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延庆雪滑雪中心组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区场馆,据延庆冬奥会馆常务副主任兼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常务副主任杨洋介绍,在延庆区负责冬奥会的筹备和场馆的运营是一支体育场队, 其中位于北京的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场等六届冬季奥运会单体体育场馆运营团队差异显著。
冬季奥运会揭晓
来到气象局多达2000人的队伍
跑步队的平均年龄约为35岁
测试赛已成功举行
具体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体育场馆运营团队,包括场馆主任、副馆长、秘书长、各技术领域负责人和普通员工,目前在延庆办公室共55人,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不仅丰富强壮,还有工作经验和体力, 能量与最优年龄组相结合,为充分的准备,为冬季奥运会的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真正的跑队时间尺度,加上技术人员、国内外裁判、志愿者、承办人员等,最大人数可达2000人以上,是一支真正的大型冬奥会场运营队伍。
杨洋表示,其实他和高山滑雪中心的跑步队已经是双向选址,因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预定成为冬奥会前仅有的两大试验场馆,即世界杯男子高山滑雪比赛和世界杯女子高山滑雪比赛,定于2020年2月和2021年初举行, 但由于疫情爆发,两场测试赛都没有完成。目前的高山滑雪中心跑队基本保持了第一次编队,测试赛已成为规模较小的国家高山滑雪邀请赛和今年2月16日至26日成功举办的全国残奥会高山滑雪邀请赛。
主要困难是与自然作斗争
天气预报准确率已超过80%
通过这次测试赛和去年的第14届冬季运动会高山滑雪比赛,团队获得了宝贵的数据、经验,当然还有一些暴露出来的问题,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与相关方合作进行整改。在具体场地设施的维护、维修、保养等方面,体育场队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这件事上。
"与室内冬季活动不同,高山滑雪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天空的食物',"杨说。延庆区历史上没有专门的累积天气数据,直到2017年冬奥会成功后,才会开始在该地区进行天气数据采集,建成后不到四年。而为了做好冬奥会的天气预报工作,运营团队还邀请了来自中国气象局的一个专家小组,近来已经和山地团队一起在山上抽调人员,克服了高寒、大风、大风、大尘等侵袭带来的困难, 做好特殊天气数据采集和测量预报工作。在冬奥会期间,中国气象局的专家也将作为跑队的一员调到高山滑雪队。从这段时间气象人员的预报来看,他们对天气变化和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经超过80%。"
杨洋还告诉北京青年报,在2月中下旬的试玩活动中,天气的几个极端变化确实让他们迎头赶上,这也让未来解决类似突发天气变化,应对经验的积累,是一件好事。
"具体来说,是风,雪,热,融雪,我们都见过面。在全国高山滑雪邀请赛期间赶上延庆雪,据说对普通的户外冬季赛事影响不大,但部分高山滑雪赛事的赛道表面是冰雪般的雪。为了使运动员滑雪更快,更安全,同时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在造雪完成后对赛道进行浇水,以便在遇到温度时形成坚硬的冰状雪道表面。因此,高山滑雪不希望在比赛期间再有自然降雪。降雪后,我们的团队以及所有参加测试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带着所有的滑雪装备滑雪,并携带设备上山清除积雪。所以寒冷的一天,但大家都是因为除雪工作而出汗。在随后的残奥会测试活动中,炎热的天气导致融雪,泥泞的雪道为残奥会运动员在比赛中制造了困难,我们冲向雪道盐。总的来说,这次测试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说。
未来将面临巨大挑战
有信心打破先例,创造奇迹
"国际雪地联合会官员表示,高山滑雪是世界上最难组织的运动,难度很高,主要是因为有很多比赛组织者在赛道上工作,"杨说。由于高山滑雪道的表面是冰雪,赛道的坡度达到68%以上,工作人员对自身的滑雪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高山滑雪比赛组织包括拉线员、滑行员、轨道维护人员、终点安装人员等岗位。每个人每天5点起床,7点前去赛道进行维护工作。这个测试活动大家已经战斗了十多天,在冬奥会、冬奥会期间要连续打两个月左右,每一天。因此,高山滑雪这个比赛组织起来非常困难,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
最后,杨洋指出,"近年来,从来没有一届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在没有世界杯的情况下直接骑在马背上,现在这样的事情让我们迎头赶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然,我们会充分迎接这样的挑战,也有信心做好工作,克服困难,打破先例,实现奇迹。"
冬季奥运会安保
救援直升机5分钟到赛道 医生都是滑雪者
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确保运动员甚至生命的安全是现场医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或者现场观众、工作人员的身体出现意外情况,还需要体育场的医护队员首先站出来为人们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运营队医疗经理王力是医疗保障队的重要成员,他不仅是一名技术娴熟的医生,也是一位根深蒂固的滑雪者。
王力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高山滑雪是冬季奥运会中速度最快、抢救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尤其是比赛,运动员从顶端以最快的速度可以达到140公里/小时,一旦技术动作不到位,很有可能发生事故, 对运动员造成人身伤害,这一次,需要现场医疗救援队以最快的速度参加救援,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转移到定点医院,让运动员得到及时的治疗。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王力表示,高山滑雪终点区和比赛分别设置了运动员医疗站和观众医疗站,每个站应配备两辆来自北京120急救中心的救护车,共8辆救护车。每个运动员的医疗站应配备4名医生,4名护士,观众医疗站应配备3名医生,3名护士,每辆救护车应配备3名医务人员。在高山滑雪、赛道上,每隔三四百米就要设立一个赛道医疗站(FOP医疗站),每个赛道医疗站配备2名滑雪医生和4名巡逻队员,以利于运动员在受伤时得到及时的及时治疗。再加上救援直升机的辅助人员和医务人员,冬奥会、高山滑雪胜地的医疗队员可以达到189人,而冬季残奥会的人数将使这支队伍的人数增加到195人。
说到直升机救援,王力告诉北青日报记者,这是高山滑雪与其他冬季项目最大的区别,也是国际雪联的硬性要求,是必要的。3月17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举行了全流程、全要素直升机医疗救援演练。参加演习的有来自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999)、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医务人员、中信海洋直升机有限公司联合派出的H155救援直升机、H135医疗直升机及其配套单位、医疗护理、直升机调度及相关管理人员共20余人。王力表示,两架分别执行救援和疏散任务的直升机,在比赛期间将停放在延庆士禄公园停车场,如果需要救援,从公园飞到体育场只需5分钟。
说到田径医疗站(FOP医疗站)的医生、巡逻队员,既要具备医疗技能,又要具备一定的滑雪技能,才能胜任。王力本人也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滑雪者。他说,根据国际滑雪医疗指南的要求,运动员在赛道上摔倒的任何地方受伤,医疗救援人员必须在四分钟内到达现场。这要求执行医疗救援任务的医生具备足够的滑雪技能,以便在运动员竞争的冰雪般的陡坡中熟练地滑到受伤的运动员的一侧。
"为此,从2018-2019年雪季开始,我们在北京和河北省培训了滑雪医生,他们自愿参加冬奥会的医疗服务,现在我们都是高级滑雪运动员。"王立说。
冬奥会
小海斗山见证中国建设奇迹
高山滑雪将速度与技术相结合,被称为"冬季奥运会皇冠上的明珠"。在距离北京市中心93公里的延庆小海沢山地区,已通过验收并成功完成近期测试活动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参加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依托小海多山自然山形规划建设7条雪道,全长21公里,落差约900米,这里是首个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难比赛场地之一。出发平台高达2198米。最高坡度为68%,普通人几乎无法站立,但运动员可以解读速度和激情,比赛将在这里举行滑梯,超级秋千,大秋千,秋千等项目的比赛,将产生总共11枚冬奥会金牌。最困难的高山滑雪项目 - 男子滑雪道从2,190米开始,到1,360米结束,垂直下降830米,赛道长度为3,085米。它也是北京海拔最高的建筑,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良,水资源丰富,各项指标均达到高山滑雪项目的技术标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次最多可容纳8,000名观众,距离奥运村8,000米,车程为10分钟。
从2013年4月28日至2015年7月31日的两年多时间里,国内外专家多次到延庆区选址考察山地、气候条件和水源条件,最后将其作为工程现场。当时专家调查发现,延庆有一座巨大的山峰满足了高山滑雪比赛的要求,因此在申办冬季奥运会时,该山被选中举办高山滑雪赛事。最终获得国际雪地联合会的认证,该山在竞标时被选为高山滑雪的地点。一路走来,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建成可以说是中国建设奇迹的又一证明。
目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7条赛道及配套设施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于去年12月通过了国际雪联现场检查认证,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具备了运行比赛的条件。今年2月,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完成了相关测试活动。根据计划,未来比赛的运动员可以从冬奥村一路乘坐缆车到比赛结束,中间平台,山顶平台和比赛结束区。
本文 /本报记者 刘爱林
摄影/记者 崔军/杜睿
冬奥会演习
两届冬季奥运会同样令人兴奋
北京冬季残奥会设立了残奥会高山滑雪、残奥会单板滑雪、残奥会越野滑雪、残奥会冬季二、残奥会冰球、轮椅冰壶等六大、78个小项目。在北京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残奥会高山滑雪比赛即将举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服务副主任董学茂认为,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康复,也有助于增强残疾人突破局限和障碍、重建生活的信心,因为通过体育运动,他们向世界证明了"我和你一样平凡"。董学奚说,"两届冬奥会,同样精彩,这句话在我们服务团队看来,就是全力以赴为冬奥会运动员提供最便捷的服务,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营造与冬奥会一样的竞争氛围。"
董学茂谈到了2月23日至26日在高山滑雪中心举行的国家残奥会高山滑雪邀请赛。他说,残疾冬奥会运动员自我完善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在参赛的25名运动员中,1977年出生的老将张海媛在邀请赛中获得第二名,并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打破了女子跳远的世界纪录。这位从小就失去左腿的"大姐姐",从残奥会到18年努力跨越冬季残奥会,这样的动作用身体和意志证明了她参与社会生活和运动的能力,用精神和毅力表现出自己突破人生极限的渴望和勇气。"张海元等残奥会运动员的故事,是我们服务团队努力奋斗的原动力。他说。
据董说,通过这次测试活动,他们的团队掌握了大量的实践数据,这将为明年冬季残奥会期间的服务保障提供有利的依据。比如,如何更好地将冬季残奥会运动员从冬奥村带到赛场上,如何方便冬季残奥会运动员赛后穿好衣服,使用运动器材更换等等,其实一个字就是"无障碍服务"。
董学茂表示,冬季残奥会对无障碍性要求,因为体育、客户群、无障碍建筑标准会非常高。特别是要设置,提高冬季残奥会运动员在运动员村的可达性,方便的室内生活环境和无障碍运输车辆,无障碍缆车索道系统等。运动员流量必须满足特定的无障碍要求,此外,在运动员训练比赛打蜡室、场地休息室和雪场区域设有轮椅、滑雪换挡、储物空间、在奖励、餐饮等方面,要考虑到冬季残奥会运动员的需求,对相关服务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不仅是冬季残奥会运动员、一些参加冬季残奥会的官员、观众甚至媒体记者,还有残疾人等无障碍服务需求,我们的无障碍服务应该针对各类人群,"董说。"
在残奥会运动员的医疗护理方面,董说了与冬奥会的区别。董说,残疾运动员因身体残疾或功能障碍,在参加冬季残奥会训练和比赛时,除了规定的装备外,一些运动员需要佩戴运动假肢、特殊比赛器材或使用轮椅等辅助器具,比赛规则中会将运动假肢或配件作为运动员的"身体的一部分"。在残奥会高山滑雪中,下肢截肢者可以佩戴运动假肢,以站立姿势参加比赛,或使用坐式滑雪者以坐姿参加比赛。"因此,除了建立通常的医疗场所外,我们还提供专门的轮椅和假肢维修服务,为运动员提供基本维护,就像在冬奥会上受伤的可能性和及时就医的必要性一样重要。"董学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