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創作激勵計劃#晁錯,西漢著名的政論家,也是削藩策的推動者,但最後卻被自己得好徒弟漢景帝劉啟腰斬于市,他是穿着朝服被拉到刑場的,到死他都沒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死?有人說是袁盎的勸谏起了作用,有人說是晁錯樹敵太多,也有人說是漢景帝劉啟刻薄寡恩、臨陣甩鍋,還有人說是吳王劉濞提出的“清君側,誅晁錯”的口号起了作用,總之是衆說紛纭。很多人都會提“換位思考”,但為什麼要換位思考呢?你想讓别人接納你說的話,就要用他能了解的方式,否則對方聽不懂你說的是什麼,那無異于對牛彈琴。
很多人喜歡談格局,實際上格局這東西不是你想提升就能提升的,影響它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就包括了知識、閱曆、年齡等因素,不是簡單的一句兩句話,就可以說的清楚的。
晁錯作為漢景帝劉啟的老師,被漢景帝劉啟稱為智囊,削藩策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陽謀,隻不過這個時候的中央政府,還沒有絕對的實力,是以削藩策和後來的推恩令相比,才會略遜一籌。陽謀是以絕對實力為基礎的,你沒辦法反抗,而削藩策拿出來的時候,漢景帝劉啟對于藩王,并沒有建立絕對的優勢地位。是以窦嬰才會說削藩策操之過急,要提前準備要應對藩王們的激變,吳王劉濞造反,就是因為人家實力雄厚,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吳國是天下富庶之地,吳國的部隊又是天下強軍,正是這兩個點,才給了吳王劉濞足夠的自信。是以,當漢景帝劉啟的使者來到吳國宣讀诏書時,吳王劉濞才會輕蔑的回答:“是不是要割我的地?你不用念了,吳國的封地是當初高皇帝給的,誰也沒權力拿走,如果誰要割我的地,我就要他的命!對不起了,你來的不是時候,今天就用你的血,為我吳國部隊來祭旗吧!”
“立刻發檄文傳告天下,就說我吳王劉濞反了!”吳王劉濞的話音剛落,他的謀士應高就打斷了他的話,應高對吳王劉濞說:“大王,您切不可說造反,如果說的這麼直白,那就是反祖宗呀!天下藩王沒有人會響應我們的,隻能說是為了鏟除陛下身邊的奸佞之人,以臣之愚見,寫‘清君側、誅晁錯’比較合适,名義上是清君側,可畢竟刀劍無眼,誰也保證不了會不會誤傷了陛下呀!主公,昭告天下的檄文,臣已經拟好了,請您過目!”“好,還是你的腦袋靈光呀!”吳王劉濞對應高的說辭,表示十分贊同,立刻把檄文傳告天下,于是就有了“清君側、誅晁錯”的說法。
面對來勢洶洶的叛軍,漢景帝劉啟首先找到了自己的老師晁錯,“如今叛軍的前鋒已經抵達梁國,梁王劉武是我的親弟弟,梁軍又是天下強軍,但吳王劉濞的部隊也不是等閑之輩,我想啟用細柳周亞夫,令其為太尉,統帥漢軍主力,去狙擊吳王劉濞,老師你看怎麼樣?”“陛下的這個決定真是太對了,周亞夫是将帥之才,其統領的細柳營更是我漢軍的精銳。先帝就曾說過事有危急,周亞夫可以信用。您的這步棋走的很對!”“不過朕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周亞夫一個人的身上,這還想啟用一個人,這個人曾經擔任過吳國國相,對于吳國的事情了若指掌,對吳王劉濞也十分了解,且他在朝中極有影響力,很多豪強為其馬首是瞻,啟用他就可以令關中豪傑正在朕的一邊,老師認為怎麼樣?”
“不妥,不妥!”晁錯的頭搖的就像撥浪鼓一樣,然後對漢景帝劉啟說:“陛下,他和吳王劉濞稱兄道弟,且包庇和吳王劉濞暗中勾連的袁盎,請陛下三思呀!”面對晁錯的擔憂,漢景帝劉啟隻用一句話,就給出了答案。“可他畢竟是朕的表弟,又是太後的親侄,再怎麼樣,他也不至于聯合吳王劉濞來反對朕吧!”
晁錯沒話說了,漢景帝劉啟的話說到了點子上,窦嬰所代表的窦氏之是以能夠權勢滔天,完全依賴于漢景帝劉啟和窦太後。窦嬰和吳王劉濞勾結在一起,對窦氏、對他本人都沒有任何好處!吳王劉濞造反成功,窦氏和窦嬰也會萬劫不複,本質講窦氏外戚和漢景帝劉啟是一個繩子上的螞蚱,利益根本一緻。
晁錯的回答令漢景帝劉啟很不滿意,就在不久前,剛剛接到叛軍來襲的消息時,他曾經問過晁錯該怎麼辦?而晁錯給出的答案令漢景帝劉啟頓時心生忌憚,對自己的老師也有了猜忌。晁錯說:“雖然叛軍來勢洶洶,但不足為懼,依臣之見,隻要您禦駕親征,便可一戰而退敵?”漢景帝劉啟聽了晁錯的話之後笑了,反問晁錯道:“朕領軍出征了,老師自己要做何安排呢?”晁錯說:“臣輔保太子坐鎮京師,為陛下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朕到前線去拼命,老師卻在後方享清福,似乎有些不妥吧?”“臣是一介書生,對軍法不甚了解,去前線有百害而無一利,陛下身邊有周亞夫和窦嬰輔佐,可保萬無一失!”漢景帝劉啟無奈的點了點頭,“老師說的不錯,朕有些累了,你先回去吧!”
窦嬰出山後,立刻推薦了兩個人給漢景帝劉啟。其中一個是豪強栾布,此人曾在前朝任兵馬都尉,在關中一帶頗有威望,由他把守住黃河渡口,就可以阻止叛軍繼續北上。而另外一個人就是曾接替窦嬰,擔任吳國國相的袁盎,推薦袁盎除了公心之外還有私心,在窦嬰心目中,晁錯才是罪魁禍首,而袁盎和晁錯是死對頭,是以推薦袁盎,也是窦嬰針對晁錯的殺招!袁盎被漢景帝劉啟召見後,便給劉啟獻上一條妙計,“陛下,臣在吳國擔任國相期間,對吳王劉濞很了解,這個人野心勃勃,吳國軍隊又十分強悍,聽說叛軍的先鋒已經突破了梁國的防線,将梁王劉武困在了梁都睢陽。但臣也聽說叛軍打出的口号是‘清君側、誅晁錯’,似乎他并不是反對您,而隻是針對晁錯而已,是以臣認為隻要除掉晁錯,叛軍就沒了口實,自然退兵,可如果陛下不處置晁錯,天下人就會認為晁錯的做派,是陛下您的意思,舍一人而救天下,請陛下不要再猶豫了!”
“可晁錯是個忠臣呀!削藩策也是為了朕的天下呀!”當漢景帝劉啟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袁盎回答道:“陛下,臣也知道晁錯大夫是個忠臣,可不能為了一個忠臣,而失掉天下!”于是第二天一早,晁錯身着朝服便被腰斬,到最後一刻,他也沒有明白漢景帝劉啟為什麼會殺了自己?在晁錯風頭正勁的時候,他的父親專門從家鄉穎川來到京城勸告他說:“削藩策令天下振動,可他得罪天下藩王,你知道你自己闖下了多大的禍嗎?”“父親,削藩策會加強陛下的統治,削弱藩王的勢力,這麼做有利于大漢的長治久安呀!”“他劉氏的天下長治久安了,你想過我們晁氏,即将要面臨滅頂之災嗎?”“為國不為身家,事到如今也顧不得那麼許多了,請父親原諒兒忠孝不能兩全!”“糊塗啊,糊塗!”晁錯的父親當晚便在京城護城河投水自盡,他不想白發人送黑發人!
看到這裡,我想到了韓安國曾說的一句話:人不可以把事情做絕,也不能把話說絕,就算對待罪人,也要有三分人道!對于漢景帝而言,晁錯确實是忠心耿耿,他不僅拟定了削藩策,還身體力行,把膠西王、楚王都給處置了,對于曾經收受賄賂的袁盎,他也看不順眼,一度想置袁盎于死地,結果連手下的官吏都看不下去,拒不執行晁錯的指令。朝野内外就沒有一個人待見晁錯,漢景帝劉啟是晁錯唯一的指望和靠山,一旦漢景帝劉啟放棄他,他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什麼智囊?什麼老師?到了利益攸關的時候,這些話都沒有什麼用,窦太後的話,可以做出很好的解讀,“娘也知道晁錯是個忠臣,吳王劉濞是個奸臣,可是晁錯他這個人蠢呀!他到處樹敵,幾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藩王們不喜歡他,窦嬰、周亞夫這樣的肱骨之臣也不喜歡他,因為他,叛軍有了造反的借口,因為他,肱骨之臣有了不出力的理由,這樣的人怎能不死!”
由此我又想到了冠軍侯霍去病,處處鋒芒畢露,不留有餘地。對李廣所說的愛兵如子嗤之以鼻,讓老将李廣很沒面子,而最後因為李敢毆打大将軍衛青,霍去病為了洩憤射殺關内侯李敢,這也為他最後的死埋下了誘因,就如漢武帝劉徹所說,刀子隻要能用就可以了,太鋒利反而容易傷及自身。
一個人的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