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惡魔的罪證:從一枚侵華日軍陶質細菌彈殼說起

白山黑水的記憶 記住血與火的抗争戰史

惡魔的罪證:從一枚侵華日軍陶質細菌彈殼說起

日本關東軍在哈爾濱建立的第731軍所全景

9月18日,918事件爆發90周年。時間可以治愈傷口,但它不能抹去記憶。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東北的武裝入侵。日本帝國主義用刀槍武力侵略東北,卻不顧國際輿論的強烈反對,公然違反國際公約,在東北和日本大規模研究所學生物化學武器,甚至用活人作為沒有人性的實驗,在侵華戰争中進行了殘酷的細菌和化學戰。侵占日軍第731軍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細菌實驗基地之一,細菌武器研制和細菌戰,在東北地區很難肢解和殺害大量抗日軍和平民。

惡魔的罪證:從一枚侵華日軍陶質細菌彈殼說起

入侵的日本陸軍第731軍的石井式細菌炸彈外殼

石井式細菌炸彈外殼

在東北烈士紀念館,展示了一組反映入侵日軍第731軍在中國發展細菌武器和進行細菌戰的重要證據。其中一枚陶瓷細菌炸彈外殼特别引人注目,高68厘米,直徑22.1厘米,重8.75公斤。這種細菌炸彈是由731部隊的Long Ishii Shiro親自設計的,是以它被稱為石井式細菌炸彈。它與普通炸彈非常不同,細菌炸彈外殼是陶瓷的。外殼表面和内部有兩個回形針狀凹槽,具有"M"形分布,腰部有兩厘米的凹槽。彈頭有一個螺旋口,用于放置雷管和引信,尾部裝有調節着陸速度的裝置。在彈槽中放置少量炸藥會導緻炮彈爆裂,爆炸時熱量小,以免傷害殼内的細菌或真菌跳蚤。從飛機上投下後,細菌炸彈在離地面100至200米的高度爆炸,細菌或帶有細菌的跳蚤可以大面積散落在地面上。萬一細菌炸彈落到地面,沖擊力足以突破陶瓷外殼,還能讓細菌洩漏到地面。1941年6月,第731集團軍在安達進行了測試,以檢查細菌炸彈的有效性。勝利後,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對731部隊現場調查,發現了細菌炸彈彈殼,然後交給了東北烈士紀念館收藏。

入侵日軍第731軍石井式細菌炸彈外殼的三維掃描

這些展品無言以對,卻最有力地揭示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曆史真相。東北烈士紀念館對這種細菌炸彈彈殼進行三維資料掃描,介紹了"鐵證如山:侵華、日軍731部隊石井式細菌炸彈彈"雲層展示,首次将文物立體造型技術與曆史事實有機結合,讓觀衆更加真實地回顧了那段時期深重苦難的曆史警示。

惡魔的罪證:從一枚侵華日軍陶質細菌彈殼說起

僞滿洲哈爾濱警察局

東北烈士紀念館的建築建于1928年,旨在建立東部省特區圖書館。1933年9月,僞滿洲哈爾濱警察局遷入這棟大樓。從此,它已成為日本侵略者殘酷鎮壓中國人民的邪惡之地,成為黑暗中殺人如麻的死胡同。

惡魔的罪證:從一枚侵華日軍陶質細菌彈殼說起

趙一滿臨時看守所恢複現場

在14年的抗日鬥争中,因抵抗日本侵略者而被俘的共産黨人和愛國者在這裡受到不屈不撓和慷慨的折磨。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滿,在被判刑前曾被關押在這裡,遭受酷刑。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帶到竹河縣,慘遭殺害。趙一曼的臨時看守所仍留在亭子裡。

惡魔的罪證:從一枚侵華日軍陶質細菌彈殼說起

東北烈士紀念館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解放,原滿洲國哈爾濱市警察局舊址被選為烈士紀念館。1948年10月10日,東北烈士紀念碑正式成立。從此,它已成為人們緬懷革命烈士、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記者 于文波彭海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