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德军事文选》黄陂东陂两次战役伟大胜利的经过与教训①

一、过去的战斗

敌军"内向"军的战略计划如下:

陈城(2)作为中央道路总司令,以福州为中心,指挥三纵队,共十个师,在作战线外,进入联合打击的战略方针,对我利川、建宁、泰宁进行包围和拦截。

他的策略实施:

赵冠涛(3)为第三纵队队长,指挥五、六、九、七十九师四个师,由锦溪出军利川攻线,在吉安、李区抵抗我军主力。

吴启伟(4)担任第二纵队队长,指挥第14、10、90师三个师,由南城、南风出港一方打我李、健、泰并拦截我回家的路。

罗卓英(5)担任第一纵队队长,指挥第11、52、59师三个师,由易黄、乐安从宁都、广昌出来,阻挡我的主要红军返回,并深入苏军进攻我的后方。

这个新的战略计划是我在李、建、泰新宿地区取得胜利的结果。敌人认为从战略上划分新的苏维埃地区特别有利。

我的红军主力被利川攻打南丰后,敌人的策略没有改变。我主力部队从南风沙拜(6)、到红十一军从新风街过河到利川,任务是压制敌人的第三纵队,并混淆其第二纵队,仍将敌人引向康都方向,我的主力部队向广昌、罗口西,敌人还不清楚我的行动, 其原始策略保持不变。

这一时期,我们随主力向西移动,迅速突破敌军主力第一纵队的三个师,敌是我军最危险的纵队之一,于是决心向东,黄轩前进迎击敌军。

2月27日,我军出其不意,在登仙桥、莫罗屿、和源、黄璇等地攻击了第52、59师,随后实现了第52师的歼灭,第59师摧毁了4个团,敌军2个师长(7)被空前大胜俘虏。

这场胜利导致敌方公路军的战略立即发生变化,后者改变了第二和第三纵队,以增援易黄援助队。当敌人到达邑黄时,我军赢得了撤退,敌人随后重新计划了进攻。

新计划是:

首先,将三列缩减为两列,将分为联合战略,将两列重叠作为中间突破战略。

罗卓英还是第一纵队队长,指挥第十一师、第五师、第九师三个师的后纵队。

吴启伟仍然是第二纵队队长,指挥前纵队的第14、第10和第90师。

以79师首一黄,六师守卫福州。新方案的实施是由东轩、黄轩经新丰市、甘竹直接拿下广昌。

前后两列重叠,有六个师配备纵深行军,长路服役三天以上。敌人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只是试图突破我的红军战线,占领广昌,寻求政治影响力,以使广东、福建和左右两军推进,达到围攻的效果。我们的战略是按照每次击溃的原则,红十一军在经过四个师后,即在切断敌军纵队两个师(第11师和第9师)后,压制并吸引其前进纵队向东移动。3月21日,当敌工头到达甘竹,相距90英里无法获救时,我摧毁了敌11师在东珠、草太岗、黄柏山、庐山等地的大部分,只留下一批人,并消灭了第9师和剩余的第59师。那是一夜,残余的敌人趁着夜从黄轩撤退,敌人的第一纵队也撤退到南丰,两个进攻计划被打破,然后赢得了东宣战役继续获胜。

二、红军战术的主要原则

红军战术的主要原则是快速、秘密和坚决的,这一次执行得很好。

南丰围城战后,红十一军东下迷惑敌,如期到达,敌误以为我的主力向东移动到利川,而我的主力实际上向南和向西移动,很快到达目的地。在边区作战中,敌人总是不知道我的主要阵地在哪里。拥有数以万计的大规模红军行动,可以做到敌人出人意料地攻击敌人,这就证明了秘密,也制造了一场大部队进攻的战争案例。红军的坚定,比以前更好,与敌人接触一个勇敢而坚决,反复冲锋,白刃战十多次,一路打到最高峰,在很短的时间内,非常简单地消灭敌人,为红军战术最好的例子。

三、配合战争

游击队、独立师、独立团和地方工作与红军一起,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

我军特别重视游击战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独五师"的活动较为广泛,"唯四师"与"易黄"、"乐安"、"永丰"、"南光"独立团和小型游击队,活动量相当大,摧毁敌方交通、桥梁、重磅、迷惑敌、恐吓敌等,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效。自红二十一军向北进军以来,游击战与红军主力作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东宣、黄宣战役前后,游击队的作用非常好,敌52、59师由莉安推进,前后两侧被我的许多小游击队包围,当我的主力进攻时,敌人还是被误认为是小游击队,从而造成了红军主力敌人的胜利。

在战斗中,我的游击队等参加了敌方的战斗,他们很高兴得到俘虏和枪支,枪支,子弹和自动步枪;战斗结束后,敌人遇到游击队,误以为是红军主力,一步一步地防御,每天扎营,占领阵地,疲惫不堪。在这一点上,游击队更加活跃。

军区和地方红工作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也做了一些,群众站在我身边。东玄和黄璇被徍煌县的苏埃及独立团占领,堵住了消息,决定性地区没有反动势力让红军难堪,给了红军这些有利条件。

四、任意行的自动性还缺乏

在黄琦之战中,我们命令主力从左到右迅速解决敌军第52师和第59师,从左到右攻击易黄协助的部队,即继续消灭萧谦的第十一师。我们的企图已经定向,但我的主力部队在27日与敌人接触,即解决第52师团长已被俘虏,第28师在上午9点解决战斗,第52师只有一个团撤退到大华山,并被我的第21军包围。在这段时间里,上级的意图是能够机动,用主力迅速复制右翼敌人的右后方,这是非常有利的,不仅28日能够全部解决右翼团队的战斗,也就是说,3月1日对阵敌人的第11师也是最有利的。但我的一支主力部队只派出了第21军的一部分增援部队去解决大华山团的一个,其余的则集中待命。我的另一部分主力,虽然已经推进了任意行动,追敌已经到达右翼前线,其实也协助了右翼军,但并没有西源59师的一个团和无线电队,军事需要等残余敌人消灭,那就是: 阵型的回归,因为来来回回的路,也错失了这个好机会。

3月1日,我军攻破了敌的两个师,敌第十一师到达河口增援何元,这是消灭敌第十一师的好机会。但是我的主要军用飞机不足以提前将部队转移到右翼,并且由于无线电传达了3月11日11点的第11师的命令,即中午之后到达,因此错过了时间,因此没有进行全面攻击。第二天,敌军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的增援部队到达了河口,我再也无法进攻,不得不退出战斗。

这项军种的教训是,我们坚决执行命令是最近取得的进步,但各级指挥员没有上级企图发扬大刀阔斧地完成各项任务,是一种缺陷。

服从命令和打破界限之间没有冲突。它决不能被误认为是挑衅的命令,也不应该机械地执行,机器断断的任意路线不应该被抛弃。在战斗秩序中,野战命令反复表示:红军绝对执行命令,同时发展有机任意自动。我们应该从这个教训中吸取教训,赢得一切。

东方之战也缺乏任意处置。在敌军第11师全部撤退大部分武器后,第59师的残余部队之一也被战败的士兵击溃,一人被解除武装,敌军九师援军中的一人也被击溃,被我军解除武装,此时敌人的恐慌混乱已经到了极致。但前线指挥官无法进行最大的机器突破,去追逐,去拦截,去威胁对方撤退的敌人。到了傍晚,敌人已经夜里撤退了,当时行动非常困难,而且没有用火力破坏和派兵追击,使敌人被彻底摧毁,这样我就用少量的部队和可以消灭更多的部队。

可惜的是,几个敌人的好机会已经完全错失了,让敌人第9师、第11师的残余能够归还给彝奕。

五、沟通不真实

山地作战联络本质上是困难的,但是我们的通信工具并没有充分利用来克服这一困难。例如,无线电通信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多发电,天空和电力的干扰如此之大,以至于紧急命令无法按时到达,无线电和指挥站点分开且相距甚远,有时在行动中,是到3月11日总攻击敌11师的命令, 许多部队在中午之后收到,因为各部委没有共同努力消灭敌人的第11师。其中一个原因是通信延迟。

这是我们最近完全依赖无线电通信作为主要工具并放松使用其他通信手段的最危险的现象之一。无线电最容易出现麻烦和泄露秘密。

有线电话是最适合指挥的工具,但各级通信不能按时建立,导致东玄之战,黄轩不能及时指挥。旗帜语言在山区也有相当大的作用,但通常没有经过充分的训练,这两种服务都没有被使用过。

通过步行通信发送的报告,订单和通知按时以书面形式交付。

六、清理战场,处理战后事务疏忽

负责打扫战场的同志也有游击的习惯。拿起你需要的东西,其余的都不在乎。举起轻机枪,不要使用重机枪。有的捡起新的,丢弃旧的。有些人收集个人需要的零件,而不管整台机器如何,并且被损坏,以至于每个被扣押的战利品都不完整。

黄琦服役期间,右翼军方也有一部分机枪、迫击炮、步枪弹壳没有收集到,虽然是由于敌人的担忧,但如果能及早注意,也不会暂时放弃。

东宣战役,战后的第二天,部队报告说,清洗战场已经完成,但第三天派出大量人员清理战场,结果清洗了一周,捡起了一千多件重担的战利品、步枪、马枪、手枪、弹枪、机关枪、 迫击炮已经有大量的子弹,子弹、子弹壳中的无数种。

由此可见,我们的同志们还没有注意到,战利品是目前红军最大的补充,就是小件,也就是子弹壳,也是非常需要的。对囚犯处理不当也是一种游击习惯。抓捕大量俘虏在一段时间内并不容易处理,但像往常一样要释放金钱。黄琦以鲜血换取胜利,俘虏了1万多人,然后释放了大部分,只有3000多人。包括旅长、团长在内的许多反动军官混入里面放手,这是一大损失。我们把俘虏放了回去,敌人很快又组织起来,拿着枪,两三个月后又来为农民群众工作。这种做法确实有助于敌人。

东宣战役吸取了前人的教训,没有放过一个俘虏官兵,反动的第11师可以说是全部消灭了,除了死伤人员外,逃生的不多,这样就不容易恢复建制了。我们加大了政治工作力度,使一些战俘成为红军,其余的分散到别处,具有更广泛的政治意义,更加彻底地摧毁敌方组织。

注意

(1)1933年2月至3月,朱德、周恩来指挥红军,在黄璇、东宣地区,采取集中兵力歼灭敌人的政策,消灭敌人的三个师,粉碎了敌人对革命中央基地的第四次围攻。为了总结这次反"围攻"的教训,朱德写了这篇文章。全文有八篇,其中只收录了六篇。

(2)陈诚,时任国民党军第18任司令员。

(3)赵冠涛,时任国民党军第八军军长。

(4)吴其伟,时任国民党军第4军司令员、第90师师长。

(5)罗卓英,时任国民党军第五任司令员。

(6)1933年初中央革命基地第四次反"围攻"前夕,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和苏维埃地区中央局多次命令周恩来、朱德等红军前进,俘虏国民党重兵守城——江西南城、南丰。周恩来、朱德等人在实践中意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命令是错误的。他们向党中央、苏维埃地区总局提出了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政策。同年2月4日,苏区中央局提出的新方案,仍然坚持红军进攻南丰。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朱德等人按照中央局的命令,按照初衷,向党中央、中央局作了报告,一方面准备进攻南丰,另一方面,准备在敌人增援时发动进攻。自2月9日起,红军从利川及周边集结区进军南丰。12日,红军包围南丰,黄昏后对敌方发动全线进攻,结果整夜激烈战斗,敌方不到一个营,自己的伤亡人数却超过300人。这时,周恩来、朱德等人根据敌人的死亡帮助和营救敌人的三种方式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决心为南风的进攻而进攻南风。13日夜,红军主力从南丰撤退,秘密转移到南丰和丽塔以西地区,部署伏击敌援部队。22日,它被转移到东峪和洛库地区。这一重要决定导致敌第52师和第59师在2月底的黄宣之战中获胜。

(7)指国民党军第52师师长李明、第59师师长陈世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