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打工妹”刘家秀:从“融入城市”到“让城市更美好”

作者:追赶小天才

新华社上海6月3日电,标题:"工作姐妹"刘家秀:"融入城市"到"城市美好"

新华社记者 兰天明

在一个才华横溢的国际大都市,农民工能走多远?刘家秀用自己不断的"向上成长"经历做了诠释。

在不断学习和深造期间,先后获得大专、本科学历,先后荣获"上海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农民工""全国劳动模范",成为第十四届上海市人大代表和光荣的党员后备党员。这个质朴的女人身上有一种"不失"的能量。

2002年的一个雨天,29岁的刘家秀从安徽省的一个小县来到上海打工。刚来的时候,她在一家服装厂当质检员,口袋里不到100元,几乎无处居住。

仅在上海半年,"令人不安"她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在国际大都市站稳脚跟,必须"两步一步跑""唯一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脚踏实地,努力拼搏。

在上海的第一个春节,刘家秀放弃了回家的机会,连续三个月每晚花六个小时在一堂课上学习缝纫技术;

机会总是取决于准备好的人。"工姐"刘家秀的事业不断"攀升",一年半,她从车间工人到车间主任,从自己管理了近300人。在车间工作8年多后,她成为公司采购部的经理。

现在,刘家秀已经从纺织行业转向了完整的电气行业,担任上海世科电气集团办公室主任。

她知道,对于起点不高的农民工来说,"知识改变命运"也适用。她在工作中的"竞争"被那些不理解她的人误解为"挑剔"和"做生意",但它使公司的业务更加复杂。

在他担任公司工会主席期间,公司装配车间铜排的成员在工作中发现,在电柜右手馈线的方向上存在一些工艺问题。

刘家秀带领同事们组建了"攻打队"。经过不懈努力,攻队攻坚攻坚难题,新型电柜有效地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刘还鼓励像她这样的年轻农民工"长大"。一名1993年出生的农民工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自信和热情。刘家秀对他说:"你比我聪明,比我的环境好,你学不了什么,真可惜。她建议去电力大学。很快,"90后"外来务工人员从车间质量检验员变成了质检经理。

2012年,刘家秀当选为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她仍然关注着这个国际大都市的乡村振兴。她注意到,一些乡间小路上没有路灯,村里很多老人半夜都不敢出门。

她独自跑到奉贤的农村调研处,用双手测量乡村道路的宽度是否符合路灯的要求。她的法案从不到1000字的"幼稚想法"扩大到合乎逻辑的、说明性的成熟法案,最终导致在奉贤农村安装了路灯。

工作期间,刘家秀积极参与公司党支部组织的活动,也积极参与公司党的建设工作。她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深的被党组织所吸引。

"身边优秀的党员总有一种气质——'无论岗位多么苦涩,甜头就来'。他们总是最勤奋的一群人,努力感染人们,就像磁铁一样有吸引力。她说。

5月,刘家秀在提交了两份入党申请后,成为光荣的预备役党员。

"共产党人是思想和行动的'领导者',我想用我的经验和行动来影响更多像我这样的普通农民工。让大家明白,我在上海,我是本地人,在这里做好事,自己做。城市建设不低于我们的份额。她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