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她·工匠

作者:南方都市报
她·工匠
她·工匠
她·工匠
她·工匠

3 月 5 日下午,粤港澳庆祝国际妇女节新纪元主题活动在广州举行, 600 多名女职工齐聚一堂,庆祝自己的节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省海关和工务委员会主任张延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卢业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原副主席温兰子, 出席活动,来自粤港澳的 600 多名女职工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国际妇女节。

本次主题活动以"首恒匠心"、"超越创新"、"融合发展"为主线,通过粤港澳三位先进女工代表的现场和视频展示,一个接一个地体现了广东女工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以及粤港澳三位女工的融合与共建合作精神。

同时,主题活动有全国11名五一毛巾标准兵先进女职工个人、全国五一条巾标准兵先进女工集体12名,以及10名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先进女职工个人、10名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先进女工集体奖、 并到粤港澳三位优秀女职工代表,发扬楷模力量,共建中国梦。

在此次活动中,来自各行各业的女工以精彩的表演,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职工的优美作风和高尚的精神。

李佩玲

将生产车间移动到计算机上,只需 43 秒即可对汽车进行冲压和焊接

创新工作室的新动能

毕业于清华大学焊接专业,51岁的李佩玲,是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从车间的基层技师,到检验技术、副巡检技术大师再到车身部长,李佩玲已经扎根于现场,研究专长,她已成为整车质量管理专家、车身技术专家。而她的工作室也成为广东省女性创新工作室的示范点,她还被选为广州市的劳动模范。

以前,纯手工操作,冲压焊接一辆汽车需要六分钟,在李佩玲工作室的努力下,自动化生产线冲压和焊接一辆汽车只需43秒,这也是日产1000汽车自动化生产线的第一条。

面对汽车行业新技术、新技术和超短期发展的演进趋势,李佩玲勇于探索,有勇气和决心带领团队自主创新,不断努力,开展100多项创新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践行"一滴一滴, 两个高点"。其中,天篷激光焊接自动生产线,是生产速度最快的激光焊接生产线,也是李佩玲工作室自主研发成果,打破了技术垄断。

在TOPHAT检查期间,李佩玲部长带领团队连续两周,每天工作到11点.m,用6套零件达到高质量的外观水平,为激光焊接工艺的顺利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包括五项发明专利和文件,包括"汽车车顶高速激光钎焊方法"。该项目也是广汽集团的第一条激光焊接生产线。研发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人员前来参观和交流。

在生产车间演示视频中,您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机器人正在工作。以李佩玲工作室为机器人实践培训基地,联合生产部,培训机器人操作人员200余人,在2017年广州能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机器人操作)专业技能大赛和广州市第四届工业人才专业大赛——机器人项目(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师)两项大赛中,成功获得两项双冠王。

詹红

超过550万急诊患者得到治疗,近100万危重病人获救

我在急诊室已经32年了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山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詹红身穿白大褂,留着一头新短发,在急诊科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1987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急诊科,詹红成为第一位专职急诊医生,于是做了32年的急诊医生。

紧急工作是紧迫的,强调时间就是生命。2月10日,10岁以上.m,一名73岁男子因急性胸痛被送往急诊室,心电图显示急性广泛额额叶心肌梗死,突然,病人的心跳突然,急救医疗队立即投入急救程序,但一小时后,病人仍未康复。但团队仍然坚持救援。两个半小时后,患者的心率稳定下来;

"很高兴看到一个活着的生命,我们心中的石头掉在地上!"詹洪的讲话引来了全场的掌声。

据詹红介绍,正规医院每天有500多名患者,达到峰值1000多名患者,其中约20%是需要抢救的患者。

"急诊患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合适的诊断,以挽救患者,"詹宏承认,由于急救时间紧迫,在这一瞬间,急救压力往往会引起矛盾。她记得有一天晚上,一位母亲带着她17岁的儿子来到诊所,说她想先见他。急救队正在抢救危重病人,詹红要求家长们等一等。"没想到吐痰的星星瞬间喷洒在我的脸上,我的心真的很伤心,但是我怕病人的家人更脆弱,我走到一边,悄悄地擦干我脸上的唾沫,继续治疗病人,包括以后为了她的孩子。第二天早上,父母带着儿子去医院向詹红道歉。"患者带着希望和信任来到医院,我们必须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这是我们照顾的责任,我们认真对待为他们服务。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32年里,詹红已经治治了550多万急诊病人,救出了近100万重症患者。

冯英辉

国五一毛巾标准兵、港珠澳大桥离海人工岛建筑总建筑师

方华开通港珠澳大桥

刚刚获得全国五一毛巾标准的冯英辉是港珠澳大桥旁人工岛施工的总设计师。"领导人当时告诉我,撤军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没想到,我和团队在珠海已经五年了。"

冯英辉是典型的四空天体一线技术骨干代表,长期从事施工、规划、室内、景观等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在创意设计领域带领团队表现优异。先后主持或主要负责完成数十个省级、国家级重点工程,包括南沙港、缅甸新仰光市规划、斯里兰卡亚洲青年会体育城、港珠澳大桥外人工岛建设等。

2013年,冯英辉接受了港珠澳大桥岛隧道工程东西人工岛建设工程施工设计任务,并在竞赛中荣获设计权。

该项目是一项创新的外海大桥岛隧道,作为集聚工程之一的施工,建设需求、功能、标准在世界上尚无工程先例。五年来,她带领数十个建筑设计团队现场,开展了数十个技术研究项目,成功完成了40多个设计单体和22个宏伟蓝图的专业合作。

港珠澳大桥岛主楼犹如一件艺术品,冯英辉介绍了该项目的美学理念,用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呈现出简约、质朴、典雅的感觉,精致粤港澳三地喜欢听粤南文化,骑着建筑爬到楼顶, "希望三地人有亲密感、认同感。"

包括41名婴儿在内的一组照片在活动中展出。原来,这41只宝宝,是冯英辉的同事在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间生来育育的,其中包括冯英慧的宝宝。因为港珠澳大桥,她一岁的女儿以岛上的名字命名,"我和家人商量,她和大桥一起繁衍,给她取名卓薇,意为岛上的优秀仙女。"

01、08版撰文:南都记者李春华记者王亚轩(签名除外) 摄影:林静宇(姓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