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东升何嘉莉/文林耀荣/Instagram
10月7日,中国第一条湘粤非海铁路多式联运线上重要援助非洲1935吨食品货物,从中远海运广州南沙港码头(以下简称CSP广州南沙码头),乘坐远洋货船中远营口(COSCO YINGKOU)船前往非洲肯尼亚蒙巴萨港。这是全国首条湘粤非海铁路多式联运专线,由中远海运出具整套提单和一票,在株洲完成货物的包装和清关,广州南沙清关,综合清关。

图片是从网上拍摄的
这也是近两年来继"中亚-广州港-东南亚""漳州-广州港-非洲"的国际物流通道之后,通过CSP广州南沙码头"出海"的第三条国际物流通道。
从光热发电广州南沙码头"出海"的货物是援助非洲的重要物资——大米,总重达1935吨,第一批42个集装箱。光热广州南沙码头公司高度重视湖南与广东之间的非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开展多环节协调和跟进,确保从黄浦港区转运驳船能够快速装卸、入堆,做好外贸班轮装装准备工作。
第二批44个天然集装箱的货物现已抵达广州南沙港区,将配备班轮装运。
与传统珠海航线相比,湘粤非海铁多式联运专线的开通,减少了后续重复装卸货物造成的货物损失,也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成本,为湖南乃至中西部地区"出海"提供了更加便捷、经济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东非基本港口的总运输时间可缩短10天;
到西非基本港口的总运输时间可缩短9天,总运输成本可降低约3%;
与公路口岸模式相比,湖南与广东之间的非通道物流可将首运物流成本降低60%。
截至2021年9月,广州南沙港区有22条非洲航线,是全国非集装箱航线数量最多的航线,航线范围广泛,覆盖非洲各大港口,2020年出口量约70万TEU。近年来,广州港加大供应腹地"无水港"建设力度,先后在湖南、西南等地设立了30个内陆办事处,形成了以海港为枢纽、"海内陆"两大网络相结合的枢纽型港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使货物出海"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
湖南与广东之间的非铁海新通道首次建成了从湖南及周边经济腹地到非洲大陆各国的全程物流通道,实现了提单全程,一票到底,提供"腹地到腹地""门到门"的物流服务。中远海运、中粮、广州港、上海格林福德、株洲等发挥行业资源和优势,将湘粤非渠道转化为务实意义上的泛中非快运,形成辐射全国支撑泛中非(亚太、中东、拉美)贸易物流通道,帮助中西部企业"出海", 推动中非深度合作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