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0年代中国的那些小事,你能了解多少

大家好,今天来分享一下中国50年代,那一代人的生活一点一点地分享,这些分享的"鸡蒜",可以让体验者叹息,拾起前世的记忆。

那时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简单,吃衣服和生活,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

推广饮食"92米"和"八面"

1950年3月,理事会决定改变粮食加工标准,促进"92米"和"八面"消费,并规定所有粮食公司商店只卖粗米粉。

所谓"92米",是指100公斤碾磨的糙米,92公斤白米,所谓"八面"是指用81公斤面粉碾磨100公斤小麦。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糊状物粉层和粒胚,营养价值比较好。

国务委员会这项规定的最初目的是减少浪费和增加口粮。当时,第一次计算,如果大家吃"92米"、"八面",全国每年可以节省8亿斤。8亿磅谷物可以养活至少200万人。

1950年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谈'标准大米'》的文章:

过去,我们习惯于以食品加工的标准,只对米饭的白美,却不知道(或鄙视)这种碾磨的米白,原来的大米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而且我们的身体是急需营养的,蛞蝓——然后碾磨而废弃。其实就是所谓的"抛弃其精华,留下渣滓",在爱吃白米饭的南方人中,往往有一种叫"足病",是因为白米中缺乏维生素B1。

1950年4月14日,上海青年报刊登张轩的文章《人人吃92米》。文章说:"92米的营养价值比细白米低吗?我们说,与其说它很低,不如说它要高得多。"文章最后呼吁:

92米是理想的标准大米,我们青年人应积极协助政府宣传其在节省食物消费和改善身体健康方面的作用,并建议每个人吃92米。

50年代中国的那些小事,你能了解多少

发行食品券迎来"票务时代"

在19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1953年10月,中央国务委员会发布命令:实行国家粮食供应计划,采用凭证进行定量销售粮食,出现食品券。

1953年11月1日,北京颁发了第一张面粉购买凭证,上面写着:"丢失不补,过期无效"。

1955年10月,在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后,食品部发行了"全国普遍食品券"。

学术界对该法案的开始的认可是在1955年,标志着第一套国家食品券的发行。之后,食用油票,布票被引入。全国2000多个市县已经发放和使用了各种商品票,用于计划供应。此外,一些较大的工厂、矿山、学校等也开出了各种罚单。

从那时起,门票种类繁多,面积广,品种齐全,时间长短,数量在世界上非常罕见。你不需要一张票就能买到"红皮书"(毛主席的名言),但你需要一张票来买其他一切。

城市粮食定量供应始于1955年,国务院《市政粮食数量供应保险办法》规定,居民口粮根据不同地区的劳动差异、年龄大小和食用习惯,分九个等级确定。

配菜食品,除食用油(含麻酱)外,早在1954年就实行了由食品部门有计划的供给和管理,1958年春节时,猪肉、牛肉羊肉、鲜鸡蛋、红糖、扇子、糕点等8种配给。汉民供应猪肉每人每月2头2头,牛肉羊肉5条2头;回族人每月人均供应牛羊肉斤4斤2只;红白两片,鲜鸡蛋2颗。此外,"五一节"节供应鲜鱼,"端午"节供应榛子,采取多供应家庭供应方式,供应日期在3天至7天内售罄。

据《上海地方纪事报》报道:1955年10月,上海印制并发行了"五张牌一票"。五证分别为:上海居民购粮证、工商行业购房证、食品团购食品证、特殊食品供应证、市居民食品供应转移证。每户使用的粮食数量由粮食部门批准,出具粮食购置证,购粮用指定粮库的证明进行计量。一票:1955年上海食品券。

这些食品券和食品证书是实施食品计划供应的凭证,是无市场证券。凡在城市居民的食品单位或亲朋好友,以及购买食品复制品等,凭购买食品凭证到定点供应的粮食商店,在定量计划中,按照需求量换取上海食品券。

1950年代食品券的出现标志着随后40年的商品票制度的开始,所有中国人都随附了小额食品券。

50年代中国的那些小事,你能了解多少

面粉购买证书

50年代中国的那些小事,你能了解多少

关于发行食品券的通知

在公共食堂吃饭没有钱

1958年,"放开肚子吃,生机勃勃",已成为当时传遍南北河的著名口号。

"放开肚子吃",很多公众食堂只盯着"吃饱"、"吃得好"的目标去做,倾注全部,倾注自己的能力,不仅吃不限,就是吃蔬菜,更强调"一周不重"、"半个月不重",吃喝玩足。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长庄管理区一队第一生产队一队的食堂声称,一周的饭不用重样品,一日三餐,一餐四菜。周一晚餐,假日晚餐。他们还特别披露了一周不那么重的膳食菜单,其中包括:

在此期间,许多公共食堂还开设了"水位",会员有食物。有的地方还给路人开门方便,仿照汉代张禄石一棚的走法,五里建了凉亭,十里开了一家餐店,行人来吃饭,边走边吃,人不吃,还劝别人,说无论如何都要吃不钱。

50年代中国的那些小事,你能了解多少

农村公共食堂

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事情,在体验者眼中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而这些触动人内心记忆的小事,可以让后来者了解到,原有的生活条件是这样的。今天的分享结束了,像朋友一样可以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