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绿水青山让村民端起“金饭碗”

记者 梁玉桥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将全国35个地区列为第四批"绿水绿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中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族自治县等。

为什么位于桂县西北山区的龙胜县能在全国众多申报的市县中脱颖而出?为了弄清真相,记者近日在龙胜进行了一次实地采访。

"现在种田是一片风景"

10月,龙胜族自治县金头大寨龙集梯田成熟,金黄稻田层出不穷,遍布村庄和山丘,犹如"地流金",形成了壮观的自然奇观,吸引了数千万中外游客。

而谁能想到,这个举世闻名的龙脊梯田,曾经"远在山上不为人知"。村民守卫绿水绿山过着贫困生活,在龙脊梯田的核心景区,大寨村已成为著名的"救济村"和"血村"。

大寨村支部书记潘宝玉告诉记者:"在发展旅游业之前,这里的交通基本上靠步行,山上的人很难出去,外面的人很难进来。原家种植的十几亩稻田吃不饱,油盐买不起。现在的种植是一片风景,水稻吃不了又红利,我们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在这个风景线上。"

2003年,当地政府引进朗里奇旅游公司,以"政企兼农"的模式,按票务收入7%分到村民,第一年村集体红利14.7万元,分红逐年增加,第六年达到110万元。"2016年,我们整个村庄的收入,包括门票,股息和现场激励措施,总计720万美元。"潘宝玉说。

此外,大寨村的农舍也应运而生。目前,大寨村276户村民212户。"在旅游业发展之前,没有游客,靠种田不饱肚子,连农药都靠在外面工作才能负担得起。现在田间有红利,开农家公馆,黄金周,我们村至少一个家庭7天赚4万元,最多赚8万元。现在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寨村民的老板潘凤仁欢快地说道。

"以前想飞出山来只是想出去工作吃一顿饱饭的村民,现在不得不回家开农舍,卖当地产品。曾经太穷了,村里大部分的男人都不能娶媳妇,现在外面的人想嫁进我们村。女孩只想嫁出这可怜的沟壑,现在嫁出去了又回来了。"大寨村居民的收入从2015年的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跃升至2019年的1.5万多元,成为一个富裕的村庄。

做山脚水用品,带动县民脱贫致富

大寨村扶贫繁荣是龙胜在生态旅游扶贫中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龙胜自治县江文明副县长告诉记者:"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龙胜要做涉山涉水文章,确定'县城大景区、全区旅游'规划思路和'山到山,山地扶持人'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旅游业, 把县里人民赶出贫困,致富。"

除了龙脊台面这已经启动广西生态旅游商务卡外,龙胜还建成了"生态旅游扶贫"环线,全长300多公里,连接全县10个乡镇共89个行政村,将县内主要旅游景点成系列线路、串成片,将县内成大景区, 激活龙胜文化旅游资源。

"祖国旅游花,现在庄寨也发展起来了,这里江山无限好,靠贵客人来捧......"走进龙胜龙岭镇龙岭风景区的金竹庄寨、庄子廖延琴、廖红轩用甜美的歌声唱着今天生活的欢乐。

在做大做强的龙岭梯田品牌的同时,龙胜还推出了差异化的梯田旅游产品:苏水乡布尼梯田景区重点建设花卉和海梯田,让游客从空中观景梯田吸引游客;小寨在秋收后播种油菜花,延长梯田观赏期;马地乡张家苗寨推出集种植和渔业于一体的耕作体验;和敏和苗寨推出哈密瓜采摘农体验之旅。目前,龙胜梯田养殖旅游开发区已达12万亩,形成了梯田观光旅游、农家体验游的独特品牌。无论哪个季节来到龙胜,都有令人难忘的风景值得一看。

"龙岭茶主要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朗里奇山村,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绿茶可卖2000元以上一斤,红茶600-800元一斤,供不应求。"茶园承包种植公司——长岭荣文化旅游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明珠告诉记者。

谢明忠承包茶园进行有机栽培,打造生态有机茶——龙岭茶,是龙盛依托优良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农业扶贫、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农产品的缩影。

龙胜族自治县委书记周辉告诉记者,2018年,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织的指导下,龙胜将积极开展"两山"基地建设。结合龙胜独特的自然优势、独特的文化景观和多民族文化遗产,确立了"生态县城、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和"生态旅游与扶贫"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在保护绿水绿山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引领区域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把'绿水绿山'变成'金山',让村民们捧起了'金黄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