现伟大的梦想,就必须努力工作,不懈努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历史来反映现实,展望未来。

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不仅是一部不懈奋斗的历史,更是一部伟大奋斗、精神世长的历史。

敢于奋斗,敢于取胜,点燃了原作在井冈山上的火焰,成就了遵义市首脑的戏剧性逆转。敢于奋斗,敢于取胜,在反美战场上援助朝鲜,在油田上的古荒地上,在戈壁太空基地的深处,在南海崛起的新城,在战争中抗洪、抗SARS、抗新冠、抗贫、化学危机、应变局升华。

我们越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它就越不顺利,挑战甚至波浪就越危险。"要从历史中学习,创造未来,必须与许多新的历史特征进行伟大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被大声听到。弘扬西柏坡精神,弘扬奋斗精神,增强战斗能力,就没有不能克服的风险,就没有不能克服的挑战。

最大限度地发挥共同奋斗的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力量就是铁,这种力量就是钢铁......"1943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在西柏坡演唱。

五年后,带着建设新中国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这里。西柏坡,是全国解放的指挥中心,也是集中精力、画蓝图的"梦工厂"。共和国的民主制度从这里起飞,这里发生了一系列的民主团结行动。

《中国土地法纲要》就在这里诞生了。"废除性剥削的封建和半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耕种的土地制度。这一彻底的反封建土地革命计划,引导广大农民进入革命洪流,解放地区迅速形成了土地改革热潮。

五一节的口号在这里响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圣贤们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实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民主联合政府的组建!"民主党领导人和著名的独立民主人士被要求回应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观点。

这里写了一部不朽的经典。"由工人和农民联盟领导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和国的建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人们争先恐后地阅读《终结革命》《论人民民主专政》等精彩作品,新国家新社会的新图景令人着迷。

历史的对比总是意味着很多。与此同时,南京独裁政权上演了一场伪装成民意、伪装民主的闹剧。派系纷争和大规模叛逃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西柏坡的火热实践,为新中国的立足。另一方面,民主和团结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一直高举的旗帜。

1949年9月,中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本国策。70年来,各民族长期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1954年9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主席和总理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我们必须服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能跳出佛陀的手掌。"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参加全国政协第十三次会议的全国民主联盟委员、中国共产党员、独立人士和侨联委员时,讨论了新的政党制度。全面发展民主,不要忘记在建立多党合作之初的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越来越有活力。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奋斗道路,审视奋斗之路,深刻指出:"学习历史,创造未来,必须加强中国儿女的伟大团结......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国内外中国儿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了西柏坡精神,在推进民主的进程中增强了团结,在巩固团结的基础上巩固了民主。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所有环节都相互关联,人民群众的民主价值观念的全过程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

谈话、听证、网络讨论、远程协商、"小房子议事厅",一个活生生的基层民主实践,寻求最多的会议,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民营企业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非党座谈会,加强新班、新组织、新团体代表的团结和指导,服务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不断壮大和发展。

"群力谁能上乘,一起石就能穿。继承和发扬西柏柏的精神,新时代新阶段,民主团结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充满活力,14亿多人民团结奋斗,鲜明的局面正在形成。

在考试途中继续写下优秀的答案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是西柏坡时期中共的真实写照。

1948年9月,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和原委员会报告制度的决议》。请说明报告制度,自那时至今,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工作作风和纪律。

也是在1948年9月,同样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完善党委制度的决定,提出党委制度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组织、建立健全党委会议制度的重要制度。这一重要决定对加强党的体制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一个强大的政党,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以痛苦感著称的中共在西柏坡发现了利器,这些武器跳出了无序兴衰的历史循环速度。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二中全会召开。

"同志们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朴实、浮躁的作风,同志们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了伟大号召,发出了警告。

会后不久,即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去北京赶考的日子",誓言"永远不要做李子成"。

那时,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全面掌权,一个新的社会即将出现。

恒星的变化在秋天会移动几度。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他对"两个当务之急"有着深刻的理解。

"深刻地参照了我国几千年历史上的治国乱法,深刻概括了我们党的艰苦奋斗,深刻体现了党永远先进纯洁的深刻反思,深刻关心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的长治久安,深刻理解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震耳欲聋的"两个必须",穿越时空,像一记警钟,时刻警醒激励着中共在去考的路上实事求是、献身于人民,始终保持党与民的血肉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成立了中央和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严惩刘青山、张子山等一批腐败分子。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是党的生存问题"的重大主张。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首次将"从严治党"纳入总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到破题,到以优良风凝聚党的心,再到严治党,把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巩固党的团结和团结,使党在革命锻造中越来越强大。

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加强自我建设,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蓬勃的革命战斗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牢记"两个要务",团结一致,带领人民走上考核之路,在史册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从腐朽到繁荣,从蓝天大道到复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奋斗一直没有穷困潦倒的时期,争先恐后地继续。"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了极好的回应。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并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实现第二世纪目标的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郑重强调。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清醒头脑,牢记"两个要务",弘扬西柏坡精神,继续写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考验的优秀答卷。

(记者 王伟魁 王伟 陈元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