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建馆10周年,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铜像落成

作者:新闻

来源:新闻晨报 记者:王伟

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建馆10周年,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铜像落成

今年是上海洋港民间音乐博物馆成立10周年。

年初,曾做出杰出贡献的音乐大师乃至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刘德海先生去世,为了在一生中"重返江南文化的摇篮",经过多次合作,他的铜像近日在崇明"上海玛阳宫民间音乐厅"落成。

上海阳港民俗音乐厅位于上海崇明岛中部,庭院内有一座流水的小桥,山石趣味横生。

山石上刻有刘德海专门为江南 Yayun.com 设计的铭文。博物馆大楼入口处的"上海洋岗民间音乐厅"的名字也是刘师傅的手迹。

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建馆10周年,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铜像落成

前门是一块人造江南景观,青铜雕像位于景观的左侧,由上海杨岗民间音乐厅、刘家苑、上海晓威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共同设计制作,上海崇明区文化旅游局监理。

青铜雕像描绘了刘德海先生手持坐在江南山水的背景下。象征着江南先生在同一片风景中,他的精神和艺术始终弥漫在空气中。

01

刘德海的优势

刘德海1937年出生于上海,年轻时开始学习蜻蜓、二胡、长笛、三弦等民族乐器。1954年,大师石成成于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在浦东打球技巧的基础上,他大量运用博纳,然后向崇明的曹安和先生、上海王宇德先生、上海王牌和平湖学校代表杨大昭先生学习和咨询,以各家各界的长处,极大地发展了他的演奏技巧, 并拥有深厚的传统音乐修养。

他也是第一批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中国音乐家之一,曾与指挥家泽尔泽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

他的演奏严谨性完美,技巧纯正,音色宽广,善于表达各种风格的音乐。"十面伏击"、"日落鼓"、"汉宫秋月"、"平沙秋"等都是他传统的保留曲目。

作为一名表演者,刘德海为中国音乐在五大洲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历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民族音乐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家,他在表演、教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国当代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和作曲家。

02

刘德海与男子气概民间音乐厅

上海洋港民俗音乐厅由企业家杨刚先生于2009年创立。

十多年来,在刘德海等人的指导和密切参与下,这个音乐厅围绕江南丝竹、涠州古曲进行了抢救、收藏、保护、研究、创作和传承,推广开发工作。

清代以来,保存了8000多件乐曲、文学理论、唱片、手稿、乐器等,组织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活动。

此外,音乐馆还打造了"江南雅云"和"禹州丝竹"文化品牌,与大批有识之士共同赞助创办了"上海"。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协会"和"江南雅云"网站,被市文化和旅游局认定为江南丝竹城级保护责任单位。

其江南丝竹剧院、江南丝竹乐团、江南丝竹历史数据库和数据库、江南丝竹和美术馆等机构也负责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

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建馆10周年,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铜像落成

位于马扬港民间音乐厅的刘德海大师铜像,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声音洒绿,乐百合山水之间"的景象,充分表达了崇明人民和社会各界对刘先生的敬意。在泸州、洋山河,人们仿佛听过刘德海先生围绕梁琴的"落珠玉盘"的声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