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祖上命运起伏,他真的是刘邦的后代吗?

我们今天说“汉族”“汉人”“汉字”等都与汉朝密不可分。要说汉朝的历史,我觉得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说得很是简洁。“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罗贯中把刘邦神话为赤帝子那是另外一回事,关键是他把刘邦立国这件事情说得简单明了。接着罗贯中又说:“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是呀,汉朝407年的时间不过就是刘邦建立西汉,刘秀光复汉室和曹丕篡汉,导致东汉灭亡。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在洛阳建都。为了与刘邦在长安建立的西汉政权区分开来,史称东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祖上命运起伏,他真的是刘邦的后代吗?

人们对刘邦好评如潮,在明太祖朱元璋的眼中,刘邦宽仁大度、威加海内,既有治理天下的大德,又有开安万世的功绩。同样,历史对刘秀也高度认可。在朱元璋眼中,刘秀延揽天下英豪,励精图治,天下安定。

刘邦开西汉,刘秀兴汉室。而刘秀是刘邦的后代吗?

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事。

关于刘秀的身份,按照班固在《后汉书》中的说法,汉建平元年(公元前5),刘秀出生于南阳郡的蔡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枣阳市。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其直系祖先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

汉景帝刘启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文景之治”。但由于听从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进行削除藩王,对地方管理格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激化了中央政权和诸侯王们的关系。七个诸侯王担心地位被动摇,他们勾结起来,在景帝三年(前154)发动了“七国之乱”。

面对这场战乱,汉景帝刘启安排大将周亚夫帅兵平定,三个月之后,战事基本结束,诸侯王们偃旗息鼓,势力被大大削弱。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祖上命运起伏,他真的是刘邦的后代吗?

汉景帝刘启一边削藩,一边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诸侯王,从而大大提升了对地方政权的管控能力。这时候,他的第六个儿子刘发就被封为长沙王。

刘发是一个出身卑微的皇子,他的出生有一段很戏剧性的故事。时为太子的刘启在一次酒后召妾子程姬侍寝,当时程姬身上不方便,但却不敢抗命。怎么办?趁着太子醉酒,程姬便让自己的侍女唐儿替代出场。就是酒后的一次临幸,唐儿怀上了刘启的种子并生下了儿子刘发。

对于刘发,刘启并不器重。但是,毕竟是亲儿子,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刘发被安排到长沙为王。

唐儿虽然不受皇帝的待见,而刘发对自己的母亲却是爱心满满。每年,他都要让人把长沙的大米送到长安孝敬母亲,然后把长安的泥土运到长沙。十多年过去了,由长安运到长沙的泥土已经堆积成了一个很高大的台子。刘发想念自己母亲,日日登台眺望长安。

这件事情传到了汉景帝刘启的耳朵里,他觉得这个儿子很有孝行,当委以重任。前142年(景帝后二年),汉景帝将长沙附近的武陵、零陵、桂阳三郡也划到了他的封地之中。

刘发在长沙期间表现优异,封地逐步扩大。公元前129年,汉武帝继位后的元光六年,刘发去世。

诸侯割据问题依然困扰着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27年,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设置更多的诸侯,缩小每个诸侯的领地,从而达到削弱诸侯力量,防止他们座大的目的。

《推恩令》既削弱了藩王的力量,也遏制了诸侯王家族的发展。

长沙定王刘发去世后,他的领地被其子刘庸继承。然而,按照《推恩令》的要求,刘庸的每个儿子只能依次继承父辈的领地。刘庸后代的地位日趋低微。

《后汉书》的记载,刘发之后,其子刘买被封舂陵节侯,刘买的孩子刘外地位进一步削弱,从侯爵变为了郁林郡太守,刘外生下刘回,刘回只担任巨鹿郡的都尉,到了刘回之子刘钦时,刘钦只是南顿县的县令。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祖上命运起伏,他真的是刘邦的后代吗?

从长沙定王到区区的南顿县县令,刘秀一脉一代代走向了没落。

做南顿县令的刘钦死亡时,儿子刘秀年仅九岁。没办法,叔父刘良抚养刘秀长大。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天下一片混乱。刘秀则以平民身份在宛城起兵,经过南征北战,光复汉室,建立了东汉政权。

如此看来,刘秀确实是刘邦的后代。他们都是以武力的方式进身历史,而后逐步推行新政,稳固政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