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示:本文约5200字,有22张图片,原文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曾率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五星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Chester Nimitz)上将说:"纵观海军中所有可以用来夺取海洋控制权的舰艇,我们可以看到,驱逐舰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即使是极具侵略性的潜艇或航空母舰也无法动摇驱逐舰在未来海战中的重要性。"这句话证明了驱逐舰在美国海军作战史上发挥的杰出作用。美国海军驱逐舰的历史始于20世纪初,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经历了六代舰艇的发展和改进,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驱逐舰群,并形成了以"实用、平衡、概括"为特征的驱逐舰设计理念,驱逐舰成为美国海军舰队在海上疾驰不可或缺的"海上轻骑兵", 大量驱逐舰适应了各种任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上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系列文章将选取二战的著名舰艇和实例,展现美国海军驱逐舰的沙场风格!
六代传承,逐步完善
美国海军驱逐舰发展简史
在建造驱逐舰方面,美国海军姗姗来迟。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海军率先建造了鱼雷驱逐舰,以应对新兴鱼雷艇的威胁。在其领导下,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日本海军在19世纪末推出了驱逐舰作为新型舰艇。然而,当时迅速崛起的美国海军仍然痴迷于建立一支强大的军舰舰队,对驱逐舰兴趣不大,直到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意识到其主要舰队在面对敌人鱼雷攻击时缺乏保护,并注意到驱逐舰的作用。即便如此,美国海军的第一艘驱逐舰直到1902年才投入使用。
美国海军第一艘驱逐舰班布里奇号于1902年11月24日服役。
美国海军驱逐舰始建于1899年8月的"班布里奇"号,排水量为420吨,速度为29节,配备了76毫米舰炮2门,57毫米舰炮5门和2门457毫米鱼雷发射器,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著名的斯普鲁恩斯是该舰的船长。凭借后方的优势,美国海军驱逐舰的技术起点非常高,借鉴了同一代海军驱逐舰的技术经验,并在随后的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从1902年到1915年,美国海军建造了九艘68艘驱逐舰,被视为第一代驱逐舰,单舰吨位从400吨增加到1000吨,完成了从蒸汽机到汽轮机,从燃煤锅炉到燃油锅炉的技术升级,速度超过30节,武装部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配备了更大口径和更多的火炮, 鱼雷发射器数量也增加到12个!驱逐舰已成为美国海军战斗舰队的标准护航部队,也承担着鱼雷攻击的任务。
克莱姆森级驱逐舰凯恩号(USS Kane)的平甲板有四个烟囱形状,是典型的克莱姆森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驱逐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对战争的需求刺激了技术进步,将驱逐舰的性能推向了更高的水平。与缓慢的起步不同,美国海军反应迅速,启动了第二代驱逐舰的设计,并于1917年优先于德国不受限制的潜艇战,优先考虑其建造并展示了大规模建造的惊人力量,迎来了美国海军驱逐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1916年至1922年的短短六年间,美国海军建造了三艘由273艘新驱逐舰组成的三级驱逐舰,考德威尔号(6艘),威克斯号(111艘)和克莱姆森号(156艘),所有这些都是平甲板的,因此统称为"平甲板驱逐舰"。与第一代驱逐舰相比,平甲板驱逐舰体积更大,船长接近或超过100米,排水能力超过1,100吨,速度为32至35节,配备了四门102毫米火炮和12艘533毫米鱼雷发射器(四个三联装),火炮和闪电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 并安装了深冲轨道和轻型防空武器,标志着美国海军驱逐舰所承担任务多样化的开始。
1922年,大量超卖的驱逐舰导致美国海军在一群平甲板驱逐舰停靠在圣地亚哥海军基地之后暂停了长达十年的驱逐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0多艘全新的平甲板驱逐舰显然对和平时期的美国海军来说是过剩的,使其建造陷入停顿,美国海军从1922年到1932年的十年中没有启动新的驱逐舰。然而,与此同时,日本海军,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最大竞争对手,正在掏空驱逐舰的作战能力,以弥补《华盛顿条约》下主舰的实力。20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海军引进了威力强大的特种驱逐舰吹雪级,排水能力1680吨,航速38节,装备了三门127毫米双联装炮和三门610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器,火力、性能数据超越了美国所有现役驱逐舰,使美国海军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不安中,美国海军迎来了1930年的伦敦海军会议。
根据纸质数据,日本海军第一艘特种驱逐舰"吹雪"在同一时期的表现优于欧洲和美国的驱逐舰。
作为对1922年《华盛顿条约》的补充,1930年的《伦敦条约》也将驱逐舰纳入限制条款,对各国驱逐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伦敦条约》将驱逐舰分为两类:标准排水量不超过1 500吨的驱逐舰和标准排水量不超过1 850吨的驱逐舰,并要求驱逐舰的主炮口径不超过130毫米,驱逐舰吨位不超过其驱逐舰总吨位的16%。该条约还规定了各国拥有的总吨位,最大吨位为150,000吨,相当于13艘驱逐舰和84艘驱逐舰,美国海军可以保留这些吨位,直到条约于1936年12月31日到期。
1929年末乘船前往伦敦参加海军会议的美国代表团成员在邮轮甲板上被拍照。
《伦敦条约》签署后,美国海军盘点了255艘现役驱逐舰,数量庞大但有辱人格,与同期日本和欧洲国家的新驱逐舰相比差距很大。为与时俱进,美国立即推出设计了第三代驱逐舰,以取代多质量的旧式驱逐舰。美国海军要求新型驱逐舰在条约框架下具有以下性能特点:第一,射程越好,可以在远离基地的海上长时间携带更多的燃料,以适应太平洋的战斗;
1938年拍摄的美国海军驱逐舰USS Mahan指出,后部的三门主炮是开放式的,缺乏保护。
二战马汉级驱逐舰"库欣"线图,注意鱼雷发射器的人物形状排列,在战争中马汉级多于拆除第三门主炮。
第三代驱逐舰的建造始于1932年,在接下来的七年中,建造了六艘60艘1,500吨级驱逐舰,即法拉格赫特级(8艘),马汉级(18艘),格里德利级(四艘)和巴基斯坦级格利级(8艘),本汉姆级(10艘)和西姆斯级(12艘),此外还建造了两艘13艘1850吨级驱逐舰波特(八艘)和索莫斯级(五艘)。根据上述驱逐舰的技术特点可分为三类:法拉格赫特级和马汉级属于早期型的1500吨级驱逐舰,两者均采用舰型、双烟囱低干喙设计,配备5门单装38倍直径127毫米的级两用舰炮,领先世界, 鱼雷武器为8~12套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速度超过35节,航程为6500海里/12节(马汉级),平甲板驱逐舰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产生了一些炮塔未经过改造、舰载重量过高等问题,影响了火力的生存和恶劣的海况下的作战能力。
美国海军的Gridley级驱逐舰Craven是一个单一的烟囱,是后期1500吨级驱逐舰的主要特征。
Gridley级驱逐舰的折线图,注意其船体后部的四座四鱼雷发射管。
为了应对早期类型的缺陷,后来的1500吨级驱逐舰从Gridley级进行了改进,除了Sims级之外,还将主炮的数量减少到四门,并将烟道布局修改为单个烟囱,以减轻上部重量,减轻船舶重量并提高航行稳定性。在主炮兵减弱的背景下,雷击能力增强,鱼雷发射器数量增加到16个(四个四座四件装),这是世界驱逐舰历史上鱼雷发射管数量最多的一次,速度超过38节。最后一艘1,500吨级驱逐舰Sims级再次重新设计,将主炮数量恢复到五门,将鱼雷管的数量减少到八艘,并将速度降低到35节。第三类是1850吨级的波特级和索莫斯级驱逐舰,它们都装备了8门127毫米炮,配置了四个双装炮塔,加强了水面炮兵的能力,但其主炮只能平射,不具备防空能力,在鱼雷装备上装有8~12个鱼雷发射器,速度为37节。
美国海军波特级驱逐舰马达加号以其双装127毫米主炮而闻名。
波特级驱逐舰的折线图,前两和第二布局的四座主炮塔。
1938年,美国海军开始建造第四代驱逐舰本森级及其随后改进的格里夫斯级。此时,《华盛顿条约》已经失效,但由于技术连续性和设计与建造的连续性,以上两个舱位都是在西姆斯级的基础上设计的,最大的变化是采用锅炉轮舱交错布局,提高了舰船的生存能力,从而恢复了双烟囱结构,装备了5门单装127毫米主炮和10枚鱼雷发射器(两个五件装), 吨位增加到1620吨,速度达到35节。本森级和格里夫斯级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海军最新的舰队驱逐舰,是弗莱彻级散货服务之前的主要驱逐舰,该服务一直持续到1943年,当时建造了30艘本森级舰艇和66艘格里夫斯级舰艇。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海军拥有165艘驱逐舰,其中约100艘是7岁以下的新驱逐舰,以及大量平甲板驱逐舰。
正在高速航行的驱逐舰Benson由于其锅炉涡轮机交错布局而已恢复为双烟囱形状。
米德号驱逐舰于1942年6月完工,属于本森级。在战争期间建造的本森级消除了3号主炮和后鱼雷发射器。
1939年9月,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太平洋地区紧张局势加剧时,美国在暂时保持中立的同时,开始了战争准备,并在美国海军发射的背景下选择了第五代驱逐舰,以满足两大洋的需要。当时,美国海军总务委员会倾向于采取小型化路线,将排水能力控制在1500吨左右,通过缩小外形来减少被击中的机会,但未来海战形势的发展和海战武器的进步需要新型驱逐舰反舰、反潜、防空性能得到充分加强, 这一要求在小型化平台上很难实现,其实大规模是驱逐舰发展的必然趋势。在1939年秋冬季节的初始设计阶段,本森号和西姆斯号的提案都没有让海军的上层满意,而是一个引起注意的非正式提案,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放弃了自法拉盖特级以来已经使用多年的船形, 恢复了第二代驱逐舰标志性的平甲板型,满足了船体强度要求,没有太多额外的排水,从而决定了第五代驱逐舰的基本形式。
美国海军弗莱彻级驱逐舰折线图,其标准排水量已超过2000吨。
1942年7月18日,弗莱彻级驱逐舰的第一艘船弗莱彻号在纽约附近进行了测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宣布将不再遵守战前武器条约,促使美国海军完全退出条约框架,研究新型驱逐舰的设计,而英国海军的实际经验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导致小型化路线被完全抛弃, 新船排水量突破2000吨!1940年1月,第五代驱逐舰被设计为排水量为2082吨,设计速度为38节,射程为6500海里/ 15节,配备了五门127毫米单装主炮和两个五座鱼雷发射器,以及28毫米机枪和12.7毫米机枪,携带28枚深部炸弹,在关键区域装有轻型装甲,也被称为2,100吨驱逐舰,因为它们近2,100吨排水量,被称为弗莱彻级。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海军已经订购了119艘弗莱彻级舰艇,日本和美国宣布战后增加创纪录的56艘舰艇,使建造的舰艇总数达到创纪录的175艘。弗莱彻级于1942年6月开始服役,自1943年以来一直是美国海军驱逐舰部队的核心力量,为战胜日本海军做出了杰出贡献。
1942年5月3日,弗莱彻号和拉德福德号正准备在联邦造船厂的平台上同时下水。从1941年3月到1945年3月的四年间,共建造了175艘弗莱彻级舰艇。
这幅画描绘了驱逐舰弗莱彻号在太平洋的战斗。
虽然弗莱彻级的设计一直很出色,但仍存在聚焦高、舵效率差、防空火力不足等问题,除了弗莱彻级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不断改进外,美国海军开始设计后续舰型,正式于1942年5月,这是第六代驱逐舰艾伦·萨姆纳级,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弗莱彻级的扩建和改进,标准排水能力提高到2600吨。艾伦萨姆纳级最大的变化是采用了三门双装127mm火炮,增强了火炮能力和远程防空火力,加宽了船体和低上部结构,降低了重心,提高了稳定性,通过双舵设计提高了机动性,同时设计时配备了40mm和20mm高射炮,雷达电子学效果更好, 鱼雷与弗莱彻级相同,但速度和射程有所下降。艾伦萨姆纳级的建造始于1943年5月,最终完成了70艘船,其中12艘被改装成快速水雷。
美国海军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塞缪尔·摩尔号(USS Samuel Moore)是其武器布局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1945年,驱逐舰"艾伦·萨姆纳"号的线路图注意拆除了后鱼雷发射器,增加了一门四组40毫米高射炮,以增强防空火力。
为了应对艾伦·萨姆纳级射程不足的缺点,美国海军在其基础上扩展了船体,以确定基林级设计。基林级的整体设计遵循艾伦·萨姆纳级,具有大致相同的武器配置和动力单元,但燃料负荷增加了40%,航程从3,300海里/ 20节扩展到4,500海里/ 20节。美国海军订购了152艘凯林级舰艇,该舰于1944年8月开始建造,到1945年8月战争结束时完成了45艘,之后一些订单被取消,最终建造了98艘。
美国海军基林级驱逐舰阿格霍尔姆号于1946年服役。
纵观20世纪上半叶美国海军驱逐舰的发展,不难发现,美国海军始终遵循平衡实用的设计理念,力争将驱逐舰打造成为适应战场环境,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通用作战平台。太平洋战争是一种以三维海空作战为特征的新型战争,在这种战争形式下,战列舰不再是胜利的关键,注意传统类型的驱逐舰雷击也难以发挥特殊的机会,相反,新的海战形势要求驱逐舰必须具备全方位的特点, 胜任反舰、反潜、防空、护航、侦察等各类作战任务,在这方面,美国海军驱逐舰堪称楷模。美国海军驱逐舰没有的闪电能力或令人眼花缭乱的纸质数据,但比痴迷于水面攻击能力的日本驱逐舰更通用,更通用,更符合实际作战要求。同时,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在战时具有大规模的造船能力,在短时间内建造了数百艘驱逐舰,丰富了舰队实力,使舰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为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幅画描绘了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弗莱彻级驱逐舰与航空母舰和巡洋舰一起对抗日本的空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