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纪念丨电影理论家郑雪来去世,曾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

作者:澎湃新闻

记者 王伟

著名电影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研究专家、翻译家、政协七、八、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外国文艺研究所前所长、中国美术学院影视研究院研究员郑学来先生,于7月19日.m 12时18分在北京去世, 2020年95岁。

纪念丨电影理论家郑雪来去世,曾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

郑学来.此照片来自中国艺术学院影视公众号。

郑学来,1925年生于福建长乐。暨南大学外语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印缅战区的美国陆军第475步兵团担任翻译,参加了对日战争,后来从事英语教学和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进入电影行业,从事电影理论和"斯坦尼"系统的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文化大革命后,他加入中国美术学院,主持对外艺术学院工作,担任全国政协七、八、委员、中国电影人协会会员、中国国际电影学会副会长。他出版了30多本书,翻译和汇编,包括"电影美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和"20世纪中国学术经典"(艺术卷)。

7月19日中午,上海市电影人协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在他的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致敬,"郑学来先生是198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界的灵魂,他把自己的电影观——巴赞的电影美学——现代化了。这样的理论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幸存下来的作品包括《电影美学问题》、《电影理论草稿》等,主编《世界电影欣赏词典》四卷,译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史无前例,无人问津。他是我带去电影的人之一!郑学来先生安息!"最近,石川接受了一位记者的独家采访,回忆起他'尊敬的老师'。

对话

新闻:您能先介绍一下新中国成立后郑学来是如何进入电影理论研究工作的吗?

石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汇编组为了配合"向苏联学习",出版了一些汇编资料,并出版了内部出版物《电影艺术翻译丛书》。我的老师程继华先生正在主持编纂组,他看到了被招募进入编纂组的郑学来。其实老一辈的学者,很多人都是通过社会各界招募进入电影界的,包括北京电影学院的代表人物周传基,他之前在军队里负责广播通讯,也从事音乐,听得特别好,后来被《电影艺术翻译系列》杂志编辑部录取为翻译编辑, 后来还从事电影录制工作和教学。1956年,中国电影出版社成立,郑学来一直在出版社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体系基本抄袭了苏联。"五年计划"开始后,许多苏联和东欧的电影人也来帮我们进行电影策划,这涉及到大量的翻译工作,郑学来老师那群学者也参与其中。他在20世纪80年代声名鹊起,可以说,在新中国的头三十年里,他埋下了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翻译了大量密不可分的译本。郑学来出生于英语,自学俄语,当时中国美术学院的许多高年级学生至少精通两门外语。

纪念丨电影理论家郑雪来去世,曾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完整收藏

新闻:说到郑学来的学术成就,他翻译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集》(全6卷,中央汇编出版社2012年版)是一座不容错过的纪念碑,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石川:是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郑雪来一直从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系统的翻译,教学和研究。《斯坦尼》剧系的完整、全面的翻译,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人一个世纪的梦想。20世纪30年代,导演郑俊丽等左翼电影人开始翻译斯坦尼的著作,先是翻译成国产,后来又出现在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中那"演员的修养",但当时斯坦尼的书都是零敲碎打的翻译,更多的是为了指导舞台表演的实践,而不是全貌的呈现。这项工作是由郑雪完成的,他已经做了二十多年,可能直到1990年代才完成。

新闻:20世纪80年代,郑学来将研究重点转向电影理论、电影美学和外国电影思想,听说他参与了一些学术辩论。

石川:20世纪80年代,文化学者李铎和夫人张暖羽发表《谈电影语言现代化》等文章,呼吁电影产业转过身来,摆脱"虚假、大、空虚"的审美桎梏,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电影观念和理论。先介绍还是翻译,郑学来等几代学者再次在介绍西方电影的概念和理论中脱颖而出。郑学来,包括于牧君、周传基等老绅士性格都比较耿杰,平时喜欢争吵。在里面,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张俊祥比他们年长,曾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他的观点比较经典,认为"电影就是文学","文学是靠电影做"是他的核心观点,但当时北京的一批新学者并不这么认为,认为"电影应该摆脱文学的附庸地位",然后"有自己独立的审美性格"。他们各自今天的观点,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当时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归根结底还是逻辑上的属关系,同时强调共性,同时强调差异性。这些论点在促进积极思想和理论界的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巴赞电影美学等理论问题与学术争议和同类,于木君的观点认为,谈论巴赞是关于原创的,郑学来认为巴赞的理论是为中国电影回归现实主义的手段服务。我认为它们的差异主要在于揭示了美学的社会和文化功能。

后来,郑学来和我的导师李少白先生就1930年代的中国有没有电影理论进行了争论,李少白认为,虽然1930年代的左翼电影人借鉴了苏联电影理论,蒙太奇的那些东西,但他们的骨骨其实是中国传统医生文本中具有文艺精神的主要角色, 苏联理论的翻译主要是作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实现手段。郑学来认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人没有理论,利用外国的东西,双方随后互相掐对方。

说到这里,这些老先生们都有一段私人的友谊,但问题实在是吵得红脖子厚,不互相屈服,很可爱。于木君先生气质特别浪漫,他开口了,口头禅是"嘿,一定,我的观点和你恰恰相反。"在一次研讨会上,李少白故意取笑他,重述了他20分钟前说的原话,于木君听了,站了起来,说:"嘿,少白,我的观点和你的观点相反。"这让观众笑了起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中,我们后来私下里称龚先生为"相反"。80年代的学术气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活跃,每个人对"真理"的兴趣可能有所不同,但这是争论的勇气。

纪念丨电影理论家郑雪来去世,曾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

世界电影欣赏词典

新闻:1989年,郑学来开始编辑大型学术项目《世界电影鉴赏词典》。这本四卷本词典收录了800多部被国际电影界广泛认可的经典电影,包括世界电影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对当代电影有重要影响或引起广泛争议的作品。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石川: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即所谓的有争议的作品《基督最后的诱惑》,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这部电影展现了基督世俗的一面,1988年在美国上映后,整个西方社会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郑学来仍然将这部电影收录在他的字典中。那一年不是互联网社会,影迷们今天没有这么方便的手段,在豆瓣上,搜索百度可以找到一部电影,这组话是当着大众的面发布的,那简直就是大家找电影的"寻宝指南"。像我们这一代人一样,1990年代敢称自己为粉丝,没有人敢说他们不了解这本词典。那一年我读了《钢琴课》,我不明白,还查了查字典主任简·坎皮恩的信息。BBS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在"新青年电影夜船"和"西胡同"等电影论坛之后,这慢慢取代了电影词典的功能,或者说词典搜索功能被转移到了互联网上。郑学来这套《世界电影鉴赏词典》前后共四卷,不同版本都进行了修改,电影名单也得到了丰富。郑学来老师晚年的精力充沛,很大程度上被大众大众大众化了,可以说是造福了几代影迷。

责任编辑:程娱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