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物价通胀但房价通缩的时代即将来临

作者:重远投资观
物价通胀但房价通缩的时代即将来临

最近在网上看到大家在讨论水电燃气和高铁票涨价。并且我也看到很多博主把这个归结为房地产下行导致土地出让金收不进来,因此财政补贴退坡导致公共服务的价格上涨。

这个逻辑是对的,并且其逻辑和预测,我早在去年6月份就写在了下面这篇文章里面。

未来几年中产会以怎样的方式返贫

这篇文章由于多次被转发到各平台,在全网的总阅读量也过百万了。

从现在看,文中的预测已经一步步变为现实。

但预测本身并不是目的,根据预测去正确的决策,并达到利益最大化才是我们的目的。

因为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周期拐点,并且我们知道,我们的最终财富所得,主要并不来自于劳动积累,而更多来自于金融分配,而金融分配用更赤裸的说法,就是在金融幻象下对他人财富的收割。

去年我曾在知识星球收到过一个提问,说利用自己的金融认知去割他人韭菜,是否是不道德的。我忘了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了,但正如布林肯所说,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既然是非此即彼,那么我把这个金融周期中财富的隐秘转移过程解释清楚,让更多的人防止被割,应该就是做贡献了。

我们先说第一个结论:除非战争手段,否则,财富就是守恒的,财富只能被转移,不能被消灭。无论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

这个可能比较反直觉,比如去年至今,房价持续下跌,难道不是所有人的财富都缩水了吗?

但这个,只是庞氏和幻象。房价涨跌根本不重要,也不影响财富守恒,利用房价涨跌和债务周期,收割他人的劳动,才是收割者的真实。

财富的种类林林总总,但其唯一不变的本质则是,兑换和索取他人的劳动。所以,我们可以把国民劳动总量视为一个不变的财富量。

比如说我们有14亿人,假设有7亿人在参与劳动。我们就说每年的劳动产出是7亿人年。这个就是我们每年必然守恒的全部财富所得(为简化说明,暂且不考虑生产效率提升也就是GDP增长)。

而收割者的实质,就是在金融周期中隐蔽地从这7亿人年存量中转移尽可能多的劳动结余。

而这,就依靠建立在不变量7亿人年之上的资产市值幻象和债务庞氏来实现。

好了,我们现在开始解释。

假设有一个村子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总共10人,货币存量10万,货币流速=1,也就是每人每年平均赚1万元。

每人每年付出1人年的劳动,并通过劳动交换购买别人1人年的劳动,合情合理。

这时我们假设村里的小王想付出1人年的劳动换取他人2人年的劳动成果。

能做到吗?

能!

答案就在于增加债务,小王一年赚了1万,再借债1万,就可以购买他人2人年的劳动。

在这里,借债1万从金融名义上是向未来借债,但实际上未来和当下在物理上隔绝,未来的劳动无法转移到现在。所以现代金融上的规则就是新创造1万元的货币(债务创造货币)。导致村里的货币从10万变成11万。

由于小王通过借债购买了2人的劳动成果,但全村总共只有10人的劳动成果(财富守恒)。那么剩下9人付出了9人年的劳动,却只能换来8人年的劳动成果。

背后原因则是增加的1万货币,稀释了所有人的存款购买力。

所以他们感受到的,就是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总货币提升到11万,人均收入也变成1.1万。也就是小王借债1万可以购买1人年的劳动,但还债时的1万已经不值1人年了(此时1人年 = 1.1万)。

所以我们说,借债周期,小王因债务缩水而受益,但全村受损。

假设小王第二年开始还债,于是他只付出劳动但不消费他人的劳动,因此剩下9人可以消费10人的劳动成果。

背后原因则是小王还债1万使得总货币从11万又降回了10万。

那么在还债周期,居民在1.1万工资时存的钱,在小王还债后可以按1万去购买他人劳动。所以存款人获得了比自己劳动更多的财富。但财富依然是守恒的(10人年)

说到这里,我应该解释了财富为何守恒。以及借债和还债周期的财富隐形转移分配。存款人在借债期损失,在还债期获益,总体似乎不赚不亏,但这只是粗浅的第一层理解。

本质原因在于,借债和还债周期的转换并没那么快,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到债务庞氏。

第二层理解,我们再加上债务庞氏。

也就是,小王第一年借债第二年还债,但小李第二年借债第三年还债,小张第三年借债第四年还债。这样,就能维持债务规模不变。由于还债周期无限期后延,于是存款人群的损失(也就是他们感受到的通胀),变成了永久性损失。

当维持债务1万的规模不变,反映经济数据上,就是:

居民杠杆率=10%(1万债务/10万GDP)

这种情况存款人其实还能忍,因为损失一次后货币量又维持在11万不变了,后续就不损失了。

但真实情况下,债务不可能维持不变。

这就是我们就要说到的第三层,庞氏债务扩大。

由于小王借债会拉升货币总量,推升全村人的货币收入,所以第二年小李因为收入提升,敢于借债更多,可能就不是借1万而是2万。然后再次拉升货币总量和提升全村人的货币收入,导致后续接盘侠根据上涨的收入借入更多的债。

也就是说,债务规模扩大导致收入提升,收入提升导致债务愈加扩大。于是居民杠杆率稳步提升。

螺旋效应。

但从存款人的视角看,因为债务导致的货币量不断上升,会导致自己劳动赚来的存款不断缩水。

那么存款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财富,就不得不被迫加入借债者的行列。

而一旦他们开始行动,我们的收割也就可以由此展开。

因为所谓的收割真相,正在于普通大众不是通过数据而是通过现象,来决策他们自身的行为,于是我们就能通过现象来预判普通大众的思考方向和行为模式,来设计收割他们的方案。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预判他人的预判。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

当我们抢劫一个人,我们能获得最大的抢劫成果是什么?

就是这个人所有的劳动结余,或者说财富存量。

但如果我们通过金融抢劫,就不但能抢劫掉这个人所有的财富存量,还能抢劫掉他未来的劳动所得。

金融抢劫,比物理抢劫更加残酷,可以把韭菜连根拔起。

于是,20%的人占有80%财富的这种二八现象,将演变为20%的人占有120%的财富,而剩下80%的人占有20%的负债。

在房地产下行中,我们看到的是有些人沦为负资产,我们看不到的,是背后收割他们的收割者。因为财富依然是守恒的。

那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我们先看,存款人的思考逻辑是什么?

因为货币在债务庞氏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持续贬值,所以需要买房抗通胀。

通胀是啥?是物价上涨。但这只是从消费者的视角去看的,从交易的对手盘,也就是供给侧视角去看则是收入上涨。

比如,苹果售价上涨就是果农收入上涨,游泳培训班价格上涨就是游泳教练收入上涨,理发费用上涨就是理发师收入上涨。

而居民收入上涨,才是房价上涨的核心动力。

买房抗通胀,底层逻辑其实是买房抗收入上涨。

而房产的估值,则来自于收入的两个层面,一个是收入的绝对值,另一个是收入的增长预期。

比如说,如果收入维持不变,我们可以接受10倍的收入房价比(日本模式)。

如果收入每年增长5%,我们可以接受当下20倍的房价收入比。

如果收入每年增长10%,我们可以接受当下30倍的房价收入比。

究其原因,在于10%的收入增长,使得7年收入就能翻倍,也就是30倍房价收入比,其7年后的预期只有15倍。

或者我们可以总结为,房价的合理估值,是10倍预期房价收入比,而不是10倍的当下房价收入比。当预期收入增速越高,则可以接受更高的当下房价收入比。

由于当下房价,当下居民收入,对所有人都是明牌。所以收割者和韭菜对房产估值的核心分歧,就在于对居民未来收入增速的判断分歧之上。

那么收入上涨靠什么?靠货币增量,而货币增量则是靠债务增长。

我们去年统计过,近十年来,M2增量的95%以上是依靠债务。

物价通胀但房价通缩的时代即将来临

所以,什么结论?

那就是在债务扩张期,可以通过买房,升值,抵押,再买房,再升值,再抵押的炒房术去疯狂扩张资产负债表。从而赚到普通中产几辈子也赚不来的钱。下面这篇文章详细叙述了这种扩张赚钱方法。

当人们开始坚信货币贬值,镰刀就变换了它的方式

这些钱,正来自普通民众通胀的损失。我们把其称为正向收割。

但事情进行到这里只完成了收割的一半,因为我们赚的只是虚拟的房产市值,而市值仅由边际交易价格决定。我们还需把财富做实。

我们知道,成长股的全生命期的价格顶点,就在业绩增速下滑的那一刻。同理,房价的顶点,也就在居民收入增速下滑的那一刻(预期改变)。

而对居民收入增速下滑的判断,正是收割者和韭菜的区别。韭菜依靠经验和路径依赖,而收割者看债务扩张的停滞拐点。也就是下面这张图。

物价通胀但房价通缩的时代即将来临

居民杠杆率升势拐点,就是居民收入增速下滑拐点,因此也就是房价拐点。而我们也验证了和居民收入强相关的企业营收增速拐点,比如沪深300的营收,也证实了2022就是拐点。

由此,我们通过卖出房产完成了双向收割,债务扩张期正向收割存款人的存量财富,而债务收缩期则反向收割贷款人的未来财富。

当作为你对手盘的贷款人资不抵债之时,你就收割掉了他的存量(首付)和未来财富(贷款)。而社会总财富永远守恒。

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而非对勤奋的嘉奖。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水电燃气高铁涨价会导致通胀吗?

体现在数据上,会!

但由于这些涨价是补贴退坡造成的,对提升居民收入毫无作用。所以房价无法跟随通胀上涨。并且在居民收入不涨的情况下提高其必要生活成本,只会对其剩余的可选消费(买房等)造成更大的打击。

也就是,物价通胀,房价通缩!

后记: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确认房价的大周期拐点,验证居民债务,企业营收,以及高层的态度,花了近半年的时间。然后去年才开始多次劝告大家卖房。

很多人质疑上面的挤牙膏政策,殊不知这正是为了防止不明真相的韭菜涌入接盘的举措。

其目的只有一个,阶段性增加部分需求以推进房地产软着陆,避免系统性风险。

在此,我想对年轻人说的是什么呢?

不要被不良自媒体引诱接盘!

据我观察,在2022年之前,有相当多的炒房客累积了多套房产和庞大的债务,但因为认知缺陷,安全下车的不到20%。

他们正急需接盘侠。

所以会不断炒作新事件,引诱接盘,当接盘批量发生的时候,惨烈的时候也就快来了。

比如水电煤高铁涨价,说是引发通胀利于房价上涨,但补贴退坡和提升收入的良性通胀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它无法提升居民收入。

比如以旧换新或是政府购买开发商库存,对开发商当然是利好,但对二手房东就是利空。因为这些本质是把原本的流通市场之外的库存,改造后重新推向租赁市场流动。会加剧租赁的供给而打压租金价格。而租金则正是房价之锚。

如果再考虑到出生人口下滑的远期影响(长空即短空),时间优势则完全在购房人一侧。

所以,如果你是真实需求,把买房当消费,那么想买就买。如果是为了投资,那就大可不必了。

你不买房不借债,就没有人能收割你。

唯一的缺陷,就是你现在不接盘,以后就没有这么贵的房子给你接盘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