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不乏权力更迭的阴谋,而宋朝宫廷内部矛盾曾一度达到了危险的地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一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治盛世。然而,在这灿烂文化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惊心动魄的秘密。宋真宗赵桓病重临终时,赵光义的八子赵元俨竟然图谋夺取皇位!从表面上看,赵元俨是宋朝最尊贵的亲王,地位仅次于皇帝和太子。但他心怀不轨,妄想兄终弟及。危机时刻,宋仁宗的生母刘娥出手化解了这场宫廷政变的阴云。一盆墨水,就彻底终结了赵元俨的野心。她用何等高明的手段化解了这场危机?八皇叔的图谋又有何内幕呢?
一、赵光义器重八贤王,引发皇权之争
赵光义统治宋朝时,最宠爱的儿子莫过于赵元俨。这位被尊为"八贤王"的皇子自幼聪颖过人,且泰半承袭了赵光义的军事才能。记载中曾多次提及,宋太宗每逢朝会宴集,总让赵元俨侍左右,亦对他格外器重有加。
赵光义本想扶植长子赵德崇继承大统,却因其先前一度疯癫,最终将继承权剥夺。次子赵德昌虽获赵匡胤亲自钦点,但赵光义认为其才干有限,难以胜任帝王重任。于是,他将目光转向赵元俨。尽管宋朝禁断遗赠之典,但赵光义明里暗里仍透露出有意将赵元俨培养成储君的意图。
为此,赵光义未等赵元俨年届二十,便先后命其掌管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地位仅次于太子。朝野文武无不知晓,赵元俨深受赏识,未来必将获得极高的封赏和权力。面对儿子们的反应,赵光义也并未加以隐讳,公开承认最中意的儿子乃是赵元俨,直言不欲他太早离开内廷。
赵光义的用人之道固然出于培养储君的考虑,但却为赵元俨日后图谋皇位埋下了祸根。开创鼎盛王朝的宋太宗对长幼有序十分看重,但眼见最宠爱的赵元俨终将夺嫡,恐怕也难免会感到儿女私情的愧疚和内疚。无独有偶,赵元俨的嫡长兄赵德崇则对此耿耿于怀。在未来的宫廷政变阴云笼罩下,赵元俨由此成为了众矢之的。
二、八皇叔险些修改宋朝皇统
宋真宗赵桓登基之初,继承者之位看似已定。但谁也没料到,赵元俨却在赵桓垂危时伺机而动,妄图通过倚老卖老的手段夺取皇位。这一切的根源还是要从宋太宗赵光义的遗恨说起。
赵光义生前虽一度表露出将赵元俨培养为储君的意图,但最终皇位还是传给了宋真宗赵桓。赵元俨素来心高气傲,宠辱不均的遭遇令其耿耿于怀。及至宋真宗病重,六子死于非命,唯一遗嘱赵祯年仅十三岁,储位一时看似出现了空缺。此刻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赵元俨自是不会轻易放过。
为了夺取皇位,赵元俨这一次可谓是用尽了浑身解数。他不惜污蔑刘娥,公开宣称刘娥根本不是赵祯的生母,赵祯乃是自己的嫡亲骨肉。为了营造亲王遭受冷遇的假象,赵元俨更是做出装疯卖傻的姿态,怨恨刘娥拥立赵祯为储,否认刘娥太后的尊号。
当时朝野哗然,赵元俨不但宗室显贵,更曾执掌检校太傅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即便年已三十七,他依然怀着极大的野心和热忱。如今久攒私怨,又扬言所指非赵祯亲子,必定是图谋不轨、另有所图。
面对赵元俨的谰言离间,刘娥眼见儿子储位岌岌可危,只得密谋化解宫变。她秘密将赵元俨洗脸的水换成了浓重的墨水,吓得赵元俨连夜逃离宫中,暂时避开了这场危机。但此后赵元俨并未就此死心,反而故伎重演,再度伺机图谋。
赵元俨这一系列举动无疑已经触犯了宫廷的红线。按理说宋祯应该痛下杀手,严惩不驯。但宋祯毕竟与赵元俨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加之天性温文尔雅,竟然对这位妄图篡位的八皇叔予以宽待,只是撤去了其官职爵位。随后更是追封赵元俨为"天策上将",成为宋朝历史上罕有的显亲荣耀。
三、刘娥智谋化解宫廷危机
面对赵元俨的造言生事,刘娥素来机智沉着,出手化解了这场宫廷危机。她首先体恤宋祯年幼孤弱,及时采取妥善的手段疏导安抚,避免其在刺激之下做出冲动的决定。
当时宫中早已风声鹤唳,对赵元俨的造谣行为耳熟能详。刘娥明白,倘若贸然惩治赵元俨,必将引发宗室内乱,祸及无辜。为了息事宁人,她选择了出奇制胜的一着棋。
暗中安排一番后,刘娥邀请赵元俨至御沐浴处沐浴更衣。待赵元俨浸浴完毕,准备洗面时,早已被刘娥人调换好的盆中之水,竟是浓重的墨汁。赵元俨一怔之间,整张面孔已被熏黑一团,犹如彪形大汉。惊怖之余,也不由得心生惧意。
这出人意料的一幕着实令赵元俨胆战心惊,遑论继续图谋不轨。待其慌乱之际逃出宫中,刘娥这才长舒一口气。一盆浑水,就轻松化解了这场旷世宫变,更为宋祯平安稳固了皇位。
但赵元俨作为宋室亲王,终究难免留有顽疾。此后他再度故伎重演,佯装疯癫,意欲重获权力。眼见局势一再紧张,刘娥不得不求助于宋祯,希望能给予明确的裁决。
宋祯面对这位嫡亲姑叔,固然对其无理造反由衷愤慨,但亦不忍斩尽杀绝,惟有撤夺其官爵,永不录用。赵元俨久攻不下皇位,眼见大局已定,只得作罢。直至之后,宋祯追封其为"天策上将",方才使这场旷世宫变彻底平息。
这几番智谋,不啻是刘娥在宫廷政变中扮演的最重要一手。她出手稳妥中肯,既避免了宋室宗亲决裂,又坚定了宋祯继嗣宝位的合法地位,可谓是博得了最大的政治效益。
四、赵元俨故技重施遭拒
宫变一事暂时平息,但赵元俨拗执已久的野心却并未就此死心。他固然被宋祯剥夺了官爵权力,却仍打定主意另寻出路,意欲最终夺取皇位。于是,赵元俨选择了故伎重施,再度伪装疯癫,意图重获恩宠。
让赵元俨始料未及的是,宋祯早已识破了这位八皇叔的阴谋诡计。这一次,他已不复往日温文尔雅的态度,在面对赵元俨时亦是断然拒绝,坚决不予恭纳。史载,赵元俨每每拘狂大叫,宋祯竟是置之不理,对其装疯卖傻视而不见。
赵元俨自谓身份尊贵、宗室显亲,即便被削爵亦无大碍。谁曾想一朝权力被撤,旧衙门无人敢留,从前为其衬托张狂的树大根深,竟无一人肯收留供给了。曾几何时,赵元俨就这般孤立无援,只能游荡于街衢,充作一介乞丐。
尽管宋祯坚持不予纳赵,但亦从未对其赶尽杀绝。史料记载,赵元俨既已堕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宋祯乃命人为其搭建简陋的茅屋,使其得以有所贮栖。更令人惊异的是,他竟然追封赵元俨为"天策上将",此殊荣来之不易,恐怕只有太祖高皇帝赵匡胤才配享此般荣耀。
究竟宋祯何故会如此宽待这位企图夺嫡的姑叔?其中自然另有原因。从史书上看,宋祯固然气度宽厚,对亲王们或许也另有考量。他深知,倘若对赵元俨杀人诛戮,不啻是宗室自绝于宋朝根基。到时宗亲子侄们或将另起炉灶,朝野必定分崩离析。宋朝开国已久,国力方振,突然独霸一人,无疑是最为不智的作为。
综观此番处理,宋祯还是拿捏得当。他对赵元俨该惩惩该宽宽,既没有彻底决裂,也没有重新使其重掌大权,至少避免了流血冲突,维护了宋朝的根本利益。只是赵元俨这位身份尊贵、权倾一时的八皇叔,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亦是令人扼腕叹惜。
五、权力失控的惨淡人生
赵元俨经历的这一番坎坷命运,其实也反映了当权者如果膨胀心理、失去节制,最终将付出何等惨重的代价。
宋太宗时期,赵元俨虽非嫡长子,却深受钟爱,被赏识有加。继任皇帝宋真宗更是视其为宗室显亲,罕有惩戒。谁曾想,这位权倾一时的八贤王竟然贪图无度,妄图夺嫡篡位。
一旦踏上这条不归路,赵元俨的下场便注定了颓唐的结局。刘娥用一盆墨水智救宋祯基业,令他无功而返。此后他虽调兵遣将、佯作疯狂,但皆被识破无效。最终竟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只能游荡街头讨饭为生。
正所谓权力使人迷失理智,赵元俨就是最好的写照。光阴荏苒,曾经风光无限的宗室贵胄,竟然如同一介贫民,靠着宋祯的苟且恩惠才得以渡日。若非宋祯追封了一个虚名,恐怕他连个简陋的居所都无法获得。
赵元俨的际遇或许算是世家公子由权傲而一蹶不振的缩影。即便在这场宫廷政变之后,他依然活了数十个年头。只是从此之后,他彻底远离了宫廷权力核心,虽未被赶尽杀绝,但亦再难重掌权柄,只能在边远一隅度过人生余年。
赵元俨为权力所蛊惑,几度铤而走险,导致自己最终一无所有。如若不曾痴心妄想、蓄意造反,或许他仍可以过着富贵人家公子哥一般的生活。当年尊荣加身时,他实在不应该贪得无厌,最后竟然陷入无家可归的下场,真可谓是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