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余生最高级的活法,不是聚会,不是跳舞,不是养生,就1个字

作者:艺境

《道德经》中说:

“寡者,众之反也;

静者,躁之反也。”

意思是说:

一个人如果过度追求众多、复杂的事物,会导致心灵的混乱和疲惫。

而追求简约、稀少则能够使心灵保持清静和安宁。

一个人能否越来越好,关键在于自己是追求简单还是复杂。

外在的繁华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人可以在平静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活得越好。

所以,一个人越来越好的迹象是“寡”。

关注上方视频号,看见更多精彩内容

余生最高级的活法,不是聚会,不是跳舞,不是养生,就1个字

寡欲养心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散文家、美食家,他的诗文作品广为流传。

然而,他在做官时并不追求权位,而是选择了寡欲的生活方式。

袁枚在做官时历任多个职位,他并不热衷于权力和地位,而是更注重自己的文学创作和生活品质。

他常常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写诗作画,品尝美食,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引起了当时人们的关注和赞誉。

在做官十多年里,他始终保持着独立自主的精神,不随波逐流,不追名逐利。

后来,他选择了辞官,远离了朝廷是非,回到了江宁小仓山下的随园。

在随园中,他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每天投身于内心的平静世界中,享受着那份淡然又美好的心情。

袁枚的文学创作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

他的诗文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深入思考和感悟,而很少涉及名利。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散文则充满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余生最高级的活法,不是聚会,不是跳舞,不是养生,就1个字

有一句关于欲望的话:

“名望的滋味如此甘美,所以我们热爱与它有关的一切甚至死亡。”

这句话说出了人们对名望的追求,认为名望带来的滋味是如此甘美。

以至于人们愿意为它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

过度的欲望往往会导致人们走向祸害和灾难。

起心就会动念,当一个人减少对欲望的渴望时,内心就会安稳。

薛瑄有句话说的好:

“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

所以,做一个寡欲的人,欲望淡泊能够使心灵虚静,心灵虚静则气息清新,气息清新则理智明澈。

余生最高级的活法,不是聚会,不是跳舞,不是养生,就1个字

寡求养神

很喜欢一句话: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文学家李渔的生活理想,就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精神生活。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戏剧家、戏曲理论家、美学家。

他被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

他的一生充满了各种传奇故事。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不求名利、而求艺术真谛的精神。

他一生游历广泛,结交了许多文人雅士和达官贵人。

但他从不为权势所动,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李渔自幼聪慧,勤奋好学,精通诗文、戏曲、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

科举失败,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理论研究,成为了中国戏剧理论的奠基人。

他一生不求闻达于权贵,只愿在艺术领域追求真理和完美。

他注重艺术本身的魅力和价值,而非追求商业利益。

他的戏曲作品充满了思想性和艺术性,文学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很高。

但他并不追求票房的成功,而是更注重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内心体验。

李渔更重视精神上的富足,而非物质的享受和虚荣心。

余生最高级的活法,不是聚会,不是跳舞,不是养生,就1个字

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罗曼·罗兰曾说:

“精神不是任何人的仆从。我们才是精神的仆从。”

精神拥有独立性,就像只自由飞翔的小鸟一样,不应该被控制。

而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应该主动塑造和发展,如此的精神世界才能变得丰富多彩。

每个人都有一座内心的花园,而自己就是那位园丁。

别总等着外面的风来为你播种,雨来为你浇水。

人都应该去培养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被动接受外面的欢愉。

一个幸福的人,是拥有丰富的精神层面和独立的自我。

余生最高级的活法,不是聚会,不是跳舞,不是养生,就1个字

寡思养性

在明朝嘉靖年间,徐阶和孙承恩两位尚书不仅同朝为官,还居住得相当近。

徐阶的家中常常宾客如云,热闹非凡。

而孙承恩则性格内敛,更喜欢清静。

上朝完毕,回家后便闭门不出,享受着自己的独处时光。

有一天,孙承恩身穿朴素的布衣,在阳光明媚的院子里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专心地阅读着书籍。

这时,家中的仆人们在一旁窃窃私语,他们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还是传到了孙承恩的耳中。

仆人们议论道:

“同样是尚书,徐阶家的车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而我们家相公却连一个访客都没有,冷清得连鬼都不愿意来。

我们跟着他,又有什么前途可言呢?”

孙承恩听到这话,并没有生气或者责备,反而非常平静。

余生最高级的活法,不是聚会,不是跳舞,不是养生,就1个字

他招手让仆人们过来,温和地对他们说:

“你们如果觉得在我身边没有前途,那就去寻找属于你们自己的道路吧。

我一个人留在这里。”

孙承恩对此并没有过多内耗,从而养护自己的性情。

他性格内敛,不张扬,注重修养自己的内心。

后来,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包括:

《孙文简公瀼溪草堂集》《易卦通义》《华亭县志》,等等。

其中《孙文简公瀼溪草堂集》更是达到了58卷之多。

他的诗文深厚尔雅,而广受人们的赞誉。

有一句话说:

“过度的忧虑会使人变得软弱。”

孙承恩并没有因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而感到忧虑。

面对仆人的非议,他也是平和应对,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过度的思虑,会使人失去勇气,甚至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正确。

这在心理上会给人带来巨大的负担。

当一个人过度担心某些事情时,可能会感到无法承受这种压力,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少一点思量,多一点放松,才能有底气地做自己。

老子说: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人活在世上,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就不会有人和自己争。

委屈则求全,则是说在“寡”“少”中,寻求完整。

如此,做到寡欲、寡求、寡思,方能享受安宁。

希望你我都能秉持这种简朴的生活哲学,在寡之中,寻找内心的平静,成为一个淡然自在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