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晁错,西汉著名的政论家,也是削藩策的推动者,但最后却被自己得好徒弟汉景帝刘启腰斩于市,他是穿着朝服被拉到刑场的,到死他都没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死?有人说是袁盎的劝谏起了作用,有人说是晁错树敌太多,也有人说是汉景帝刘启刻薄寡恩、临阵甩锅,还有人说是吴王刘濞提出的“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起了作用,总之是众说纷纭。很多人都会提“换位思考”,但为什么要换位思考呢?你想让别人接纳你说的话,就要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否则对方听不懂你说的是什么,那无异于对牛弹琴。
很多人喜欢谈格局,实际上格局这东西不是你想提升就能提升的,影响它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就包括了知识、阅历、年龄等因素,不是简单的一句两句话,就可以说的清楚的。
晁错作为汉景帝刘启的老师,被汉景帝刘启称为智囊,削藩策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阳谋,只不过这个时候的中央政府,还没有绝对的实力,因此削藩策和后来的推恩令相比,才会略逊一筹。阳谋是以绝对实力为基础的,你没办法反抗,而削藩策拿出来的时候,汉景帝刘启对于藩王,并没有建立绝对的优势地位。所以窦婴才会说削藩策操之过急,要提前准备要应对藩王们的激变,吴王刘濞造反,就是因为人家实力雄厚,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吴国是天下富庶之地,吴国的部队又是天下强军,正是这两个点,才给了吴王刘濞足够的自信。因此,当汉景帝刘启的使者来到吴国宣读诏书时,吴王刘濞才会轻蔑的回答:“是不是要割我的地?你不用念了,吴国的封地是当初高皇帝给的,谁也没权力拿走,如果谁要割我的地,我就要他的命!对不起了,你来的不是时候,今天就用你的血,为我吴国部队来祭旗吧!”
“立刻发檄文传告天下,就说我吴王刘濞反了!”吴王刘濞的话音刚落,他的谋士应高就打断了他的话,应高对吴王刘濞说:“大王,您切不可说造反,如果说的这么直白,那就是反祖宗呀!天下藩王没有人会响应我们的,只能说是为了铲除陛下身边的奸佞之人,以臣之愚见,写‘清君侧、诛晁错’比较合适,名义上是清君侧,可毕竟刀剑无眼,谁也保证不了会不会误伤了陛下呀!主公,昭告天下的檄文,臣已经拟好了,请您过目!”“好,还是你的脑袋灵光呀!”吴王刘濞对应高的说辞,表示十分赞同,立刻把檄文传告天下,于是就有了“清君侧、诛晁错”的说法。
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汉景帝刘启首先找到了自己的老师晁错,“如今叛军的前锋已经抵达梁国,梁王刘武是我的亲弟弟,梁军又是天下强军,但吴王刘濞的部队也不是等闲之辈,我想启用细柳周亚夫,令其为太尉,统帅汉军主力,去狙击吴王刘濞,老师你看怎么样?”“陛下的这个决定真是太对了,周亚夫是将帅之才,其统领的细柳营更是我汉军的精锐。先帝就曾说过事有危急,周亚夫可以信用。您的这步棋走的很对!”“不过朕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周亚夫一个人的身上,这还想启用一个人,这个人曾经担任过吴国国相,对于吴国的事情了若指掌,对吴王刘濞也十分了解,且他在朝中极有影响力,很多豪强为其马首是瞻,启用他就可以令关中豪杰正在朕的一边,老师认为怎么样?”
“不妥,不妥!”晁错的头摇的就像拨浪鼓一样,然后对汉景帝刘启说:“陛下,他和吴王刘濞称兄道弟,且包庇和吴王刘濞暗中勾连的袁盎,请陛下三思呀!”面对晁错的担忧,汉景帝刘启只用一句话,就给出了答案。“可他毕竟是朕的表弟,又是太后的亲侄,再怎么样,他也不至于联合吴王刘濞来反对朕吧!”
晁错没话说了,汉景帝刘启的话说到了点子上,窦婴所代表的窦氏之所以能够权势滔天,完全依赖于汉景帝刘启和窦太后。窦婴和吴王刘濞勾结在一起,对窦氏、对他本人都没有任何好处!吴王刘濞造反成功,窦氏和窦婴也会万劫不复,本质讲窦氏外戚和汉景帝刘启是一个绳子上的蚂蚱,利益根本一致。
晁错的回答令汉景帝刘启很不满意,就在不久前,刚刚接到叛军来袭的消息时,他曾经问过晁错该怎么办?而晁错给出的答案令汉景帝刘启顿时心生忌惮,对自己的老师也有了猜忌。晁错说:“虽然叛军来势汹汹,但不足为惧,依臣之见,只要您御驾亲征,便可一战而退敌?”汉景帝刘启听了晁错的话之后笑了,反问晁错道:“朕领军出征了,老师自己要做何安排呢?”晁错说:“臣辅保太子坐镇京师,为陛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朕到前线去拼命,老师却在后方享清福,似乎有些不妥吧?”“臣是一介书生,对军法不甚了解,去前线有百害而无一利,陛下身边有周亚夫和窦婴辅佐,可保万无一失!”汉景帝刘启无奈的点了点头,“老师说的不错,朕有些累了,你先回去吧!”
窦婴出山后,立刻推荐了两个人给汉景帝刘启。其中一个是豪强栾布,此人曾在前朝任兵马都尉,在关中一带颇有威望,由他把守住黄河渡口,就可以阻止叛军继续北上。而另外一个人就是曾接替窦婴,担任吴国国相的袁盎,推荐袁盎除了公心之外还有私心,在窦婴心目中,晁错才是罪魁祸首,而袁盎和晁错是死对头,因此推荐袁盎,也是窦婴针对晁错的杀招!袁盎被汉景帝刘启召见后,便给刘启献上一条妙计,“陛下,臣在吴国担任国相期间,对吴王刘濞很了解,这个人野心勃勃,吴国军队又十分强悍,听说叛军的先锋已经突破了梁国的防线,将梁王刘武困在了梁都睢阳。但臣也听说叛军打出的口号是‘清君侧、诛晁错’,似乎他并不是反对您,而只是针对晁错而已,因此臣认为只要除掉晁错,叛军就没了口实,自然退兵,可如果陛下不处置晁错,天下人就会认为晁错的做派,是陛下您的意思,舍一人而救天下,请陛下不要再犹豫了!”
“可晁错是个忠臣呀!削藩策也是为了朕的天下呀!”当汉景帝刘启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袁盎回答道:“陛下,臣也知道晁错大夫是个忠臣,可不能为了一个忠臣,而失掉天下!”于是第二天一早,晁错身着朝服便被腰斩,到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明白汉景帝刘启为什么会杀了自己?在晁错风头正劲的时候,他的父亲专门从家乡颖川来到京城劝告他说:“削藩策令天下振动,可他得罪天下藩王,你知道你自己闯下了多大的祸吗?”“父亲,削藩策会加强陛下的统治,削弱藩王的势力,这么做有利于大汉的长治久安呀!”“他刘氏的天下长治久安了,你想过我们晁氏,即将要面临灭顶之灾吗?”“为国不为身家,事到如今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了,请父亲原谅儿忠孝不能两全!”“糊涂啊,糊涂!”晁错的父亲当晚便在京城护城河投水自尽,他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韩安国曾说的一句话:人不可以把事情做绝,也不能把话说绝,就算对待罪人,也要有三分人道!对于汉景帝而言,晁错确实是忠心耿耿,他不仅拟定了削藩策,还身体力行,把胶西王、楚王都给处置了,对于曾经收受贿赂的袁盎,他也看不顺眼,一度想置袁盎于死地,结果连手下的官吏都看不下去,拒不执行晁错的命令。朝野内外就没有一个人待见晁错,汉景帝刘启是晁错唯一的指望和靠山,一旦汉景帝刘启放弃他,他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什么智囊?什么老师?到了利益攸关的时候,这些话都没有什么用,窦太后的话,可以做出很好的解读,“娘也知道晁错是个忠臣,吴王刘濞是个奸臣,可是晁错他这个人蠢呀!他到处树敌,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藩王们不喜欢他,窦婴、周亚夫这样的肱骨之臣也不喜欢他,因为他,叛军有了造反的借口,因为他,肱骨之臣有了不出力的理由,这样的人怎能不死!”
由此我又想到了冠军侯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不留有余地。对李广所说的爱兵如子嗤之以鼻,让老将李广很没面子,而最后因为李敢殴打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为了泄愤射杀关内侯李敢,这也为他最后的死埋下了诱因,就如汉武帝刘彻所说,刀子只要能用就可以了,太锋利反而容易伤及自身。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