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但丁遗响七百年:《神曲》与绘画、音乐和电影

作者:澎湃新闻

吴静

人们认为,围绕但丁的"神歌"存在一种有趣的两极分化现象。也就是说,很少有人读过整本《神歌》(超过14000行),但很少有人被它的魅力所启发。今天,这种有趣的现象在世界各地变得越来越明显。前往欧洲的游客有机会停下来欣赏波提切利的百幅"上帝之歌"插图,或者被罗丹的雕塑"地狱之门"深深震撼;丁的《神之歌》的主题体验了诗歌和音乐的二重奏,无数电影爱好者在大卫·芬奇的《七宗罪》、罗恩·霍华德的《但丁密码》等悬疑作品中思考和回忆《神之歌》的器官和奥秘。可以说,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一首诗,甚至像但丁的《神歌》这样的文学作品,对后代的艺术创作有着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至于阿根廷著名诗人和作家博尔赫斯说:"文学和所有书籍的巅峰之作就是《神歌》。"

但丁遗响七百年:《神曲》与绘画、音乐和电影

波提切利画了但丁的肖像

"神之歌"与艺术

自古以来,文学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跨越跨艺术交流的领域,《神歌》几乎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典范,无论是插画、绘画和雕塑等题材,都留下了无数相关杰作,一直受到世人的津津乐道。

早在14世纪,当但丁的《神之歌》以手稿的形式流传时,就有艺术家或为自己的爱或有秩序的力量来说明《神歌》。此后,几乎每个世纪都有艺术家插画,包括15世纪意大利画家吉列尔莫·吉拉尔迪、波提切利、米开朗基罗、18世纪意大利画家萨巴泰利、皮内利、19世纪瑞士画家弗利斯、德国画家科赫、法国画家多尔、20世纪西班牙画家达利、英国画家巴顿等。在所有为但丁的《上帝之歌》绘制插图的画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19世纪法国版画家、雕塑家和插画家古斯塔夫·多尔(Gustave Dore)。他受出版商的邀请,为几部世界著名作品作画,并成为欧洲著名的插画家。

但丁遗响七百年:《神曲》与绘画、音乐和电影

《上帝的歌》(Dore Illustration)

时至今日,多尔的插图仍然与但丁的《神之歌》相协调,被世界各地的读者和评论家视为"黄金组合"。作为多尔最早的文学插画经典,其《神歌》插画完成于1855年,基本由黑白、层次分明、对比鲜明、质感强烈组成。无论是宏大的场景还是精细的个性描绘,他都喜欢用极细的线条来编织图像的表面和身体,善于线条的密集度来展现物体的明暗色调,从而营造出强烈的光感和立体感。更重要的是,多尔的《上帝之歌》插画极大地激起了但丁在法国文学界的浓厚兴趣,并带动了法文译本、批判作品、特刊、相关画作在各版《歌》中的迅速发展。

但丁遗响七百年:《神曲》与绘画、音乐和电影

但丁和比阿特丽斯

在绘画领域,但丁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它在壁画、木刻、水彩画、油画等方面为艺术家提供了优秀的素材。1884年由著名的前拉菲尔画家亨利·假日(Henry Holiday)创作的画作《但丁和比阿特丽斯》(Dante and Beatrice)被认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这幅画描绘了但丁和比阿特丽斯在佛罗伦萨三一桥边缘的偶遇(他们一生中仅有的两次会面之一)。但丁身穿白色,优雅优雅,在女友的陪同下,站在一旁,试图隐藏自己内心的激情,也因为比阿特丽斯刻意的冷漠而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悲伤。图片中的整个场景,正如但丁在"新生儿"中描述的那样:

她走着,在恭维的中间,

但她全身都谦逊温柔,

她似乎不是女人,而是从天而降的,

只是为了显示奇迹降临世界。

她很可爱,她一直眨着眼睛,

一股甜蜜的甜蜜流经眼睛流入心灵,

如果没有品尝过它,你一定永远不会体验过它:

从她樱桃色的嘴唇上,似乎微微散发出光芒

充满爱的柔和灵气,

它命令你心中的道:"叹息!"

但丁遗响七百年:《神曲》与绘画、音乐和电影

但丁的梦想

在此期间,英国画家但丁·罗塞蒂(Dante Rossetti)也是拉斐尔前派画家,他同样痴迷于但丁主题,并创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在他的杰作"但丁的梦"中,主要图像突出了"上帝之歌"的天堂王国以及比阿特丽斯对但丁的天堂之旅指南的着名典故。在这幅画中,罗塞蒂创造了一个具有复杂符号的幻想世界。画面中比阿特丽斯两位女仆所穿的绿色连衣裙,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希望,而画面前的一朵花,以及画面中间天使的亲吻,无疑具有圣洁的象征,而画面右侧出现的红色鸽子则象征着爱情。

但丁遗响七百年:《神曲》与绘画、音乐和电影

罗丹,地狱之门

在雕塑领域,但丁的《神之歌》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大师罗丹的创作(罗丹在雕塑史上的地位,就像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样)。根据"上帝的地狱之书",罗丹花了37年的时间创作了着名的雕塑群"地狱之门"。为了表达这些运动中的生活,他雕刻了186幅不断挣扎和自我折磨的图像,以追求欲望,恐惧和理想。其中,既有强壮的身体,也有柔软的裸体,主要形象后来成为独立作品,《思想家》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罗丹的另一件举世闻名的雕塑《吻》也出自《神之歌》的情节——但丁描述了弗朗西斯卡和保罗的爱情悲剧。于是,罗丹塑造了一对夫妇,尽管受到世俗的诽谤,使在见面时温暖的亲吻永远定格。仔细观察雕塑,身体雕像的皮肤极其光滑柔软,与他们所坐的表面上粗糙的岩石形成鲜明对比,一种对生命的热情随着亲吻流过两个男人的身体,给观众带来了耀眼的震颤。

但丁遗响七百年:《神曲》与绘画、音乐和电影

罗丹之吻

"神歌"和音乐

19世纪初,西方音乐进入了浪漫主义的新时代。这一时期的音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促进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因此,从现代文学经典中汲取灵感的标题音乐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自《神之歌》问世以来,就有以这个主题或背景创作出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的作曲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无疑是李斯特,一位资深的文学爱好者,创作了许多音乐杰作的文学主题。

1837年圣诞节前夕,李斯特读了《上帝与地狱之书》,他立刻被但丁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所吸引。从那时起,这些想法和幻想一直萦绕在李斯特的脑海中,他一直试图表达出来。最后,在1849年,他完成了但丁的《阅读后的感觉:奏鸣曲式的幻想》(后来被称为但丁的奏鸣曲)。这是一首钢琴奏鸣曲,收录在《意大利旅行时代》中,是这些作品中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部。这首钢琴杰作以著名的三音主题(被认为是"音乐中的魔鬼")开始,它没有展示但丁对地狱之门的描绘,而是诗人为这些被诅咒的灵魂祈祷,并让他们与他交谈。李斯特运用出的超凡钢琴技艺可以与柏辽兹对管弦乐队的运用相提并论:他用钢琴制造出交响乐的声音,可以看作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典范。

但丁遗响七百年:《神曲》与绘画、音乐和电影

李斯特《但丁交响曲》

1850年,李斯特读了整本上帝之书,在给理查德·瓦格纳的一封信中写道:"像维吉尔和但丁一样,你们向我展示了通往声音世界的神秘境界的道路。我全心全意地告诉你们,我将以永恒的爱献给你们一部作品。"这是著名的但丁交响曲。1857年,李斯特亲自执导了这部作品的首次公开演出。据推测,瓦格纳被李斯特的感情所震撼,后来娶了李斯特的女儿,使其成为音乐史上最好的词之一。在《但丁交响曲》中,李斯特跟随但丁踏上了通往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神奇之旅,同时也描绘了他自己的特征和属性,认同了他的宗教和信仰,并描绘了他自己的自画像。值得一提的是,李斯特开创了交响乐的音乐流派,但丁交响曲是这种新音乐流派的杰出代表。

和李斯特一样,俄罗斯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也是一位狂热的文学爱好者,特别喜欢但丁和莎士比亚。因此,柴可夫斯基非常热衷于交响乐作为一种音乐流派,他遵循李斯特的创作特点,即不拘泥于情节的描述,而是以反映主题为目的的戏剧主题。于是,老柴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暴风雨》、《哈姆雷特》和《利米尼的弗朗西斯卡》等一系列交响乐杰作,是根据但丁的《上帝之歌》改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交响幻想的形式与但丁《神之歌》中的幻想气质高度一致,作曲家用但丁的"无限悲伤"描绘了悲剧的境况,为这首不朽的诗做了富有想象力的音乐插图。

1876年,沙皇的专制压制了俄罗斯的土地,柴可夫斯基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中朗读了《上帝之歌》,一场感人的悲剧与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全中的音乐则让作曲家迅速写出了一部杰作。音乐从铜管弦乐和弦的声音中升起的冷雾云开始,深沉的气氛将人们带到黑暗和可怕的地狱之门。同时,低音弦和低音管在向下的装饰音之后演奏出微弱的长音。它惊恐地听着铜管乐中地狱的声音,并立即成为但丁在监狱中悲伤的叹息。之后,木管弦乐队和弦乐团如此怪诞地演奏了管弦乐队不协调的半音,仿佛在地狱中是"痛苦的呻吟和绝望的哀嚎"。在这个大型前奏中,柴可夫斯基用精湛的绘画技巧描绘了但丁的黑暗之国之旅。

但丁遗响七百年:《神曲》与绘画、音乐和电影

柴可夫斯基,弗朗西斯卡,雷米尼

随着序幕的结束,音乐进入了由三首乐曲组成的交响乐的主体。第一部分名为"地狱的旋风",灵感来自法国版画家古斯塔夫·多尔(Gustav Dore)的版画插图"地狱的旋风",老柴在阅读"上帝之歌"时看到了这幅插图。在琴弦的轻微颤抖中,旋风向上摆动,飞向尖锐的吹笛。在这一点上,低音弦和大管重复着一个咄咄逼人的动机,而地狱般的大师引导但丁进入一个凄凉的监狱悲剧。木管高音区从远处传来一声痛苦的呐喊:"地狱的风暴从未停止,许多灵魂飘扬,嬉戏,倒挂,有时挂在悬崖壁上,哭泣。

第二部分是"弗朗西斯卡的爱之歌",一个柔和的单簧管,唱着一个小镇利米尼的年轻女孩的声音。这个主题包含了一对恋人对快乐过去的回忆。然后,这个感人的主题三遍,表达了弗朗西斯卡和保罗的爱,有时温柔的脉络,有时热情,正如女孩所说:"爱,从前面看,不会让所爱的人离开。然而,所有的善良都被猛烈的整首和弦冲走了,随着定鼓的节拍,管弦乐队残酷地演奏出强烈的音调——在暴君的刀下,美丽的恋人倒下了。随着长长的叹息,和谐的悲伤在死亡的寂静中消失了......与地狱的结局不同,老柴在最后时刻并没有晕倒,而是用一对悲伤的灵魂的强大和弦击中了地狱之门,给了他们幸福和自由,整首歌以一场激烈的斗争结束。

《神歌》和电影

作为一部综合性艺术,影片集戏剧、艺术、音乐等艺术形式于一身,成为20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自1911年朱塞佩执导的无声电影《地狱》上映以来,已经有无数根据但丁的《上帝之歌》改编的电影和改编作品,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执导的经典作品《七宗罪》(1995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到但丁的《神歌》及其中蕴含的思想,都是通过这部电影。

但丁遗响七百年:《神曲》与绘画、音乐和电影

电影《七宗罪》海报

七宗罪的概念起源于天主教,最初是由希腊神学僧侣提出的,指的是人类的巨大罪恶,属于原罪的范围。他们是欲望,暴饮暴食,贪婪,懒惰,愤怒,嫉妒和骄傲。电影中的连环杀手恰好是犯下这些原始罪行的人。但在一连串的谋杀案发生后,冷静的资深警官萨莫斯(摩根·弗里曼饰)和浑身是血的新人米尔斯警官(布拉德·皮特饰)被卷入了犯罪之谜,知道萨默西去图书馆读了但丁的《神之歌》(也是多尔的插图),并了解到天主教的"七宗罪"概念逐渐浮出水面。伴随着巴赫舒缓悠扬的"G弦叹息",查莫斯走过一排排庄严的书架,仿佛在与杀手的秘密战斗中,"默默地听到雷声"。多少年过去了,这个经典的桥段依然能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当然,这部电影成为经典,其微妙的结局是有帮助的。凶手约翰因为"嫉妒"而杀死了米尔斯的妻子(以及她肚子里的婴儿),米尔斯也因为愤怒(冲动)而受到惩罚,这影响了他的情绪,最终不得不为杀戮负责。值得注意的是,但丁在《神之歌》中将七宗罪的严重性排在了一起,愤怒和嫉妒是仅次于傲慢的两种原罪,就像孪生兄弟一样,两者在电影中都是纠缠不清的。整部电影,从一开始的原罪建构到最后七宗罪的完成,形成了一个微妙的环形结构。七天的雨,七天的凶杀案和七宗原罪,请注意电影的灰色调。最后,查莫斯的独白令人印象深刻:"海明威说,'世界太美了,值得为之奋斗',我只同意后半部分。

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Dan Brown)也是但丁的忠实粉丝,根据他的小说《但丁密码》(The Dante Code)改编的同名电影(2016年)再次将焦点锁定在但丁和众神身上。这部电影的英文名称是"地狱"或"地狱",来自但丁的"地狱"。为了生存,片中的激进科学家会毫不犹豫地发动一场瘟疫,通过瘟疫"消灭"地球上大部分人类,从而确保少数幸存者能够继续活在人类物种中更长时间。这个理论是基于上帝的之歌,世界的瘟疫就是地狱,只有通过地狱,人类才能到达最后的天堂。

但丁遗响七百年:《神曲》与绘画、音乐和电影

电影《但丁密码》海报

作为一部悬疑电影,解密当然是核心。在这里,我们跟随相机穿越佛罗伦萨的Ufezi画廊和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着名作品,拥有欧洲最具历史和文化氛围,在此过程中,兰登教授(汤姆·汉克斯)用冷酷的知识一步一步地解开了这个谜团。其中,波提切利的一幅画在但丁的《密典》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那就是《地狱地图》。这幅画完全基于但丁在《神之歌》中对地狱的描述,其整体构图就像一个大蜂巢,上宽窄,上宽窄,充满了罪的儿女。在影片中,兰登博士对这幅画非常熟悉,通过画面中的一些细微差异,解开了隐藏的重要谜语。

任何熟悉但丁生平的人都知道,他因政治而无家可归,但他是一个硬骨头,在一流的文学人物中具有历史敏感性。他漂亮地拒绝了陆军参谋长的提议,说他永远不会丢脸地回家。但丁写道:"我应该以诗人的身份回来,把月桂冠放在我受洗的地方......"所以《但丁法典》把这句话当作一个谜,兰登博士用它来寻找但丁受洗的地方,圣乔瓦尼浸信会游泳池。但丁死后,只有死者才能被允许回到他们的家乡。他的死被放置在著名的"佛罗伦萨老宫"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这个细节在电影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没有任何艺术、音乐或电影可以取代原来的但丁歌曲。但如果但丁能够对这些精彩的艺术形式感兴趣,从而进入幻想的世界,那仍然是阅读经典的重要方式。

责任编辑:于继贤

校对:梦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