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耶路撒冷的苦路—重走特殊意义的道路(二)

苦路是耶稣生命中的最后一段路,每个站点都有一个小小的传说,现在,为了方便游客识别这些地点,有圆形金属板做标志,苦路14站的第一至第九站都在旧城的街道上,第10至第14站都在圣墓教堂。

第8站:圣哈拉兰·保斯(St. Haralan Paus),希腊东正教教堂的修道院,耶稣背着十字架走在那里,耶路撒冷的围观者为他哭泣。耶稣停下来对他们说:"不要为我哭泣,不要为你们的儿女哭泣,为耶路撒冷的未来哭泣......"现在它是一座希腊修道院的北墙,墙壁上刻有拉丁十字架,两侧是希腊字母IC XC NI KA(意思是耶稣基督的征服)。(路加福音 23:27-29)

耶路撒冷的苦路—重走特殊意义的道路(二)
耶路撒冷的苦路—重走特殊意义的道路(二)

第9站:从这个车站出发,耶稣去了圣墓教堂,又在这里摔倒了,耶稣第三次摔倒了。此时,耶稣已经疲惫不堪,第三次被沉重的十字架压垮。这个位置实际上位于圣墓教堂的东墙外,靠近圣海伦斯科普特教堂。

耶路撒冷的苦路—重走特殊意义的道路(二)

圣墓教堂的所在地也被认为是基督被钉十字架并升入天堂的地方。自公元4世纪以来,圣墓教堂已成为基督徒重要的朝圣目的地。

它最初是一座阿佛洛狄忒神庙,建于哈德良时代。皈依基督教后,君士坦丁大帝派遣他的母亲海伦娜前往巴勒斯坦参拜靖国神社。据说海伦娜除了发现耶稣被钉十字架外,还将该地点确定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点。圣墓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35年建造。圣墓教堂由三座相互连接的教堂组成,每座教堂都位于三个不同的神殿之上:一个矩形柱廊大厅,一个围绕头骨的柱廊中庭和一个圆形大厅。

耶路撒冷的苦路—重走特殊意义的道路(二)

教堂于614年被大火烧毁,并于630年由拜占庭皇帝希拉克重建。在11世纪初,大教堂被拆除,12世纪的十字军进入耶路撒冷城重建教堂。1555年,方济各会翻新了扩建的教堂,1808年被大火击中,1810年进行了翻新。最后五站是在圣墓教堂。

耶路撒冷的苦路—重走特殊意义的道路(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