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仅仅三个字,就散发着某种禁忌的隐秘。
在金庸武侠中,它是让郭大侠不禁侧目的凌厉剑法-哀牢山三十六剑。在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它是惊心莫测的幽冥探险地-云南虫谷。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站在哀牢山山脚,遥遥一瞥,写下文章“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座“哀牢山”。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哀牢山,用来于自囚。
就在前两天,一名34岁河北男子,因被公司裁员,只身走进茫茫哀牢山密林。两天一夜,断水绝粮,濒死关头,幸运被村民发现,报警救下。
可想而知,在这颗星球无人关注的隐秘角落,有多少人,因为一时想不开,就走进了“哀牢山”,再也没有出来。
每每看到这悲剧的一幕,我总会想起云南友人送我的一张褚时健签名真迹照,
上面沧桑地写着四个大字,
天外有天。
图:褚时健亲笔
01
褚时健,生于云南的亚洲烟王,中国橙王。他与哀牢山一辈子命运纠葛,那里记录他的失意与苦难。
20世纪60年代,正任玉溪行署人事科科长的褚时健,因人事斗争,被下放到哀牢山外围流放地,元江农场。
元江农场,地处干热河谷,荒草丛生、蛇虫肆虐,常年温度高达40摄氏度。
白天,褚时健在酷暑下低头劳作,晚上,被安排住在四面透光透风的临时工棚,辗转难眠。
一天清晨,褚时健在剧烈的难受中醒来,发现自己全身发烧,四肢瘫软,血不断从鼻腔里淌出来,连下床的力气也没有。
眼看鼻血越流越多,止也止不住,褚时健使劲把血咽下去,害怕不这样,自己的血很快会淌光而死。
身边的朋友走到床边,也只能匆匆看上两眼,便又被领导催赶着干活去了。
除了环境带来的落差,各种流言蜚语也不时侵蚀着褚时健的心。
38岁那年,褚时健被调往哀牢山东部的戛洒小镇一家糖厂,在那里,除了一心搞生产,他还常常去戛洒河里捉鱼,为此遭受了不少异样的眼光。
“你好歹也是以前地区上的干部,都被发配到这么落后的地方了,还有心思下河去拿鱼?简直不知悔改。”
本以为这就是褚时健人生中的最大苦难,未曾想,时隔三十六载,再次回到哀牢山,他背负着更大的苦难。
1979年,褚时健离开哀牢山戛洒镇,被派往玉溪卷烟厂,仅仅用了17年,玉溪卷烟厂被带上了全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烟厂的位置。生产的红塔山和三五、万宝路等世界老牌洋烟并驾齐驱,是国内第一品牌。
最辉煌时,他带着厂里的技术人员,飞到欧洲去买设备,不到1个月,购买了20亿的设备。
在万科万科年收益只有20亿元那年,褚时健曾在的玉溪卷烟厂做到了300亿利税。
褚时健被称为亚洲烟王。
当他的事业达到顶峰时,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一夜之间,从声名煊赫的亚洲烟王沦为戴罪阶下囚,亲戚受审,老伴入狱,女儿自杀,年迈的身体因糖尿病在监狱里昏倒数次。
连续从人生的巅峰猝然坠入谷底,任谁都吃不消,更何况褚时健一次又一次,跌落幅度一次比一次大。
换作其他人,也许会想着不如一头钻进“哀牢山”,一死解脱,可褚时健挺着两根硬邦邦的骨头,苦苦挨着。
02
人生起落无常,可褚时健却能一次又一次走出人生的“哀牢山”。
不只有一个朋友好奇问他,为什么没想过消沉,因此发疯甚至自杀?
褚时健本能般脱口而出,
“隔球不住”。
在最艰难的日子,褚时健也总能在找到生活中的乐趣。
元江农场,条件艰苦,褚时健常常饥肠辘辘,于是他自己跑去河里抓鱼,改善伙食。
有次,他和当地村民老白一起用船运送柴火,划到江中央时,老白大喊:“快点、快点!”
褚时健和老白一下网住了一条差不多70多斤的鱼,一人抱住头,一个人拿住尾,携手把鱼给捞了起来。
后来,鱼被拿回家,切成一条一条,用两斤盐巴腌起来,晒干后,两人一起约着开小灶。
在流放苦寒之地,褚时健吃到了最美味的鱼。
后来,褚时健更是在服刑期间,品尝到了人生最难忘的辣子鸡。
1999年,褚时健锒铛入狱,从亚洲烟王沦为监狱图书管理员。
狱中不值班时,他时常爬上监狱后山上走走,狱长担心他想不开,做冲动的事情,总会派人跟着他。
褚时健发现山上竟有一户人家,像是平时帮着监狱干点活儿。
后来每次散步就走进这户人家聊一聊,有次聊开心了,还一起杀了只鸡,热火朝天地做了顿辣子鸡,吃完后,褚时健啧啧称好,
“这儿的辣子鸡真美味。”
换作一般普通人,突遇人生如此厄运,不说寻短见,怕就是用满汉全席招待,也会嘴里无味,心中干苦。
可褚时健还是会因一条鱼,一口辣子鸡,就尝到人生的幸福与欢乐。
出狱后的褚时健七十多岁了,身边所有人都以为他辈子也就这样了,一天天夕阳西下。
褚时健却决定,再回到哀牢山种橙子。
他背着胰岛素输液袋(用于治疗糖尿病),上山钻林,架管设渠,整饬土地,栽种果苗,吃住都在山上,用生命的余光去呵护着满山的丰盈。
2015年,以他命名的橙子,褚橙,在全国大卖,褚时健87岁。
种种缘分,让哀牢山和褚时健绑在了一起。褚时健爱人马静芬,81岁那年提起哀牢山新平,这般感慨,
“我们以后可能要在那儿闭眼了。”
03
人生一路,我们总会陷入困境,像是掉进了漆黑冰冷的深井,焦虑张望,久久等不到半点出路,于是,就开始想用极端的方式寻求解脱。
其实,并不需要。
就像褚时健老人,一辈子经历过多次大起大落,依然能矗立于哀牢山巅,淡然一笑,写下千钧豪言:
天外有天。
天外有天,只有四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与弗洛伊德,容格齐名的三大巨头阿德勒有一个很好的理论能够诠释。
「共同体」理论。
阿德勒在心理问诊期间,发现很多人都因忍受不了长时间的困境,而选择用极端的手段结束自己的年轻的生命,于是他提出了「共同体」理论。
在阿德勒看来,人无法脱离社会与人际关系,独自活着,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就会产生「共同体」,小到家庭,社区,学校,大到社会,国家,一直到地球,全是大大小小的「共同体」。
当你在一个小的共同体遭受独权者的欺辱,压制,感到绝望时,不要认为当下「共同体」就是自己的全部,否则一旦在其中找不到归属感,就认为天塌了。
其实,完全可以脱离当下「小的共同体」,去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去那里寻找新的归属感。
一旦了解了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在一个地方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
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就像你在单位,因自己踏实能干遭受到了上位者的针对,你不清楚这样坚持是否正确,那么你可以去倾听更高一级的共同体,社会。用社会的规则,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价值。
如果整个社会鼓励踏实肯干,珍惜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你就可以告诉自己,自己的做法没有问题,是正确的。
如果因为你的正确三番五次遭受打压,那么你可以一纸结束这个工作,投入到社会这个更大的共同体,去继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就是「天外有天」所蕴含的哲学内涵。
对于褚时健来说,哀牢山就是一个更大的「天」。
囿于时代局限,旧的体制,曾经的「一方天地」无法容纳褚时健,那么他还可以走进更广阔的天地,去更大的「共同体」自由翱翔,实现价值。
很多先辈古人都懂得「天外有天」的智慧。
元丰二年,在朝为官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朝廷贬谪到黄州,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
对以读书进入仕途的文人来说,这无疑是致命打击,可苏轼并未因此而气馁。
在自然山水间,他找到了更大的「一片天」。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被贬谪流放的苏轼,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从一个官员化身为中国浪漫的精神文化符号,你很难不说,这是另一番「成就」。
写在最后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大家都以为作者明月会继续写皇朝更替,你争我夺。崇祯皇帝煤山自尽,大明衰败,清军入关,物是人非,可明月却遽然转头,一笔荡开,
“一年隆冬,大雪封了黄山。徐霞客用一根铁棒,在峭壁之上凿出一个个冰坑,一步一步地爬上了黄山绝顶,听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声。”
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追名逐利只是一种人生。
当你觉得日子过不下去时,仅仅只是眼前的日子不太好过。
不需要去寻死觅活,而是需要去发现另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去寻找另一种人生的活法。
哀牢山不是囚笼,人生没有绝路,因为天外有天。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