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國家延慶雪滑雪中心組成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區場館,據延慶冬奧會館常務副主任兼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常務副主任楊洋介紹,在延慶區負責冬奧會的籌備和場館的營運是一支體育場隊, 其中位于北京的國家遊泳中心、國家體育場等六屆冬季奧運會單體體育場館營運團隊差異顯著。
冬季奧運會揭曉
來到氣象局多達2000人的隊伍
跑步隊的平均年齡約為35歲
測試賽已成功舉行
具體到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體育場館營運團隊,包括場館主任、副館長、秘書長、各技術領域負責人和普通員工,目前在延慶辦公室共55人,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不僅豐富強壯,還有工作經驗和體力, 能量與最優年齡組相結合,為充分的準備,為冬季奧運會的運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真正的跑隊時間尺度,加上技術人員、國内外裁判、志願者、承辦人員等,最大人數可達2000人以上,是一支真正的大型冬奧會場營運隊伍。
楊洋表示,其實他和高山滑雪中心的跑步隊已經是雙向選址,因為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預定成為冬奧會前僅有的兩大試驗場館,即世界杯男子高山滑雪比賽和世界杯女子高山滑雪比賽,定于2020年2月和2021年初舉行, 但由于疫情爆發,兩場測試賽都沒有完成。目前的高山滑雪中心跑隊基本保持了第一次編隊,測試賽已成為規模較小的國家高山滑雪邀請賽和今年2月16日至26日成功舉辦的全國殘奧會高山滑雪邀請賽。
主要困難是與自然作鬥争
天氣預報準确率已超過80%
通過這次測試賽和去年的第14屆冬季運動會高山滑雪比賽,團隊獲得了寶貴的資料、經驗,當然還有一些暴露出來的問題,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與相關方合作進行整改。在具體場地設施的維護、維修、保養等方面,體育場隊也遇到了一些困難,主要展現在與自然的鬥争中這件事上。
"與室内冬季活動不同,高山滑雪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天空的食物',"楊說。延慶區曆史上沒有專門的累積天氣資料,直到2017年冬奧會成功後,才會開始在該地區進行天氣資料采集,建成後不到四年。而為了做好冬奧會的天氣預報工作,營運團隊還邀請了來自中國氣象局的一個專家小組,近來已經和山地團隊一起在山上抽調人員,克服了高寒、大風、大風、大塵等侵襲帶來的困難, 做好特殊天氣資料采集和測量預報工作。在冬奧會期間,中國氣象局的專家也将作為跑隊的一員調到高山滑雪隊。從這段時間氣象人員的預報來看,他們對天氣變化和天氣預報的準确率已經超過80%。"
楊洋還告訴北京青年報,在2月中下旬的試玩活動中,天氣的幾個極端變化确實讓他們迎頭趕上,這也讓未來解決類似突發天氣變化,應對經驗的積累,是一件好事。
"具體來說,是風,雪,熱,融雪,我們都見過面。在全國高山滑雪邀請賽期間趕上延慶雪,據說對普通的戶外冬季賽事影響不大,但部分高山滑雪賽事的賽道表面是冰雪般的雪。為了使運動員滑雪更快,更安全,同時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在造雪完成後對賽道進行澆水,以便在遇到溫度時形成堅硬的冰狀雪道表面。是以,高山滑雪不希望在比賽期間再有自然降雪。降雪後,我們的團隊以及所有參加測試的從業人員都能夠帶着所有的滑雪裝備滑雪,并攜帶裝置上山清除積雪。是以寒冷的一天,但大家都是因為除雪工作而出汗。在随後的殘奧會測試活動中,炎熱的天氣導緻融雪,泥濘的雪道為殘奧會運動員在比賽中制造了困難,我們沖向雪道鹽。總的來說,這次測試活動确實達到了目的,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說。
未來将面臨巨大挑戰
有信心打破先例,創造奇迹
"國際雪地聯合會官員表示,高山滑雪是世界上最難組織的運動,難度很高,主要是因為有很多比賽組織者在賽道上工作,"楊說。由于高山滑雪道的表面是冰雪,賽道的坡度達到68%以上,從業人員對自身的滑雪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高山滑雪比賽組織包括拉線員、滑行員、軌道維護人員、終點安裝人員等崗位。每個人每天5點起床,7點前去賽道進行維護工作。這個測試活動大家已經戰鬥了十多天,在冬奧會、冬奧會期間要連續打兩個月左右,每一天。是以,高山滑雪這個比賽組織起來非常困難,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
最後,楊洋指出,"近年來,從來沒有一屆冬奧會高山滑雪比賽在沒有世界杯的情況下直接騎在馬背上,現在這樣的事情讓我們迎頭趕上,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當然,我們會充分迎接這樣的挑戰,也有信心做好工作,克服困難,打破先例,實作奇迹。"
冬季奧運會安保
救援直升機5分鐘到賽道 醫生都是滑雪者
冬奧會和冬季殘奧會,確定運動員甚至生命的安全是現場醫務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或者現場觀衆、從業人員的身體出現意外情況,還需要體育場的醫護隊員首先站出來為人們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營運隊醫療經理王力是醫療保障隊的重要成員,他不僅是一名技術娴熟的醫生,也是一位根深蒂固的滑雪者。
王力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高山滑雪是冬季奧運會中速度最快、搶救難度最大的項目之一,尤其是比賽,運動員從頂端以最快的速度可以達到140公裡/小時,一旦技術動作不到位,很有可能發生事故, 對運動員造成人身傷害,這一次,需要現場醫療救援隊以最快的速度參加救援,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将傷員轉移到定點醫院,讓運動員得到及時的治療。確定他們的生命安全。
王力表示,高山滑雪終點區和比賽分别設定了運動員醫療站和觀衆醫療站,每個站應配備兩輛來自北京120急救中心的救護車,共8輛救護車。每個運動員的醫療站應配備4名醫生,4名護士,觀衆醫療站應配備3名醫生,3名護士,每輛救護車應配備3名醫務人員。在高山滑雪、賽道上,每隔三四百米就要設立一個賽道醫療站(FOP醫療站),每個賽道醫療站配備2名滑雪醫生和4名巡邏隊員,以利于運動員在受傷時得到及時的及時治療。再加上救援直升機的輔助人員和醫務人員,冬奧會、高山滑雪勝地的醫療隊員可以達到189人,而冬季殘奧會的人數将使這支隊伍的人數增加到195人。
說到直升機救援,王力告訴北青日報記者,這是高山滑雪與其他冬季項目最大的差別,也是國際雪聯的硬性要求,是必要的。3月17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舉行了全流程、全要素直升機醫療救援演練。參加演習的有來自北京市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999)、北京市紅十字會應急救援中心醫務人員、中信海洋直升機有限公司聯合派出的H155救援直升機、H135醫療直升機及其配套機關、醫療護理、直升機排程及相關管理人員共20餘人。王力表示,兩架分别執行救援和疏散任務的直升機,在比賽期間将停放在延慶士祿公園停車場,如果需要救援,從公園飛到體育場隻需5分鐘。
說到田徑醫療站(FOP醫療站)的醫生、巡邏隊員,既要具備醫療技能,又要具備一定的滑雪技能,才能勝任。王力本人也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滑雪者。他說,根據國際滑雪醫療指南的要求,運動員在賽道上摔倒的任何地方受傷,醫療救援人員必須在四分鐘内到達現場。這要求執行醫療救援任務的醫生具備足夠的滑雪技能,以便在運動員競争的冰雪般的陡坡中熟練地滑到受傷的運動員的一側。
"為此,從2018-2019年雪季開始,我們在北京和河北省教育訓練了滑雪醫生,他們自願參加冬奧會的醫療服務,現在我們都是進階滑雪運動員。"王立說。
冬奧會
小海鬥山見證中國建設奇迹
高山滑雪将速度與技術相結合,被稱為"冬季奧運會皇冠上的明珠"。在距離北京市中心93公裡的延慶小海沢山地區,已認證驗收并成功完成近期測試活動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将參加2022年冬季奧運會和殘奧會。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依托小海多山自然山形規劃建設7條雪道,全長21公裡,落差約900米,這裡是首個符合奧運标準的高山滑雪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難比賽場地之一。出發平台高達2198米。最高坡度為68%,普通人幾乎無法站立,但運動員可以解讀速度和激情,比賽将在這裡舉行滑梯,超級秋千,大秋千,秋千等項目的比賽,将産生總共11枚冬奧會金牌。最困難的高山滑雪項目 - 男子滑雪道從2,190米開始,到1,360米結束,垂直下降830米,賽道長度為3,085米。它也是北京海拔最高的建築,該地區的自然條件優良,水資源豐富,各項名額均達到高山滑雪項目的技術标準。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一次最多可容納8,000名觀衆,距離奧運村8,000米,車程為10分鐘。
從2013年4月28日至2015年7月31日的兩年多時間裡,國内外專家多次到延慶區選址考察山地、氣候條件和水源條件,最後将其作為工程現場。當時專家調查發現,延慶有一座巨大的山峰滿足了高山滑雪比賽的要求,是以在申辦冬季奧運會時,該山被選中舉辦高山滑雪賽事。最終獲得國際雪地聯合會的認證,該山在競标時被選為高山滑雪的地點。一路走來,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建成可以說是中國建設奇迹的又一證明。
目前,國家高山滑雪中心7條賽道及配套設施全部完成建設任務,并于去年12月通過了國際雪聯現場檢查認證,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具備了運作比賽的條件。今年2月,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完成了相關測試活動。根據計劃,未來比賽的運動員可以從冬奧村一路乘坐纜車到比賽結束,中間平台,山頂平台和比賽結束區。
本文 /本報記者 劉愛林
攝影/記者 崔軍/杜睿
冬奧會演習
兩屆冬季奧運會同樣令人興奮
北京冬季殘奧會設立了殘奧會高山滑雪、殘奧會單闆滑雪、殘奧會越野滑雪、殘奧會冬季二、殘奧會冰球、輪椅冰壺等六大、78個小項目。在北京延慶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殘奧會高山滑雪比賽即将舉行。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服務副主任董學茂認為,殘障人士參與體育運動不僅能促進康複,也有助于增強殘障人士突破局限和障礙、重建生活的信心,因為通過體育運動,他們向世界證明了"我和你一樣平凡"。董學奚說,"兩屆冬奧會,同樣精彩,這句話在我們服務團隊看來,就是全力以赴為冬奧會運動員提供最便捷的服務,讓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同時營造與冬奧會一樣的競争氛圍。"
董學茂談到了2月23日至26日在高山滑雪中心舉行的國家殘奧會高山滑雪邀請賽。他說,殘疾冬奧會運動員自我完善的精神深深打動了他。在參賽的25名運動員中,1977年出生的老将張海媛在邀請賽中獲得第二名,并在2004年雅典殘奧會上打破了女子跳遠的世界紀錄。這位從小就失去左腿的"大姐姐",從殘奧會到18年努力跨越冬季殘奧會,這樣的動作用身體和意志證明了她參與社會生活和運動的能力,用精神和毅力表現出自己突破人生極限的渴望和勇氣。"張海元等殘奧會運動員的故事,是我們服務團隊努力奮鬥的原動力。他說。
據董說,通過這次測試活動,他們的團隊掌握了大量的實踐資料,這将為明年冬季殘奧會期間的服務保障提供有利的依據。比如,如何更好地将冬季殘奧會運動員從冬奧村帶到賽場上,如何友善冬季殘奧會運動員賽後穿好衣服,使用運動器材更換等等,其實一個字就是"無障礙服務"。
董學茂表示,冬季殘奧會對無障礙性要求,因為體育、客戶群、無障礙建築标準會非常高。特别是要設定,提高冬季殘奧會運動員在運動員村的可達性,友善的室内生活環境和無障礙運輸車輛,無障礙纜車索道系統等。運動員流量必須滿足特定的無障礙要求,此外,在運動員訓練比賽打蠟室、場地休息室和雪場區域設有輪椅、滑雪換擋、儲物空間、在獎勵、餐飲等方面,要考慮到冬季殘奧會運動員的需求,對相關服務人員進行了專門教育訓練。"不僅是冬季殘奧會運動員、一些參加冬季殘奧會的官員、觀衆甚至媒體記者,還有殘障人士等無障礙服務需求,我們的無障礙服務應該針對各類人群,"董說。"
在殘奧會運動員的醫療護理方面,董說了與冬奧會的差別。董說,殘疾運動員因身體殘疾或功能障礙,在參加冬季殘奧會訓練和比賽時,除了規定的裝備外,一些運動員需要佩戴運動假肢、特殊比賽器材或使用輪椅等輔助器具,比賽規則中會将運動假肢或配件作為運動員的"身體的一部分"。在殘奧會高山滑雪中,下肢截肢者可以佩戴運動假肢,以站立姿勢參加比賽,或使用坐式滑雪者以坐姿參加比賽。"是以,除了建立通常的醫療場所外,我們還提供專門的輪椅和假肢維修服務,為運動員提供基本維護,就像在冬奧會上受傷的可能性和及時就醫的必要性一樣重要。"董學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