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僅僅三個字,就散發着某種禁忌的隐秘。
在金庸武俠中,它是讓郭大俠不禁側目的淩厲劍法-哀牢山三十六劍。在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它是驚心莫測的幽冥探險地-雲南蟲谷。
知名财經作家吳曉波曾站在哀牢山山腳,遙遙一瞥,寫下文章“他們的心裡都有一座“哀牢山”。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哀牢山,用來于自囚。
就在前兩天,一名34歲河北男子,因被公司裁員,隻身走進茫茫哀牢山密林。兩天一夜,斷水絕糧,瀕死關頭,幸運被村民發現,報警救下。
可想而知,在這顆星球無人關注的隐秘角落,有多少人,因為一時想不開,就走進了“哀牢山”,再也沒有出來。
每每看到這悲劇的一幕,我總會想起雲南友人送我的一張褚時健簽名真迹照,
上面滄桑地寫着四個大字,
天外有天。
圖:褚時健親筆
01
褚時健,生于雲南的亞洲煙王,中國橙王。他與哀牢山一輩子命運糾葛,那裡記錄他的失意與苦難。
20世紀60年代,正任玉溪行署人事科科長的褚時健,因人事鬥争,被下放到哀牢山外圍流放地,元江農場。
元江農場,地處幹熱河谷,荒草叢生、蛇蟲肆虐,常年溫度高達40攝氏度。
白天,褚時健在酷暑下低頭勞作,晚上,被安排住在四面透光透風的臨時工棚,輾轉難眠。
一天清晨,褚時健在劇烈的難受中醒來,發現自己全身發燒,四肢癱軟,血不斷從鼻腔裡淌出來,連下床的力氣也沒有。
眼看鼻血越流越多,止也止不住,褚時健使勁把血咽下去,害怕不這樣,自己的血很快會淌光而死。
身邊的朋友走到床邊,也隻能匆匆看上兩眼,便又被上司催趕着幹活去了。
除了環境帶來的落差,各種流言蜚語也不時侵蝕着褚時健的心。
38歲那年,褚時健被調往哀牢山東部的戛灑小鎮一家糖廠,在那裡,除了一心搞生産,他還常常去戛灑河裡捉魚,為此遭受了不少異樣的眼光。
“你好歹也是以前地區上的幹部,都被發配到這麼落後的地方了,還有心思下河去拿魚?簡直不知悔改。”
本以為這就是褚時健人生中的最大苦難,未曾想,時隔三十六載,再次回到哀牢山,他背負着更大的苦難。
1979年,褚時健離開哀牢山戛灑鎮,被派往玉溪卷煙廠,僅僅用了17年,玉溪卷煙廠被帶上了全國第一、世界第五大煙廠的位置。生産的紅塔山和三五、萬寶路等世界老牌洋煙并駕齊驅,是國内第一品牌。
最輝煌時,他帶着廠裡的技術人員,飛到歐洲去買裝置,不到1個月,購買了20億的裝置。
在萬科萬科年收益隻有20億元那年,褚時健曾在的玉溪卷煙廠做到了300億利稅。
褚時健被稱為亞洲煙王。
當他的事業達到頂峰時,被匿名檢舉A錢受賄,一夜之間,從聲名煊赫的亞洲煙王淪為戴罪階下囚,親戚受審,老伴入獄,女兒自殺,年邁的身體因糖尿病在監獄裡昏倒數次。
連續從人生的巅峰猝然墜入谷底,任誰都吃不消,更何況褚時健一次又一次,跌落幅度一次比一次大。
換作其他人,也許會想着不如一頭鑽進“哀牢山”,一死解脫,可褚時健挺着兩根硬邦邦的骨頭,苦苦挨着。
02
人生起落無常,可褚時健卻能一次又一次走出人生的“哀牢山”。
不隻有一個朋友好奇問他,為什麼沒想過消沉,是以發瘋甚至自殺?
褚時健本能般脫口而出,
“隔球不住”。
在最艱難的日子,褚時健也總能在找到生活中的樂趣。
元江農場,條件艱苦,褚時健常常饑腸辘辘,于是他自己跑去河裡抓魚,改善夥食。
有次,他和當地村民老白一起用船運送柴火,劃到江中央時,老白大喊:“快點、快點!”
褚時健和老白一下網住了一條差不多70多斤的魚,一人抱住頭,一個人拿住尾,攜手把魚給撈了起來。
後來,魚被拿回家,切成一條一條,用兩斤鹽巴腌起來,曬幹後,兩人一起約着開小竈。
在流放苦寒之地,褚時健吃到了最美味的魚。
後來,褚時健更是在服刑期間,品嘗到了人生最難忘的辣子雞。
1999年,褚時健锒铛入獄,從亞洲煙王淪為監獄圖書管理者。
獄中不值班時,他時常爬上監獄後山上走走,獄長擔心他想不開,做沖動的事情,總會派人跟着他。
褚時健發現山上竟有一戶人家,像是平時幫着監獄幹點活兒。
後來每次散步就走進這戶人家聊一聊,有次聊開心了,還一起殺了隻雞,熱火朝天地做了頓辣子雞,吃完後,褚時健啧啧稱好,
“這兒的辣子雞真美味。”
換作一般普通人,突遇人生如此厄運,不說尋短見,怕就是用滿漢全席招待,也會嘴裡無味,心中幹苦。
可褚時健還是會因一條魚,一口辣子雞,就嘗到人生的幸福與歡樂。
出獄後的褚時健七十多歲了,身邊所有人都以為他輩子也就這樣了,一天天夕陽西下。
褚時健卻決定,再回到哀牢山種橙子。
他背着胰島素打點滴袋(用于治療糖尿病),上山鑽林,架管設渠,整饬土地,栽種果苗,吃住都在山上,用生命的餘光去呵護着滿山的豐盈。
2015年,以他命名的橙子,褚橙,在全國大賣,褚時健87歲。
種種緣分,讓哀牢山和褚時健綁在了一起。褚時健夫妻馬靜芬,81歲那年提起哀牢山新平,這般感慨,
“我們以後可能要在那兒閉眼了。”
03
人生一路,我們總會陷入困境,像是掉進了漆黑冰冷的深井,焦慮張望,久久等不到半點出路,于是,就開始想用極端的方式尋求解脫。
其實,并不需要。
就像褚時健老人,一輩子經曆過多次大起大落,依然能矗立于哀牢山巅,淡然一笑,寫下千鈞豪言:
天外有天。
天外有天,隻有四個字,卻蘊含着深刻的内涵。
與弗洛伊德,容格齊名的三大巨頭阿德勒有一個很好的理論能夠诠釋。
「共同體」理論。
阿德勒在心理問診期間,發現很多人都因忍受不了長時間的困境,而選擇用極端的手段結束自己的年輕的生命,于是他提出了「共同體」理論。
在阿德勒看來,人無法脫離社會與人際關系,獨自活着,隻要有兩個人存在,就會産生社會,就會産生「共同體」,小到家庭,社群,學校,大到社會,國家,一直到地球,全是大大小小的「共同體」。
當你在一個小的共同體遭受獨權者的欺辱,壓制,感到絕望時,不要認為當下「共同體」就是自己的全部,否則一旦在其中找不到歸屬感,就認為天塌了。
其實,完全可以脫離當下「小的共同體」,去傾聽「更大共同體」的聲音,去那裡尋找新的歸屬感。
一旦了解了世界之大,就會明白自己在一個地方所受的苦隻不過是“杯中風暴”而已。
隻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風暴也會變成微風。
就像你在機關,因自己踏實能幹遭受到了上位者的針對,你不清楚這樣堅持是否正确,那麼你可以去傾聽更高一級的共同體,社會。用社會的規則,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價值。
如果整個社會鼓勵踏實肯幹,珍惜勞動的價值與意義,你就可以告訴自己,自己的做法沒有問題,是正确的。
如果因為你的正确三番五次遭受打壓,那麼你可以一紙結束這個工作,投入到社會這個更大的共同體,去繼續尋求自我價值的實作。
這就是「天外有天」所蘊含的哲學内涵。
對于褚時健來說,哀牢山就是一個更大的「天」。
囿于時代局限,舊的體制,曾經的「一方天地」無法容納褚時健,那麼他還可以走進更廣闊的天地,去更大的「共同體」自由翺翔,實作價值。
很多先輩古人都懂得「天外有天」的智慧。
元豐二年,在朝為官的蘇轼因“烏台詩案”被朝廷貶谪到黃州,下獄一百零三日,險遭殺身之禍。
對以讀書進入仕途的文人來說,這無疑是緻命打擊,可蘇轼并未是以而氣餒。
在自然山水間,他找到了更大的「一片天」。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被貶谪流放的蘇轼,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從一個官員化身為中國浪漫的精神文化符号,你很難不說,這是另一番「成就」。
寫在最後
《明朝那些事兒》大結局,
大家都以為作者明月會繼續寫皇朝更替,你争我奪。崇祯皇帝煤山自盡,大明衰敗,清軍入關,物是人非,可明月卻遽然轉頭,一筆蕩開,
“一年隆冬,大雪封了黃山。徐霞客用一根鐵棒,在峭壁之上鑿出一個個冰坑,一步一步地爬上了黃山絕頂,聽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聲。”
所謂百年功名、千秋霸業、萬古流芳,追名逐利隻是一種人生。
當你覺得日子過不下去時,僅僅隻是眼前的日子不太好過。
不需要去尋死覓活,而是需要去發現另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去尋找另一種人生的活法。
哀牢山不是囚籠,人生沒有絕路,因為天外有天。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