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的记忆 记住血与火的抗争战史

日本关东军在哈尔滨建立的第731军所全景
9月18日,918事件爆发90周年。时间可以治愈伤口,但它不能抹去记忆。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武装入侵。日本帝国主义用刀枪武力侵略东北,却不顾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对,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在东北和日本大规模研究生物化学武器,甚至用活人作为没有人性的实验,在侵华战争中进行了残酷的细菌和化学战。侵占日军第731军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细菌实验基地之一,细菌武器研制和细菌战,在东北地区很难肢解和杀害大量抗日军和平民。
入侵的日本陆军第731军的石井式细菌炸弹外壳
石井式细菌炸弹外壳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展示了一组反映入侵日军第731军在中国发展细菌武器和进行细菌战的重要证据。其中一枚陶瓷细菌炸弹外壳特别引人注目,高68厘米,直径22.1厘米,重8.75公斤。这种细菌炸弹是由731部队的Long Ishii Shiro亲自设计的,因此它被称为石井式细菌炸弹。它与普通炸弹非常不同,细菌炸弹外壳是陶瓷的。外壳表面和内部有两个回形针状凹槽,具有"M"形分布,腰部有两厘米的凹槽。弹头有一个螺旋口,用于放置雷管和引信,尾部装有调节着陆速度的设备。在弹槽中放置少量炸药会导致炮弹爆裂,爆炸时热量小,以免伤害壳内的细菌或真菌跳蚤。从飞机上投下后,细菌炸弹在离地面100至200米的高度爆炸,细菌或带有细菌的跳蚤可以大面积散落在地面上。万一细菌炸弹落到地面,冲击力足以突破陶瓷外壳,还能让细菌泄漏到地面。1941年6月,第731集团军在安达进行了测试,以检查细菌炸弹的有效性。胜利后,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对731部队现场调查,发现了细菌炸弹弹壳,然后交给了东北烈士纪念馆收藏。
入侵日军第731军石井式细菌炸弹外壳的三维扫描
这些展品无言以对,却最有力地揭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真相。东北烈士纪念馆对这种细菌炸弹弹壳进行三维数据扫描,介绍了"铁证如山:侵华、日军731部队石井式细菌炸弹弹"云层展示,首次将文物立体造型技术与历史事实有机结合,让观众更加真实地回顾了那段时期深重苦难的历史警示。
伪满洲哈尔滨警察局
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建筑建于1928年,旨在创建东部省特区图书馆。1933年9月,伪满洲哈尔滨警察局迁入这栋大楼。从此,它已成为日本侵略者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邪恶之地,成为黑暗中杀人如麻的死胡同。
赵一满临时看守所恢复现场
在14年的抗日斗争中,因抵抗日本侵略者而被俘的共产党人和爱国者在这里受到不屈不挠和慷慨的折磨。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满,在被判刑前曾被关押在这里,遭受酷刑。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带到竹河县,惨遭杀害。赵一曼的临时看守所仍留在亭子里。
东北烈士纪念馆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原满洲国哈尔滨市警察局旧址被选为烈士纪念馆。1948年10月10日,东北烈士纪念碑正式成立。从此,它已成为人们缅怀革命烈士、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记者 于文波彭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