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个女孩吃自助餐,吃掉154只螃蟹,让人想起“17元吃海底捞”事件

老板发现店里有六位客人吃了154只螃蟹后,摇了摇头说:"死了!

6个女孩吃自助餐,吃掉154只螃蟹,让人想起“17元吃海底捞”事件

"六个女孩吃了154只螃蟹"事件发生在安徽省安庆市,当天六个女孩走进一家自助餐厅,然后开始吃螃蟹。六个女孩承包了整个螃蟹区,吃了154只螃蟹,把蟹壳放在桌子上,与老板一起示范。

对此,有人认为,无论客户如何消费,都无法玩弄生意的方式,所以对于六姑娘的实践不仅没有任何指责,而且觉得很放心。

但事实上,这六个女孩的行为已经让生意赔钱了,按照最低成本的计算,一个女孩吃了25只螃蟹,金额已经超过300元。所以当老板发现六个女孩吃了154只螃蟹时,会诚恳地说一句话:丢了!

有一段时间,6个女孩吃螃蟹的东西在热搜上,网友纷纷发表个人观点,评论区并不热闹。但想想看,这件事和当年"17元吃海底捕鱼"一样,如果所有消费者都这样做,你有没有想过后果会是什么?

1、17元可以吃海底钓鱼吗?闻所未闻

当"17元吃海底捕鱼"事件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按照正常消费来计算,海底捕鱼的人均消费量在100元左右,如果是一群人一起吃饭,一顿饭就不只是5600元。但是有些人只花了17元就吃了一顿饭,在海底钓鱼,所以人们对此感到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6个女孩吃自助餐,吃掉154只螃蟹,让人想起“17元吃海底捞”事件

本来这个网友当时只点了一个水盘,外加一个鱼面,还有一个小材质,一共17元。当然,只有点这样的点一定吃不饱,这个网友按照这些顺序,开始吃海底的鱼免费小吃,还有水果和冷菜,这些东西都足以填补饥饿感,所以没有必要点别的东西,只要吃免费的食物来支持出餐厅。

"17元吃海底捕鱼"事件引起激烈争论,有不少消费者开始效仿,甚至大赛看谁花的钱少了。随后,有十几元吃海底的捕捞策略,有四个人在海底钓鱼只花了70多块吃。

6个女孩吃自助餐,吃掉154只螃蟹,让人想起“17元吃海底捞”事件

其实不管是17元吃海底钓鱼,还是其他花招,他们的诀窍只有一个,就是拿海底钓鱼免费食物。特别是海底以鱼为牛肉粒,由这些消费者作为主餐食用,有的消费者到店里,对牛肉粒的吃力,甚至"发明"了"海底牛肉粒盖米饭",把牛肉粒盘子掏空了,其他消费者根本找不到一粒。

他们的方法就像试图在海底钓鱼的节奏一样黄色。但商家非常无奈,尤其是海底捕鱼已经家喻户晓,当记者采访海下垂钓头如何看待这些现象时,官方只能回应"顾客怎么想吃都还行"。

其实,商家做出这样的反应是无奈的,一方面,如果所有的消费者都纷纷效仿,久而久之,肯定会赔钱。另一方面,消费者真的不违法,没有浪费,所以商家挑不出任何问题,只能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说话。

但这些事情发生后,真的没有不良影响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2、当消费者在"羊毛"中时,商家也要做出调整

当海底鱼意识到很多消费者都在跟风"羊毛"时,立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后来,一些消费者发现,当他们去海底吃饭时,他们再也吃不到正宗的牛肉粒,而是被素食牛肉谷物所取代。至于为什么,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必须考虑成本。

6个女孩吃自助餐,吃掉154只螃蟹,让人想起“17元吃海底捞”事件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例外,必胜客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必胜客推出了自助沙拉,任何去商店吃饭的人都是免费的。由于限制为一个板,因此大多数客户仅根据需要添加一个板。

但后来网上甚至透露,一些消费者在一盘水果上,甚至折成一个"塔",所以吃也是一盘,而吃一整盘水果沙拉,恐怕你什么都吃不了。然后很多消费者都开始追随"羊毛"的潮流,纷纷效仿这种做法,一时间,互联网开始盛行"必胜客果塔",消费者也会比较看谁把塔堆得更高。

正是在这一点上,必胜客想出了一个及时停止的方法。必胜客宣布将不再提供自助水果沙拉,这一好处已经消失,最失望的不是企业,而是消费者。

不管是6个女孩吃154只螃蟹,还是17元吃海底捕鱼,其实这些消费者都不是买不起钱的,因为只有经常吃的消费者,才会想到这种"汗毛"。有的消费者家里有房子和车,生活富裕,但还是占据了这个小小的便宜。

消费者认为这只是在利用商家,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依然是消费者。因为商家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当大量消费者开始"羊毛"时,商家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及时停下来,停下来继续为消费者提供利益。因此,对于真正被剥夺利益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是个坏消息。

3、小便宜占比,吃大亏

许多人认为便宜的不占是愚蠢的。在这种思想的行动下,会有很多小而廉价的行为,甚至有人为此感到自豪。六个女孩吃154只螃蟹,而17元吃海底钓鱼是典型的。消费者认为这是便宜的,甚至开始效仿,其实他们忘记了一句老话:趁小便宜吃大亏!

6个女孩吃自助餐,吃掉154只螃蟹,让人想起“17元吃海底捞”事件

消费者认为商家有办法,商家是最好的计算,所以无论怎么"羊毛"都不要太多,甚至为其他消费者做一个模型。但当这种趋势开始盛行时,大家在算生意时,商家不会坐等"羊毛",而是会立即做出调整,减少福利,甚至不再给予福利。

如果从长远来看,真正的损失是消费者,消费者进入商店时要趁便宜,但提醒商家不再设定效益。这样,商家的成本就低了,消费者可以有效益开始减少,甚至消失,因为小亏是事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