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神演義》:聞仲到底該不該在外東征西讨?

作者:俠客說

《封神演義》裡面的聞仲可謂是商朝的肱骨之臣,在纣王朝廷中沒有一位大臣能有聞仲這般能力,也是纣王唯一一位心懷畏懼的大臣。畢竟聞仲是三朝元老、先王的托孤大臣、纣王的老師,而有聞仲不像其他大臣本事不夠,聞仲早年在截教學藝是截教女仙之首金靈聖母的徒弟,算是截教通天教主的嫡系傳人,是以也有極為高強的法術修為。很多人說,聞仲之于纣王類似于《隋唐演義》裡面靠山王楊林之于隋炀帝的作用,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隻不過,聞仲也和楊林一樣戎馬一生,沒多少時間是清閑的。這裡俠客君一直覺得,像聞仲就不應該在外面幫纣王東征西讨,因為小說第一回對聞仲的定位,他就不是一位武将。小說第一回裡是這麼說的“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是以看這裡的定位,聞仲就不應該是一個外出東征西讨的将領。

《封神演義》:聞仲到底該不該在外東征西讨?

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檔

那麼為什麼聞仲還經常在外征戰呢?因為聞仲确實有本事,他是個文武雙全的大臣,甚至單純論武力,聞仲還在黃飛虎之上。黃飛虎武力再強,也不過是凡人一個,但聞仲卻有法術,居然還有第三隻眼善識萬物。纣王朝中大臣,隻有聞仲有三隻眼,那是唯一的能力。但實際上,有些時候聞仲還真不該頻繁出征的,比如比幹死後,衆朝臣為比幹送葬恰逢聞仲征北海勝利班師回朝,聞仲看了摘星樓、鹿台等建築,又看了炮烙這種刑罰工具,小說裡說“三目交輝,隻急得當中那一隻神目睜開,白光現尺餘遠近”,然後馬上就命執殿官“鳴鐘鼓請駕”,而衆朝臣是什麼反應呢?小說裡說的是“百官大悅”。為何會“百官大悅”?因為這些年纣王在朝中倒行逆施,讓百官苦不堪言,聞仲回來了終于有個可以主持公道的人了。

聞仲征北海回朝後,馬上就向纣王上奏,陳上十策,這十策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夠上奏的。如果是纣王朝中其他人這麼做,恐怕多幾個腦袋也不夠纣王砍的,但是聞仲上奏,纣王即使不悅,也不敢把聞仲怎麼樣,沒奈何準了七件,隻有貶蘇後、斬費仲尤渾和拆鹿台纣王是不願意做的。聞仲看到這種情況還是直言進谏,說“此三事關系治亂之源,陛下不可不察,毋得草草放過”,直到後面,聞仲也怕落人口食,想着盡忠的名頭,這才沒有一直逼着纣王答應。隻不過,我們看小說的描寫,不難推斷,如果聞仲一直在朝中不出去打仗,那三件,聞仲恐怕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跟纣王提,直到纣王答應。話說那假妲己恐怕也不能把聞仲怎麼樣,畢竟聞仲道術高深,即使假妲己有妖術,也奈何不了聞仲。本來聞仲征北海勝利班師回朝,可以讓纣王朝中有一番新的氣象,可是這氣運真是不饒人,聞仲回朝不久,又有戰報傳來,東海反了平靈王。

《封神演義》:聞仲到底該不該在外東征西讨?

其實平靈王之反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聞仲當時與黃飛虎商議,也是說“元帥,今反了東海平靈王,老夫來與将軍共議:還是老夫去,還是元帥去”,是一種商量的口吻,黃飛虎就說:“末将去也可,老太師去也可,但憑太師主見。”結果聞仲又一次自告奮勇去平叛,隻是這一次平叛又讓纣王逼反了武成王黃飛虎。按照小說開頭的寫法,聞仲和黃飛虎一文一武是朝中重臣,黃飛虎造反那就真是了不得的事情。聞仲征平靈王回朝時,正好遇上黃飛虎反出朝歌這件事,聞仲還在殿上為黃飛虎說話,可見在聞仲眼裡黃飛虎絕對是位忠臣。試想一下,如果聞仲沒有去征讨東海平靈王,而是坐鎮朝中,恐怕黃飛虎也不會被逼反出朝歌。是以,東海平靈王造反,理應由黃飛虎前去征讨。

隻不過,作者卻是故意這麼寫,明明給聞仲定義為文官,與黃飛虎一文一武共鎮朝歌,卻偏偏又把聞仲派出去東征西讨。沒有聞仲在朝中,纣王倒行逆施根本就沒人能制得住。用小說裡的話來說,這恐怕就是天命,但是如果站在作者的立場來看,如果不把聞仲派出去東征西讨,這纣王的朝政還真不會那麼亂,肯定也不會在女娲到朝歌找纣王麻煩時,纣王隻有二十八年的氣運了。

《封神演義》:聞仲到底該不該在外東征西讨?

諸君以為何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