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普通人如何跑赢通胀?

作者:公众号记忆承载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投资人》

随着高铁水电燃气,各种涨价的消息越来越多,问这类话题的人也越来越多。

首先我们要正名,因为互联网上这些天对于通胀的说法基本上都是在胡扯。

我们过去的二十多年来,很多人根本没有相对幅度的涨价经验,如果刨除房价的话。

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一个学期的学费相当于学校保安一年的工资。

今天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一个学期的学费只相当于学校保安大半个月的工资。

教育本质上是人工费,保安也是人工费,难道过去的25年来,保安的人工大幅度跑赢教授的二十倍?

那还读什么书?都当保安去好了。

事实上保安根本就没有跑赢大学教授,而是这钱,有人出了。

25年前你读大学,那个学费是你出的,25年后你读大学,那个学费,是别人代出的,你出的那点学费,象征意义而已。

你去看看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的价格相对于他们的国民收入,就知道正常价格体系在什么段位了。

为什么?为什么经过25年,我们可以把高等教育的价格压这么低?

说到底,是卖地的钱在补贴。你看到的是一个经过补贴扭曲后的失真价格。

所以当下这不是通胀,这只是价格在回归,回归本来的样子,回归没有补贴时的样子。

如果你经历过25年前的相对物价,你经历过那个没有卖地补贴时代的物价,你就知道正常的相对价格应该是什么。

25年前,卖地还不流行的年代里,很多由全民共同承担的开支,比如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

这一切,在过去的25年里,绝对价格上涨缓慢,相对于国民收入的相对比例价格甚至反跌,这个奇特的现象,是依靠过去25年中,那些买房的人掏空六个钱包,他们加杠杆,通过买地来完成转移支付的。

那么当这些人不买房了,没有钱去补贴了,自然又会回到25年前,全民共同承担的价格比例上去。

所以说,这部分提问的人,来问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跑赢价格补贴的消失。

明白这句话么?

如果只是要跑赢工业品,那不需要你做什么,只要工业越来越发达,工业品的价格自然会降低,就像你的工资会涨,电脑的价格会降。

但是,如果你要跑赢别人的劳动价格,那只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就是过去25年里你看到的,少数人掏空六个钱包,转移支付补贴给你了。你不是跑赢的,是被补贴赢了。

第二种,你就不能是普通人。

因为你是个人,人家也是人,你的价值要赢过别人,那你说怎么做?你当然要提供相对优势呀。

要么你有资本优势,你可以够得上高门槛的稀缺性的资产;要么你具备才能优势,俗称你的价格上涨就是比人家快嘛。

什么叫普通人?

43岁时的奥巴马,就叫普通人,那一年,他刚刚还清大学时的助学贷款。

这一年,他知不知道曼哈顿直面中央公园的房子具备稀缺性?

知道,没钱。

那怎么办呢?怎么跑赢别人的劳动价格呢?很简单,4年后,他当了总统,就跑赢了嘛。

奥巴马如果运气不好,没当总统,像他哈佛的同学们,如果不是富二代,大家都是要熬到43岁才能还清读书时借的钱,此外还要生活,还要养老,还要医疗,还要抚养孩子。

你去看美国中产家庭过的什么日子?就这种日子呀,一代人去世后身无余财。下一代子女们重头再来,也要还助学贷款还到43。

这就是普通人呀,你的劳动要支付别人的劳动,怎么会有剩余呢?

美国人富了一百多年了,大多数普通人不都是这么一代代身无余财过日子的么?

谁家像秦始皇一样,动辄有六世之余烈?你家什么成分?地主啊?

所以你发现你问的问题的实质了么?

你问的是一个普通人能完成的事情么?

你问的是一个当了总统之后的奥巴马才能完成的事情,而不是一个没当总统前的奥巴马,能完成的。

比如,我们有读者问,自己有且仅有一套房产,还是非核心城市,或者核心城市非核心地段,房贷也没还完,房价也跌了很多,手头也没啥积蓄。

想要随着逐步的放开,向上置换,换到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高产品力的房子里去,无奈,像卖草鞋时的刘备一样,囊中羞涩。

这时候偏又没有一个杀猪的小弟张飞出来凑趣,说一句俺颇有家资,愿意助公。

说到底,有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

因为在任何一个领域,你都不是专家。

你得成为47岁时的奥巴马,而不是43岁时的奥巴马,前者当了总统,后者只是一个平凡的大学毕业生。

如果你非要指望自己在不懂的前提下赚钱,那就是《我的阿勒泰》剧中的广东仔。

懂这个东西,不是别人说了两句,你听到了就懂了。

王阳明对懂有过明确的定义,知行合一。你做到了,你就懂了。

几个月之前,我完整地预测过房地产的路径,完整版太长了放不下,我这里可以摘出已经发生的前面几个步骤的简略说明:

放开限购(大部分已落地,剩余几个进行中);

放开限价,甚至在大城市里,直接下场大规模收购打五折后的房子作为供外来人口的租赁用房(预期进行中);

美联储不会那么快降息,所有指望他们快速降息的房东一旦发现大洋彼岸遥遥无期,心态就会崩,利用这种规模性的人心效应,你会打压出一个非常让你惊喜的毛刺价格,就像石油宝穿仓一个道理,以这个价格拿到毛刺,将是你最大的利润来源(大部分场景已经进行中);

一旦市场进入右侧交易形态,你以穿仓价格拿到的三核产品(核心城市核心地段高产品力),别的不说,那根穿仓之后的毛刺这个巨大的利润,你已经吃到了。

看到了么?我们愣是可以把一个长线的品种做出短线交易的风格。

但只适合于有大量闲置资金的人,在不加杠杆的前提下,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手法,去操作。

那这种人是普通人么?

这件事的本质,就跟灾年的时候,黄世仁跟杨白劳说,你们家的水田,我可以收购。

你家的旱田我不要,你自己留着,你把水田卖给我,我给你几袋粮食,可以让你在青黄不接时过渡。

问题是,你反过来,把角色对调,黄世仁轻易能做到的,杨白劳也能么?

杨白劳可不可能跟张白劳说,把你们家水田卖给我,我给你几袋粮食让你过渡?

不可能。

杨白劳自家也没有余粮。

所以土地兼并历来就是这么一个过程,经过几个周期,总有青黄不接的时候,水田就会往地主手里聚拢。

当然,这不是说杨白劳就被欺负了,也没有,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旱田,盐碱地这些,最后还是会留在杨白劳手里,地主也不想要。

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件事的发生是有前提的。

首先黄世仁很有钱,其次他也很有经验,这样的周期他经历很多轮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就是另一个领域的巴菲特。

巴菲特是什么?就是专家。而且是阿凡提与巴依老爷合体后的专家。

你看动画片,代表智慧的阿凡提总是和代表资本的巴依老爷作对,现实中,两者往往是结合的。

巴菲特这个美版黄世仁,既是阿凡提,也是巴依老爷。

所以我们来想一想,究竟什么是通胀?

站在个体的角度,你觉得通胀是害虫,因为像沙漏一样,窃取了你的劳动果实。

但是站在经济学的视角下,适度的通胀是好东西,只有你发现你的口袋漏了一个小洞,你不花钱,钱也会逐渐流逝的时候,你才会怎样?

你才会花钱,你才会消费。

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企业有了收入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你才有继续赚钱的机会,这是良性循环。

所以发现了么?

对抗通胀本质上是什么行为?

是恶意行为。

你试图恶意对抗通胀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

那什么是普通人?

普通人就是大多数人。

如果大多数人都采取恶意对抗的行为,其结果一定是不好的。

就像一个人偷偷补课,他提高了分数,他成就了自己,大多数人一起补课,只是提高了分数线。

所以普通人试图恶意跑赢通胀,这是一个荒诞的想法。

跑赢通胀实际上是想要跑赢别人的劳动价格,是想要不劳而获,是想要骑在人家头上拉屎。

那这是什么行为?这是一种蝗虫行为,一片良田里有几只蝗虫不要紧,吃不了多少,黄世仁这只蝗虫再胖,人数有限。

要是田里遍地蝗虫,那是什么?那是蝗灾。

白鹿原一千年了,不也就白鹿两家大户么?如果家家都是大户,都跑赢了别人的劳动,白鹿原上谁劳动?印度人去劳动么?

所以别瞎想,作为普通人,要放下妄念,要有善念。

要知道只有自己迎合通胀,拥抱通胀,才能有利于消费,有利于就业,最终,有利于自己。

俗称你劳动,我劳动,我们彼此交换劳动,不劳动,不得食,这就是我们的一生。

这个觉悟,你必须要有。

那有人问我,我就是没有觉悟,我就是要恶意对抗通胀,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那你就不能是普通人。

你得成为一个专家,你是什么领域的专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是。

巴菲特跑赢了通胀,金庸也跑赢了通胀,梅兰芳还是跑赢了通胀,他们并不在同一个领域里。

但是,他们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掌握了一般规律意义上的学习方法,如何成为专家的方法。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投资人》

普通人如何跑赢通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