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记者 李梅

明年是上海美国书院成立110周年,目前活跃在上海各大大学的艺术教师对艺术的追求如何改变,其艺术风格又如何?

9月27日,第五届"学院"艺术邀请展在上海翔艺术中心开幕,展出了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东华大学等上海高等院校的艺术教师的100多件作品。 等。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上海南翔镇翔艺术中心展览海报

追求自己心中的对象,坚持自己简单的状态,分享自己真诚的感情,在人生的一切感上,在旅途中寻找自我。冯新群

我在绘画创作中追求简单、沉重、永恒的精神感受,通过对图像的理解和概括,用简单的形式语言来诠释物质之间的关系,让作品释放出内在的精神力量。- 陈迪

......

在进入展厅之前,记者在展览前言旁边的展示墙上阅读了邀请展29家参展商的艺术宣言,不仅能读懂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和理解,还能感受到学院艺术家们艺术道路上生活和态度的温暖枕。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展会现场

高校是上海艺术家最重要的聚集地之一,在服务各自艺术教育目标的同时,立足于艺术本体,投身于最广泛的艺术创作实践。他们承担着社会发展背景下艺术教育推广和文化遗产的双重责任。自近代以来,上海一直是开海艺术教育的第一个地方。1912年上海平面艺术学院(后更名为上海美术学院)的成立,不仅掀开了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也标志着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的正式诞生,从而构建了先进的艺术教育体系, 培养专业化的艺术人才,随后各类艺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上海成为当时国内最优秀的企业,并迅速辐射到杭州、苏州、北京、南京、广州、重庆等地。因此,中国美术教育具有一系列规模效应,具有国际影响力。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展会现场

明年是上海美国书院成立的110年,100多年过去了,活跃在上海各大专院校的艺术教师们对艺术的追求如何改变,其艺术风格又有哪些全新的展示?

在当天的第五届"高校"艺术邀请展上,记者看到展览聚焦上海地区,包括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东华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艺术教师更完整地展示了当代上海大学艺术教师群体的艺术风格。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是基于上海高校目前艺术创作的现状,发展机遇和城市融合条件的出现是一项积极的举措。该展览以"学院中的学院"命名,也体现了他们的追求之一。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朱刚的歌剧人物展出

从城市风情的描绘到海滨渔村的描绘,从家庭生活的关注到田园诗般的果蔬记录,从传统歌剧的写作到当代笔墨的视觉表现......在现场,大学的29位美术老师展示了多元化、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其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院长朱刚展出了《十五岁老鼠》等戏曲人物的生动画,著名艺术家严大左曾评价道:"朱刚刻画人物,吸收西方素描技巧,将造型方法融入中国传统钢笔墨中,无趣。"

陈迪在上海集团美术馆海客厅的系列作品呈现了上海客厅的各种风光,包括时尚的现代装饰,还有"乡村老房子"在恍惚中的真实场景。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作品,与过去陈迪好好运用黑白灰色调相比,画面显得越来越亮。"或许这也是我情绪变化的反映,我现在住在上海,扎根上海,想记录下上海客厅的现状,客厅是每个家的门面,也是生活的缩影。它们汇集了一个时代的标志,也许在十年或二十年后回顾这些作品更有意义。陈迪表示,他将继续这个系列作为长期的创作方向。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陈迪《海客厅系列》作品之一

艺术家王晓双的《记忆之城》等作品从自我主观出发,创造出一些存在于脑海中的"怪物"形象。高楼大厦由一簇簇重油组成,具有三维风格,几乎浮雕纹理,表达了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直观印象。"中国大多数城市在扩张后都会变得非常相似,如果你随便去一个二线城市,你会发现感觉是一样的:城市CBD中心的综合体是一样的,上海的建筑都是老洋房,北京是一个庭院,但现在看到北京外的四环和上海外面的建筑是相似的, 是那种摩天大楼。人们看到城市,但他们看不到它原来的"面孔"。"王晓双说。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王晓双"记忆之城"展览现场

陈建辉的《东华大学勒图三》将他对视觉文化的理解和个性分析融入水墨水中,同济大学的吴刚的《过境》从当下的角度进行个性化的实验和探索给人们一定的视觉冲击,上海商学院罗伟民的《花影》等色彩鲜艳、璀璨的油画作品, 在墨墨厚与光交错变化,给人带来新奇感。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陈建辉《第三大地》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罗为民《花影》

此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郑汉的《这山》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王源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万物花园》打破了传统的四边形构图,自由疏松;冯新群的《八屿老头一世》人物肖像至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天东》经过精心装饰。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郑汉《这山》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王源《万源》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冯新群《八峪老头一》

展出的还有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苏彦生《静音3号》、上海大学宇帅的吴卫江《吴卫江银行》、上海戏剧学院胡济宁的《绵古》、上海文学院徐德民的《纸墨春秋天元地方系列》等。 同济大学的何伟"莫",上海大学的萧素虹"大陆漂流系列",在各自的艺术创作中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苏彦生《静空3号》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胡济宁《绵古》

据介绍,受邀参展的艺术家大多是在上海各大大学任教的导游、硕士生导师、教授等。与以往的"高校中学院"展览相比,本次展览呈现了上海大学艺术家的最新艺术探索。作为一个常规的艺术展览,展览以探索、交流、多样性、平等和创新为指导,旨在为上海高校艺术创作的常态化搭建一个互动平台,展示其最新的创作成果。展览以松散的形式组织,作者的想法不同,作品的主题也多种多样。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位于南翔镇,香艺术中心

"此次展会得到了嘉定区南翔镇的大力支持。策展人罗为民当场告诉《新闻报》,"南乡镇是一座入城的寺庙,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小镇,该镇仍保留着南朝小亮古景和北宋五代寺庙砖塔的建设。明清两代以来,古镇比较有名,其中明代嘉定四人之一的李鲁芳先生、清代竹雕名将吴志轩、中国当代画家卢伟绍等流行人才均来自南乡。近代以来,随着上海城市的崛起,以任博年、吴昌硕等艺术家为代表的"海派"已成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海派文化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包容"的艺术精神,在此背景下,除了传统艺术外,我们还将油画、水彩、装置和综合材料等艺术品类带到南翔,让更多的艺术家聚集在这里进行创作、展示,我觉得这对南翔镇文化艺术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据悉,本次展览由嘉定区南翔镇人民政府、上海市香之智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香艺中心、上海嘉定区南翔镇绘画艺术创作中心主办。延期将持续到2021年10月27日。

负责编辑:黄松

校对:丁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