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5天投降德国却成五常,法国靠实力还是运气?戴高乐无意埋下危机

作者:豆类和水果美食

尽管法国在联合国排名前五,但法国一直缺乏它在国际上应得的实力,归根结底,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令人印象深刻了。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随后德国用"闪电战"击败波兰震惊世界,作为英法两国的盟友,看着波兰的沦陷,从未派兵帮助波兰。唯一的波兰敌人,强大的德国军队,被击败了。

法国以为德国吞并波兰会感到满意,但在1940年5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进攻。随后,法国的表现更是让世人失望,称永不倒下的"马其顿防线"没有起到防御作用,被德国轻易绕过,然后德国又像鞭炮一样,仅仅45天后,德国装甲师进入巴黎,在凯旋门耀武夐尾,随后法国维希政府宣布投降。戴高乐将军随后被迫流亡英国。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面对德军的进攻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战斗精神,他们完全失去了拿破仑对欧洲的强大横扫。德国进攻波兰时,表现出高尚的态度,而当德国进攻法国时,他们容易受到德国的蹂躏。

从二战初期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法国是一个缺乏坚韧的国家。的确,他们并不像德国那样强大,真的想与德国展开致命的对抗,但也肯定难以抵抗德军的步伐,最终仍可能被击败。但法国选择妥协和投降而不对抗是一种耻辱,这表明它是一个缺乏凝聚力的国家,其"害怕战争"的态度使整个欧洲处于被动状态。

二战初期选择投降,但二战结束后,法国成功跻身联合国五国之列,拥有否决权,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有些难以理解!其实,法国之所以成为联合国P5也是一个具体的历史原因,他们之所以成为联合国P5,是因为戴高乐的国际声誉非常高,所以法国的国际影响力也被认为是差的,但戴高乐之后,法国一直在走下坡路。现在,法国已经被美国一遍又一遍地戏弄,但他们不敢说出来,只能忍受屈辱,完全失去了一个大国应该摆出的姿态。

法国之所以沦陷,仿佛没有一天,这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也与法国内部的矛盾有关,归根结底,法国的影响力正在被削弱。

45天投降德国却成五常,法国靠实力还是运气?戴高乐无意埋下危机

1944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反法西斯联盟陷入了困境,为了协调战后关系,苏联和美国在华盛顿特区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C,通过了一项关于建立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的法案,并提议将其命名为联合国。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中国、英国、美国和苏联成为联合国的提案国,到1945年6月,旧金山制宪会议终于确认中国、英国、美国、苏联和法国为五个常任理事国,它们也有否决权。

众所周知,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功地遏制了庞大的日本军队,从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缺乏应有的尊重,比如雅尔塔会议没有中国的代表,这也反映了欧美国家在二战利益分割中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中国薄弱的国力也让中国遭遇了不平等待遇。

然而,联合国成立时,中国被认真对待,是美国发挥了主导作用:一方面,美国支持国家政府,他们希望中国成为与苏联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它也成为P5中唯一的亚洲国家。

虽然中国是代表亚洲的P5之一,但中国也在战斗中处于强势地位,毕竟当日本侵略中国时,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成功地拖垮了绝大多数日军,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另一方面,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失地,成为国际笑话,而二战结束后或在其他国家的帮助下收复失地,其表现也让法国在国际上显得格外廉价,但法国最终成为P5之一,其实, 有几个原因:

首先,戴高乐在海外组建临时政府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戴高乐在法国投降之初流亡国外,对当时的法国政府极为不满,毕竟他的想法是与德国作战到底。出国后,戴高乐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临时政府,坚持与德国作战,虽然这种影响力相对有限,但戴高乐也尽其所能组建了海外统一战线,号召法德军队战斗到底。戴高乐的表现也为法国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奖励积分,也得到了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高度认可。

戴高乐在组建临时政府后与维希政府决裂,因此法国的投降全部被推给维希政府,维希政府被视为伪政府,而戴高乐组建的临时政府则决心与德国侵略者作战。在这方面,戴高乐也凭借个人实力使法国赢得了国际尊重,也为后来的法国获得了更多的国际权益奠定了基础。

其次,法国在国外有很强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英国和法国在19世纪都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它们对殖民地的影响仍然存在。和1947年印度要求独立时一样,英国为了防止印度成为南亚次大陆的主导家族,专门鼓吹"蒙巴顿计划",推动印巴分治,在克什米尔所有权问题上模棱两可,因克什米尔直接引向印巴,双方仍无缓和的迹象, 因此,南亚局势的复杂性是由英国殖民者造成的。

相比之下,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虽然不如英国,但法国也有很大的发言权,西方也看到了法国这一点,认为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它应该被纳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同时,既然法国有这么多殖民地,在英美眼里,只要法国经营得好,势必会迅速复苏,经济必将迅速好转。这些有利的条件也使法国成为西方眼中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国家,他们对法国的未来非常乐观。

第三,英美苏联国家正试图相互制衡!

雅尔塔会议之前,丘吉尔并不赞成法国正常化,因为丘吉尔和戴高乐的关系并不友好,两位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双方也不在同一边。

但雅尔塔会议后,英国人改变了主意,因为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和苏联完全分裂的战后格局非常明显,美国开始向英国殖民地伸出援手,英国对此无从了解,毕竟英国是依赖美国来击退德国人的, 让英国看到,未来自己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美国挤压,他们停不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想利用法国来对抗美国,毕竟多一个帮手一定更有实力。因此,英国要求法国加入该命令。

在美国人眼中,他们最害怕的是苏联的西进,如果西欧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制衡苏联,那肯定是不合适的。既然英国提出要让法国成为常任理事国,美国从战略角度就同意要利用法国来遏制苏联!

同时,苏联也认为,法国在西欧也没有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也为了平衡美英的实力,苏联也觉得可以接受。

因此,美国、苏联和英国都觉得法国的正常化对自己有好处,没有害处,只要凑齐,把法国拉到平凡。

45天投降德国却成五常,法国靠实力还是运气?戴高乐无意埋下危机

法国成为联合国五大P.U.之一,由美国、苏联和英国组成,虽然戴高乐最初对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没有多大兴趣,但他从国家利益出发,对法国未来的发展仍然有用,于是法国成为了P5之一。

事实上,法国随后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是非凡的。20世纪50年代末,法国经济在工业的帮助下迅速增长,1960年代以后GDP增长5.7%,甚至超过美国和英国,在西欧处于领先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国的整体国力也得到了迅速增强。

随着戴高乐于1958年重新掌权,法国开始在整个欧洲和国际上发挥巨大影响力:

首先,法国开始加强与德国的合作,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戴高乐是二战后法国崛起的关键人物,特别是因为他对国际形势的洞察力相当准确。在美苏竞争中,他看到美国试图利用欧洲来对抗苏联,试图将欧洲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戴高乐无法接受的。美国一直倡导"欧洲一体化",戴高乐看到了美国狼的野心,无非是要把欧洲推入火坑。戴高乐不接受美国的主张,反对美国建立一个"欧洲欧洲",尽可能地保持其成员国的独立性。

此时法国也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单靠法国,很难与美国抗衡,这次戴高乐,考虑到国际形势,提出了新的法国外交政策,敢于对抗大国争取民族独立的"戴高乐",然后在1963年, 法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德国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

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法国是死敌,但在国际交流中,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虽然距离二战结束还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但德国有了新的面貌,国际形势发生了剧变,英国沦陷,美苏争夺霸权的斗争使国际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对西欧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法国和德国只有抛开历史的芥末,共同努力,共同实现两国的经济发展,才能迎接挑战。

可以说,德法关系翻开了新的篇章,也是戴高乐的长远眼光。随后,在法国和德国的组织下,欧洲共同体开始逐步形成并施加影响。在欧洲共同体的六个国家中,德国和法国是最强的,但德国还没有走出失败的阴影,其他国家仍然对德国有担忧,让法国成为欧洲共同体事实上的领导者,此时法国在西欧的影响力是前所未有的, 戴高乐也将法国在西欧的影响力推向巅峰。

为了保持其在欧洲共同体的领导地位,并防止欧洲关系的破坏,法国三次直接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想法。从现在开始,法国的这一举动也极为明智,毕竟英国是一根棍子,哪里就要混进去,哪里就要空手套白狼!

其次,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力量巨大,对非洲的影响深远。

法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不仅在半岛中部和南部,而且对非洲有很大的控制权。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法国一直在非洲迅速扩张,从阿尔及利亚开始,不仅向中非,北非甚至东非伸出援手,而且还展示了其将整个非洲保持在手掌中的雄心壮志。事实上,到19世纪末,法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非洲。

当然,法国对非洲的殖民方式与英国不同,英国更像是殖民地的代理人,而法国则直接统治,正是这种统治方式使殖民地更具影响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殖民主义浪潮"兴起,非洲也爆发了无数次独立战争,最终法国被驱逐出非洲,但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因此法语已成为非洲大陆上使用较为广泛的语言,法郎也是非洲比较常见的通用货币, 这是法国在殖民时期留下的印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经历了战后重建,这也使得法国需要大量的人口,因此法国打开了该国的大门,允许非洲人移民到法国。非洲人也熟悉法国文化和语言,所以他们来到法国的适应性也非常强,这也促成了法国与非洲的联系,这些非洲移民后来对法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像现在法国非洲裔美国人的比例越来越大,直接影响着法国的未来!

第三,法国正在积极发展军工和核武器,为法国独立对抗美国提供了重要支持。

戴高乐曾是法国独立运动的强人和领袖,但二战后法国仍然看美国,这也引起了戴高乐的不满,在他的哲学上,法国应该成为欧洲的强国,不再由美国主导。戴高乐还认识到,法国只有在拥有强大的军事存在的情况下才能与美国竞争。

戴高乐在1958年重新掌权时,主张恢复法国的声望,从而从美国的影响中解放出来,以至于在戴高乐的注视下,法国的军事工业和核武器研发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1960年2月,法国第一次原子弹试验成功,震惊了美国和苏联, 这也使法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法国的核支持也给了戴高乐一个更强大的对抗美国的基础,美国也极不高兴,甚至在1963年,美国拉拢苏联和英国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其目的是遏制法国和中国之间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和法国直接拒绝签署, 事实上,这也促使法国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戴高乐主张建立一个自主、强大的法国,所以看到美国对北约,戴高乐特别生气,北约在法国的军事基地,也发现戴高乐侵犯了法国的主权,很明显,法国不希望美国控制北约,如果法国在北约中没有发言权, 那么法国在北约就不需要了。随着法国与北约的分歧越来越大,法国于1966年3月正式宣布退出北约。戴高乐领导法国走向独立外交的决心是显而易见的!

45天投降德国却成五常,法国靠实力还是运气?戴高乐无意埋下危机

在戴高乐时期,法国,无论是国际声望,还是综合实力,都达到了二战后的巅峰,尤其是戴高乐敢于与美国竞争,真正体现了他的个人能力,但在戴高乐之后,法国实际上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今天,甚至作为联合国P5之一, 法国总是被忽视!

法国在戴高乐时代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它能够把法国拧成一根绳子,后来,法国自由主义的传播使法国失去了凝聚力。集中一个国家的权力的困难,以及随之而来的效率降低的结果,是这个国家变得越来越松散,所以今天的法国就像一片松散的沙子,甚至戴高乐的重生也很难拧在一起。

法国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这场危机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其中,法国最突出的问题是该国罢工和示威活动的普遍性,以及非洲人后裔比例的不断上升。

2018年11月,法国爆发了"黄马运动",归根结底是法国长期积压的社会矛盾集中反弹,随着运动的扩大,法国各界纷纷加入,对政府施加了全方位的压力。可以说,这场运动让马克龙直接领先,给他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终马克龙选择妥协以满足示威者的条件。这场运动只是法国罢工示威的冰山一角,这已成为法国人获得权利的一种方式,不是罢工,而是罢工,严重影响了该国的稳定。为了赢得选票,政府只能一个接一个地妥协,最终的结果是法国很难做到。

事实上,法国人口的危机更为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人开始大量移民到法国,他们的后代成为法国的一部分,使法裔非洲人的比例越来越高,而法国原住民因为生育率低而越来越低的比例,其实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为非洲人和法国原住民在信仰和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非洲人后裔数量的增加,他们势必会挤进存在主义的法国人,也必然会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这对法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现在法裔非洲裔的后代太普遍了,他们已经占法国人口的60%,纯正的法国人变成了35%,他们变成了少数民族,未来,法国危机是肉眼可见的。

本来,戴高乐想引进非裔美国人来带动经济发展,没想到这一举措已经成为法国目前的巨大危机,估计戴高乐没想到!

45天投降德国却成五常,法国靠实力还是运气?戴高乐无意埋下危机

事实上,尽管法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在欧盟,法国的发言权却不如德国。

德国和法国是欧盟的双引擎,事实上,德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也是由于德国的工业基础极其稳固,默克尔面对美国的压力敢于召集美国董事会,像默克尔一样对抗美国的压力实施"北溪2号"项目,才能让德国在未来的欧盟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但法国缺乏这种战略眼光,即使它有一些战略考虑,最终结果只能是缺乏临终压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美国。只能说,今天的法国面对美国,一直都是不足的,在战略决策上,也是犹豫不决的,这样的法国真的很难成为欧盟的合格领导者,在国际社会中总是被忽视!

法国的内部矛盾使法国政府拥有了绰绰有余的权力,这使得法国积累了困难,马克龙甚至国内问题都难以平息,它怎么能有充分的国际基础和说服力!可以看出,法国的戴高乐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曾经坚强和艰难已经成为过去,但现在法国却变得软弱。

只能说,法国的国际声望也随着法国的软弱而丧失,受制于美国,法国完全像一只小绵羊,即使美国要求法国不允许与俄罗斯进行武器贸易,甚至抢走了法国的命令,法国也只能忍气吞声,这种懦弱的表现也让法国在国际社会看到了笑话。

只能说法国的表演越来越让人联想到戴高乐,但现在,即使法国又多了一位戴高乐,也很难扭转局面!

45天投降德国却成五常,法国靠实力还是运气?戴高乐无意埋下危机

坚持原创,我忠于老三人的肝脏和勇气,欢迎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