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首虞美人,后主李煜与纳兰性德的比试,孰优孰劣?

作者:谈诗论词

美好的记忆总是令人难忘,心情舒畅时可能喜欢与人分享,悲愁不堪处根本不愿提及。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经历过坎坷的人生,也遭遇过无数悲欢离合的事情,如果身边无人可述,就只能将那些悲愁和烦恼深藏心中。

一个人文采出众,深受世人敬仰,这到底是一件幸事,还是一种羁绊?或许您没有这种体验,可是古代一些才子却感受深刻。下面分享两首虞美人,后主李煜与纳兰性德的比试,孰优孰劣?

两首虞美人,后主李煜与纳兰性德的比试,孰优孰劣?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的词牌乃是双调56个字,共用4个韵,这首词中的“了、少,在、改”就是仄声的韵脚,“风、中,愁、流”则是平声韵脚。

同时每句都遵守平仄规律,读者可以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以及律诗中粘对的规定,自行分析其平仄关系。

两首虞美人,后主李煜与纳兰性德的比试,孰优孰劣?

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受到北宋朝廷的极大压力,作为末代皇帝,他沉溺声色、尽情享乐,又不断地给宋王室奉献金银贡物,以图幸存于江南。可是宋室很快就兵伐南唐,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并被解往宋京,从此便开启了阶下囚的生活,朝夕以泪洗面,这首词就写于此时。

李煜在身为俘虏的愁苦生活中,难耐美好时光,怕见春花秋月。往事重重,小楼昨夜东风吹来,才子便想起了难忘的春天。然而故国亡破,词人在春宵月下,无法忍受回忆故国的痛苦滋味。

两首虞美人,后主李煜与纳兰性德的比试,孰优孰劣?

在忧患的日子里,回忆以往的欢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却又欲罢不能。词人回想江南故国,雕栏玉砌依然如故,它们不知人间愁苦,可是此时的李煜怎能消受得了。

如今朱颜已改,愁不胜愁,愁思宛如春江潮水,词人抚今追昔,并对比过往的欢乐与当下的愁苦,强烈地怀念起往昔的故国风物。全文感慨深沉,表达自然,“不堪、应犹,只是、恰似”等虚词的合理运用,更使词作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加强。

两首虞美人,后主李煜与纳兰性德的比试,孰优孰劣?

虞美人 纳兰性德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这首词的韵脚与前一首的规律相同,“见、颤,过、涴”乃是仄声韵脚,“同、中,魂、裙”则是平声韵脚。再如首句的“澜、处、相”就是平仄平的顺序,读起来抑扬顿挫,颇有音韵之美。

次句“泪、人”则是仄平的顺序,又与首句形成“对”的关系;而第三句中的“凉、后、应”又是平仄平,与次句并未形成“粘”的关系,和律诗的粘对规律还是有所区别,所以初学者需要加以注意。

两首虞美人,后主李煜与纳兰性德的比试,孰优孰劣?

纳兰性德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清代才子,他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文武双全,重情重义。作为皇帝身边的侍卫,本来可以呼风唤雨,倍受世人羡慕,可是才子却对仕途毫无兴趣,反而更喜欢吟风弄月。这首词就展现出一对青年男女的幽会情景,传达出才子对美好爱情的赞美之意。

开篇以“曲阑深处”领起,又用“重相见”三字表明这对情侣并非萍水相逢,而是别后重聚,所以才会激动地泪颤。可是“凄凉”二字,又传达出他们克服了重重阻力,才终于得以幽会。月明星稀,良辰美景,本该尽情享受,可是他们又不得不匆匆别离,于是反而觉得“不胜清怨”。

两首虞美人,后主李煜与纳兰性德的比试,孰优孰劣?

无法相守,却又止不住思念之情,才子于是开始倾诉一腔深情,“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主人公自述分别后只觉得半生孤苦,夜深人静时辗转难寐,情到深处,枕上更是泪痕点点。涴(wò),浸染的意思,此处指泪水湿透了枕头。

结尾两句不忍卒读,主人公觉得最让人心动的一刻,便是那绘有折枝图案的彩色罗裙。罗裙的意象在古诗词中代表柔美、清纯的美人,作者不说内心深爱对方,而是采用以物写人的方法,含蓄地表达出无尽的思念,可谓技法高妙!

相比较而言,李煜的名篇描述了一位亡国君主的内心悲愁,读之令人感到震撼,更具有警示意味。纳兰的作品没有宏大的时代背景,描述的只是小我的精神世界,不过由于技法高超,也值得大家称赞。朋友们,请说说您的观点,到底孰优孰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