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封神演义》:闻仲到底该不该在外东征西讨?

作者:侠客说

《封神演义》里面的闻仲可谓是商朝的肱骨之臣,在纣王朝廷中没有一位大臣能有闻仲这般能力,也是纣王唯一一位心怀畏惧的大臣。毕竟闻仲是三朝元老、先王的托孤大臣、纣王的老师,而有闻仲不像其他大臣本事不够,闻仲早年在截教学艺是截教女仙之首金灵圣母的徒弟,算是截教通天教主的嫡系传人,因此也有极为高强的法术修为。很多人说,闻仲之于纣王类似于《隋唐演义》里面靠山王杨林之于隋炀帝的作用,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只不过,闻仲也和杨林一样戎马一生,没多少时间是清闲的。这里侠客君一直觉得,像闻仲就不应该在外面帮纣王东征西讨,因为小说第一回对闻仲的定位,他就不是一位武将。小说第一回里是这么说的“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所以看这里的定位,闻仲就不应该是一个外出东征西讨的将领。

《封神演义》:闻仲到底该不该在外东征西讨?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那么为什么闻仲还经常在外征战呢?因为闻仲确实有本事,他是个文武双全的大臣,甚至单纯论武力,闻仲还在黄飞虎之上。黄飞虎武力再强,也不过是凡人一个,但闻仲却有法术,居然还有第三只眼善识万物。纣王朝中大臣,只有闻仲有三只眼,那是唯一的能力。但实际上,有些时候闻仲还真不该频繁出征的,比如比干死后,众朝臣为比干送葬恰逢闻仲征北海胜利班师回朝,闻仲看了摘星楼、鹿台等建筑,又看了炮烙这种刑罚工具,小说里说“三目交辉,只急得当中那一只神目睁开,白光现尺余远近”,然后马上就命执殿官“鸣钟鼓请驾”,而众朝臣是什么反应呢?小说里说的是“百官大悦”。为何会“百官大悦”?因为这些年纣王在朝中倒行逆施,让百官苦不堪言,闻仲回来了终于有个可以主持公道的人了。

闻仲征北海回朝后,马上就向纣王上奏,陈上十策,这十策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够上奏的。如果是纣王朝中其他人这么做,恐怕多几个脑袋也不够纣王砍的,但是闻仲上奏,纣王即使不悦,也不敢把闻仲怎么样,没奈何准了七件,只有贬苏后、斩费仲尤浑和拆鹿台纣王是不愿意做的。闻仲看到这种情况还是直言进谏,说“此三事关系治乱之源,陛下不可不察,毋得草草放过”,直到后面,闻仲也怕落人口食,想着尽忠的名头,这才没有一直逼着纣王答应。只不过,我们看小说的描写,不难推断,如果闻仲一直在朝中不出去打仗,那三件,闻仲恐怕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跟纣王提,直到纣王答应。话说那假妲己恐怕也不能把闻仲怎么样,毕竟闻仲道术高深,即使假妲己有妖术,也奈何不了闻仲。本来闻仲征北海胜利班师回朝,可以让纣王朝中有一番新的气象,可是这气运真是不饶人,闻仲回朝不久,又有战报传来,东海反了平灵王。

《封神演义》:闻仲到底该不该在外东征西讨?

其实平灵王之反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闻仲当时与黄飞虎商议,也是说“元帅,今反了东海平灵王,老夫来与将军共议:还是老夫去,还是元帅去”,是一种商量的口吻,黄飞虎就说:“末将去也可,老太师去也可,但凭太师主见。”结果闻仲又一次自告奋勇去平叛,只是这一次平叛又让纣王逼反了武成王黄飞虎。按照小说开头的写法,闻仲和黄飞虎一文一武是朝中重臣,黄飞虎造反那就真是了不得的事情。闻仲征平灵王回朝时,正好遇上黄飞虎反出朝歌这件事,闻仲还在殿上为黄飞虎说话,可见在闻仲眼里黄飞虎绝对是位忠臣。试想一下,如果闻仲没有去征讨东海平灵王,而是坐镇朝中,恐怕黄飞虎也不会被逼反出朝歌。所以,东海平灵王造反,理应由黄飞虎前去征讨。

只不过,作者却是故意这么写,明明给闻仲定义为文官,与黄飞虎一文一武共镇朝歌,却偏偏又把闻仲派出去东征西讨。没有闻仲在朝中,纣王倒行逆施根本就没人能制得住。用小说里的话来说,这恐怕就是天命,但是如果站在作者的立场来看,如果不把闻仲派出去东征西讨,这纣王的朝政还真不会那么乱,肯定也不会在女娲到朝歌找纣王麻烦时,纣王只有二十八年的气运了。

《封神演义》:闻仲到底该不该在外东征西讨?

诸君以为何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