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难道还会死两次吗?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晚清名臣胡林翼是家中独子,父亲是探花,岳父是两江总督陶澍。他从小就养成了纨绔子弟的习气,吃喝(嫖)赌却不爱读书,甚至婚后依然恶习不改,流连于青楼之间而不知返,一时哗然。当时许多文献都记载了胡林翼私生活的种种劣迹。父亲去世后,胡林翼终于洗心革面,他去偏远的贵州做了一名候补知府。在贵州,他学会了领兵打仗,懂得了吃苦耐劳,也逐渐练出了“知兵”的名声。

太平天国爆发后,胡林翼领600贵州兵出山,与曾国藩合作,屡建奇功。然而,正当胡林翼击败太平天国重要将领石达开,收复太湖、安庆,立下不世功勋,如日中天之际,这位湘军将领却突然吐血身亡,年仅50岁。更遗憾的是,胡林翼一生妻妾众多,却从未有过子女。

我们不去猜测胡林翼的死因,但毫无疑问的是,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其创下的功业和名望必定远超今日。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当代专家唐浩明先生曾说:“胡林翼妻妾众多而从未有过子女,显然是(性)病毁了他的生育能力。”

胡林翼年轻时的确是个浪荡公子,但30岁以后又的确改邪归正,以致成为一代名臣。胡林翼的经历成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一个典型例子,足以从多方面给今天的人们一种启迪。

辽国皇室宗亲耶律刘哥骄横凶暴,经常欺辱他人,辽太宗时就十分讨厌他,把他派到边境。辽世宗继位后,耶律刘哥多次谋(反),设计谋害辽世宗,被辽世宗察觉后将其囚禁。有一天,辽世宗召见耶律刘哥问:“你真的谋(反)了吗?”

谁知耶律刘哥发誓说:“我如果有反心,头上必定长满毒疮而死。”

辽世宗见他发如此毒誓,再次宽恕了他。但是辽国众臣坚持认为耶律刘哥罪无可恕,辽世宗于是下令再审。最终耶律留哥招供被流放,然而离奇的是,耶律刘哥被流放后,真的头上长满毒疮而死。所以说做了坏事千万不要乱发誓。有人做了坏事想抵赖、隐瞒或欺骗时,有时候是在朋友之间,有时候是男女之间,也会发誓嘴硬说我没有,要是做了就怎样怎样。但是看完这个故事之后,你还敢吗?自欺可以,能欺天否?

南宋宋高宗绍兴23年(1153年),江苏镇江有个酒官,每天举行宴会,饮食极其奢靡浪费。他参加同僚的酒宴竟然都是自带美食,喜欢和人斗多、斗精、斗奢靡,而且必须要赢。他吃羊肉只嚼肉汁,肉渣全吐掉,其他种种奢靡浪费皆如此类。当时镇江统领官员员琦每天都苦口婆心地规劝他,结果反遭耻笑。

八年后,员琦在临安竟然又遇到了这位酒官,只见他头上裹着打满补丁的乌巾,身穿破旧衣服,衣服一半还被泥水所污,而且还瘸着腿走路。员琦几乎都认不出他来,问他怎么变成这样了。酒官哭着说:“当年我在镇江任职期满后去杭州求(官),但好几年都没有结果。我家里人多,平时也不会其他营生,家底儿很快就吃光了,连我的(官)员证明都典当出去了。现在我每天四处乞讨,得来上百钱,以菜粥度日。”

员琦又问:“那怎么把衣服弄得这么脏呢?”

酒官说:“我讨来的这点钱只够买米,却没钱买菜,我只能去捡烂菜叶子,捡完后又没地方装,只能放在衣袖里,所以才会这样。”

员琦同情地说:“你还记得我过去的苦苦相劝吗?”

酒官说:“老天确实会折磨惩罚人,我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人难道还会死两次吗?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古代官员

东晋名将陶侃任荆州刺史时,看到有个人手里拿着一把还没有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那人回答说:“走路时随手摘的而已。”

陶侃气愤地说:“你既不出力种田,又随便祸害人家稻谷,该打。”

随后将那人抓起来痛打了一顿。你看,手欠也会挨打。

北宋理学家程颐为年幼的宋哲宗讲课时,宋哲宗童心大起,折柳枝嬉戏。程颐当然不敢打皇上,但当即说道:“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

“芳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篇——“启蛰不杀,方长不折”,意思是春天万物苏醒,在孕育生命的时节不要(杀)生,在植物刚生长时,不要折断它。春天(杀)生,可能连带小生命也死去。所以不手欠拔稻谷,是爱惜粮食,是惜福。“启蛰不杀,方长不折”不仅仅是爱护生命,也是为了培养我们的仁恕之心,常养慈悲之意。

唐代末期,镇海节度使高骈迷恋(方)术,术(士)诸葛殷投其所好,整天装(神)弄(鬼),把高骈哄得团团转。诸葛英脚上有湿疹,一抓就是满手脓血。有一次,有条狗闻着腥臭过来,高骈对狗突然变得温顺很奇怪。诸葛英张口就说:“过去在大(罗)仙(宫)见过它,一别几百年,到现在还认识。”

诸葛殷不但贪得无厌,而且凶狠刻薄,残害无辜,手下几百人几乎都被他打到体无完肤。有人劝他谦逊低调些,他竟然说:“男人得志就该为所欲为,人难道还会死两次吗?”

言下之意就是,生命就一次,得志就要为所欲为。可是,真的能为所欲为吗?公元887年,军阀必师铎攻陷扬州,高骈被杀,诸葛殷被俘。众怒之下,诸葛殷被处以绞刑。然而,戏剧的一幕发生了,诸葛殷被绞到只剩一口气的时候,军阀毕师铎的母亲恰好路过,因此众人不得不回避,等车队走后,再次对诸葛殷实施了绞刑。这一次,诸葛殷终于毙命,也用惨不忍睹的结局回答了他之前猖狂的质疑。人还会死两次吗?是的,上(天)安排。

南宋官员林机,在皇帝身边任职。有一天林机妻子的叔叔来访,林机还没回来,林妻哭着对叔叔说:“我们林家要绝后了。”

叔叔惊问其故。林妻说:“我梦见有人拿着上(天)的旨令说林机谋害百姓,当有灭门之祸。”

林机回来后,叔叔问:“最近都上奏了些什么事?”

林机说:“蜀郡大旱,祈求朝廷拨放十万石米赈灾,皇上同意了。但我考虑到十万石米太多,路途遥远,不易送达,应当核实后再拨放,因此我把诏令暂时封还而没有下达。后来皇上对宰相说,蜀郡往来万里,等核实再上奏,恐怕来不及了,可以拨一半粮食先赈灾。”

林妻听完后哭着说出梦境。林机心中很不安,不久,林机竟因生病而归乡,走到福州时就去世了。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夭折,林家从此绝后。你看,惨剧来得如此之快,可是如果朝廷完全听取了林机的意思,四川的百姓又有多少要绝后呢?

人难道还会死两次吗?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古代官员

北宋官员、文学家杨亿少年成名,文采出众,深得宋太宗、宋真宗两朝天子喜爱。杨亿曾经与梁周翰,朱昂二人同在宫中当差,当时杨亿才20多岁,而梁周翰、朱昂二人已头发花白。杨亿少年得志,对梁、朱二人直呼“老头儿”,论事时经常戏说:“你们两个老头儿觉得怎样”。

甚至每每欺辱他们。

有一天,梁周翰对杨亿说:“你不要欺负我们老,这个老字终将还要留给你用的。”

而在一旁的朱昂则说:“不要留给他用,免得将来后人又欺负他。”

朱昂虽是戏言,但杨亿竟然于47岁就去世了,真的没有用上“老”字 。《太上感应篇汇编》中说:“俗话说敬老得老,须知老人阅历久,而且多,能活到那么大的年纪,可以说是长寿了。何况长寿是五福中的第一福,这正是值得年轻人效法,尊敬的啊!怎么可以轻慢老人呢?但世人却因为老人眼花,老态龙钟,行动不便,不是讨厌便是欺辱,谁肯小心地尊敬侍奉老人呢?”

看了杨亿的例子,希望不尊敬老人的年轻人能够幡然改过,忏悔,心存厚道。凡是遇到老人要心存平等心,不论他是富贵或是贫贱,都要平等地尊敬,那么自己将来也能够长寿。

清代著名(术)士虞春潭推算十分灵验。有一天游历襄阳、汉口一带,遇见一位读书人,见他一连几天不吃不喝,于是好奇发问。读书人说:“实不相瞒,我乃文昌帝君手下管理禄位的官员,前往南岳办事,因与你有缘,所以相聚盘桓几天。”

虞春潭于是请教说:“我于命理造诣颇深,阅人无数,唯独一件事失算,就是某人明明是富贵命,但却一直没有应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读书人问及那人的姓名、籍贯后说:“此人虽然是富贵命,但他热衷于名利,已被削去10分之7”。

虞春潭奇怪地说:“热衷名利是人之常情,为什么还会被罚呢?”

读书人回答说:“太热衷名利,强悍者便会(专)权,(专)权必会狠毒且刚愎自用。弱势者必要巩固自己的位置,定会阴险且隐藏颇深。(专)权者为了保护位置,相互倾轧排挤,不问别人是否贤能,只看是不是自己一党。不问事情该不该做,只看自己能不能赢,有没有好处。这种人的恶比贪婪、残酷更加严重,岂止要削减福禄,还要减损寿命啊!”

于春谭谨记其言,两年后所说之人果然暴毙。所以你看,纵然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也应该知道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天生(富)贵,后天如果不努力修持,一样会福祸无(门),反之,天生(贫)贱,只要但行好事,一样会打破宿(命),福自我(求)。

人难道还会死两次吗?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古代官员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郑苏仙的人梦游(地)府,听闻阎罗王审判,忽然看到有个穿官服的人昂首挺胸走入大殿接受审判。此人自信满满地说:“为官以来,所到之处只喝过一杯清茶,没有任何沾染,所以即使到了地府也毫无愧色”。

可阎王却不理他,只是说:“朝廷设置官员,本是为了治理地方,造福百姓,小到驿站、水闸官吏都有着清除利弊的责任。如果认为自己不贪财纳贿,不吃喝玩乐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之上设立一个木偶,他连水都不喝,岂不是更胜一筹吗?”

这官员争辩说:“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什么过错呀!”

阎王又说:“你一生处处力求自保,比如某监狱案件,你为了避免嫌疑,却不敢仗义执言。又如某事害怕劳累繁重就不肯办理。试问,你的政绩在哪里呢?要知道,无功便是过。”

所以,身有职务却明哲保身,该出手时却畏缩不前。明明人家需要伸张正义,需要帮助和支持,你却袖手旁观,这不是自私自利又是什么?当做不做,该行不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样要负(因)果。见死不救,见困不助,见难不帮,见危不扶,这是胆小(鬼)、自私(鬼)、懦夫的行为。说什么不要介入他人(因)果,这样的人已经有(因)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