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广平:房颤危害因素多样 患者要严格规范治疗

作者:追赶小天才

地图集

北京市11月13日电(孙辉)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但由于病因复杂,对人体有很多危害,使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心房颤动的并发症有哪些?目前有哪些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近日,天津市心脏病研究所所长、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主任李广平到访新华健康馆,分享了心房颤动相关内容。

李广平:房颤危害因素多样 患者要严格规范治疗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多种多样

新华社记者:心房颤动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为什么心房颤动难以"治愈"?

李广平: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有许多类型的疾病,如滴答速度、房间传导阻滞、早搏、早跳、心率不规则等。心房颤动的病因非常复杂,大多数患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原因尚不清楚。大多数患者与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密切相关,饮酒、呼吸暂停等也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关,心房颤动是心房颤动的部分原因。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可能与患者的心房颤动合并,但与心房颤动本身没有直接关系。对于长期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变化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导致心脏的变化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因此,心房颤动的病因是由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病因引起的。

心房颤动的危害非常严重,我国中风患者人数较多,给社会、家庭和医疗资源造成了巨大负担。对于脑卒中患者,从神经病学分析的角度来看,由于中风在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中18%~20%是由心房颤动引起的。心房颤动如何形成中风?正常的心脏收缩是按照舒张期的一定节律收缩的,当心房颤动发作时,原来的收缩和舒张期心房会被破坏,心房壁有轻微的震颤,没有规律的收缩活动。此时,心房内的血液容易聚集在心房内,经过滞胀的积累形成血凝块,这些血凝块附着在心房壁上,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左心和耳中,当血凝块脱落时,随着血液流向大脑会引起中风。血凝块也可以随血流向很多其他地方,如脾脏、肠道血管等,造成不同部位的血凝块,很多危险情况。因此,心房颤动是非常有害的,心房颤动本身可引起中风,也可引起心力衰竭。那么,为什么心房颤动不能很好地治愈呢?由于心房颤动机制较为复杂,病因复杂,中老年患者结合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加上饮酒等不良习惯,需要更全面的治疗。此外,由于心房颤动引起结构变化,这些变化通常是不可逆的,因此治疗是困难的。

心房颤动患者也会遇到很多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患者活动后的恐慌,如患者轻微移动,心率高达每分钟120、130、150次,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有惊慌、心跳加快、心跳加快的感觉。此外,心房颤动患者心率过快可引起一系列问题,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也可引起其他血栓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

如何判断我是否患有心房颤动?当心房颤动患者发作时,有经验的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判断,如果发作的迹象不明显,听诊器也可能漏诊,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测,如果患者通常没有癫痫发作,是癫痫发作,心电图可能检测不到异常,那么需要进行24小时心电图全面检查;可以检测到。所以心房颤动的诊断并不困难。

李广平:房颤危害因素多样 患者要严格规范治疗

心房颤动治疗有五个要点 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

新华社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自我管理的要点是什么?

李广平:对于心房颤动的治疗,从临床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控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的作用是让病人的心率极快下降,这样病人的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比如病人的心房颤动心率每分钟130次,病人在这种情况下比较不舒服,需要控制心率的药物治疗,或者通过其他手段让病人的心率下降, 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二是看病人是否患有心房颤动,即患者现在有心房颤动,医生需要停止心房颤动的发生,恢复正常心律,需要通过药物、心脏电互惠、微创手术等手段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三是预防心房颤动的血栓形成并发症。如果患者容易发生脑卒中血栓形成,如何降低这种风险是心房颤动治疗的重要一步,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此外,治疗本病或原发性疾病,如果患者患有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这些疾病的治疗对于心房颤动的综合治理非常重要,在医生的管理中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疾病。

四是症状的治疗。患者可能结合许多心房颤动症状和非心房颤动症状,如焦虑、紧张等,包括心力衰竭结合高血压带来的一些症状,需要治疗。

第五,患者应听从医生的建议。根据患者病情的分期,考虑不同的管理措施,如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和心房颤动的药物,以及如何预防血栓的抗凝治疗。如果患者的适应症合适,也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进行导管消融,以解决心房颤动复发和节律维持的问题。

李广平:房颤危害因素多样 患者要严格规范治疗

新华社记者:如何预防并发症的风险?

李广平:预防心房颤动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中风,二是心力衰竭。控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对于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或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控制心室率非常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定期使用控制心房颤动的心率药物,以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并缓解症状。

对于脑卒中的预防,我们强调对心房颤动患者的综合评估,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中风的风险,现在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我们对患者进行脑卒中出血风险评估,调整患者的抗血栓形成治疗策略。除了以前使用的抗凝剂外,现在还有一些新的口服抗菌药物,非常简单,不需要患者经常去医院检查,每天口服一两次可以达到很好的抗凝治疗效果。

因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并发症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定期正确使用抗血栓形成治疗药物,降低中风风险。

负责编辑:宫晓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