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作者:陈词a

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役,秦基伟将军作为主要指挥官,在这场战役中彰显出了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然而,战争的残酷面孔并没有磨灭秦基伟对上甘岭的眷恋。几十年过去了,当再次踏上朝鲜土地时,上甘岭依旧是他最想去的地方。这份执着的眷恋之情,又蕴藏着怎样的故事呢?那场战役到底留下了怎样的伤痕,让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如此难以忘怀?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血腥的战争,艰难的抉择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朝鲜人民军在38线以北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土上发动了对南韩的进攻。战争一开始,朝鲜人民军凭借人多势众的优势,占领了大片国土。然而,美国参战后,形势迅速逆转。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1950年9月,裨阳之战爆发,朝鲜陆军坚持了两个多星期的顽强抵抗,却最终在美军的猛烈炮火下节节败退。10月中旬,美军攻占平壤,朝鲜战局陷入了最危急的时刻。眼看朝鲜即将全线溃败,苏联和中国不得不考虑是否应当直接介入这场战争。

当时的形势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朝鲜战败,美军有可能直逼中朝边境,对新中国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在反复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不能放任朝鲜阵地失守,必须直接参战。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新中国刚刚走过内战阶段,百废待兴,经济状况极为薄弱。与之相比,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武器装备远比中国先进。然而,毛主席明白,这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正义战争,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次重大考验。在"能打自己打,打不动找人打"的信念支撑下,志愿军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横渡鸭绿江,开启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上甘岭位于朝鲜半岛中线,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控制了这里,就控制了整个朝鲜战场的主动权。由于地势险要,双方将其视作不可轻易放弃的要地。一旦失守,必将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因此,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上甘岭成为了一片硝烟弥漫的热土,双方在这里争夺激烈,伤亡惨重。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不倒的丰碑,书写辉煌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拉开序幕。这一役中,双方展开了殊死较量,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地区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战斗异常激烈,曾一度陷入胶着状态。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作为主力之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最初防守阵地时不免有些骄傲自满,认为敌人的攻势并不可怕。然而美军的炮火太过猛烈,第45师不久就陷入了苦战。师长崔建功不得不向上级指挥部求援,秦基伟镇定地告诉他"不要慌,丢了就再夺回来"。这句话给予了崔建功极大的鼓舞。

尽管双方均伤亡惨重,但是人民志愿军展现出了不畏艰险的英勇顽强。上甘岭阵地虽然数次易手,但每当被"联合国军"夺去,志愿军总是英勇顽强地再次反击夺回。美军虽然拥有先进武器装备,享有绝对的制空权和火力优势,但人民志愿军凭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视死如归的英勇决心,最终让范弗里特吃尽了苦头。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上甘岭战役持续了整整43天,双方展开了9000多次巷战。最终在1952年11月26日,范弗里特被迫下令撤退,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压倒性优势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彻底胜利。"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失利,使得整个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了志愿军手中,范弗里特也为此被免去了指挥权。

在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第39军63师在战斗中伤亡惨重,战后编为"老子军"。第40军120师在这一役中光荣牺牲,永垂不朽。第38军112师在上甘岭阵地拼死坚守,其残部被编为"铁军师"。数以万计的志愿军将士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这座不朽丰碑。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上甘岭战役,虽然只是在一小片区域内展开的激战,但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掌握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主动权。在随后的战斗中,中国志愿军不断压境,最终将"联合国军"赶至三八线一带,为停火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志愿军在战斗中所展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精神,被后人称为"上甘岭精神"。它凝聚着对祖国的赤诚热爱、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以及永不言败的韧劲顽强。"上甘岭精神"成为了激励无数中华儿女永垂不朽的宝贵精神财富。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铁骨铮铮,百折不挠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不久,秦基伟便被指派统帅这场关系重大的战役。之所以选中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朝鲜战场上体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

1951年7月,秦基伟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参加了猪里古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秦基伟身先士卒,亲自实地侦查阵地,制定精密的作战计划。凭借着精心部署,39军不仅成功阻止了"联合国军"的进攻,还给予其沉重打击。此役后,秦基伟被解放军总部评为"善于战斗、指挥有方"。

借助在猪里古一役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中也体现出了过人的指挥才华。凭借着对地形的精准把握,他将主力调集至关键地区,使得防守阵地坚如磐石,令敌人无法轻易攻破。与此同时,他又巧妙运用"吸打打、吸打打"的战术,诱使敌人深入陷阱,待其疲于奔命之际,再予以猛烈反击。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在上甘岭阵地易手的关键时刻,秦基伟亲自前往指挥部,反复巡视阵地,确保部署到位。每当前线阵地告急,他就迅速调兵遣将,及时渡解危机。就连外出视察时,他也能够随时接到最新战况汇报并作出决策。秦基伟的英明指挥,极大程度上确保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除了出色的指挥才能,秦基伟更以其人文关怀赢得了将士们的爱戴。在他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部队官兵在恶劣环境下的生活状况。譬如有一次,秦基伟路过一个官兵宿营地,看到他们正裹着被单取暖,不禁感叹"真是太冷了"。第二天,他就立即向上级申请发放更多御寒用品。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下,秦基伟时常对战士们予以鼓励。有一次,他看到一个伤员还在战斗,不禁语重心长地说:"你身上的伤口告诉我,你是个好战士。"伤员听到这番话,虽然身体还很虚弱,却依然含笑点头。秦基伟的这番话无疑给予了战士莫大的鼓舞。

就连那些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秦基伟都十分怀念。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在阵地上看到了许多尸体,这些都是好同志,都是宝贵的生命。"这些挚爱有加的话语,无不展现出秦基伟对手下官兵的真挚关爱。正是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让秦基伟赢得了全军上下的拥戴和爱戴,从而确保了这场战役的顺利进行。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一支笔书写历史,一颗心怀家国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秦基伟有一个独特的习惯,那就是笔耕不辍,每日记录下战场上的点点滴滴。这一习惯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秦基伟还是一名普通士兵,在部队就养成了写日记的爱好。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起初,秦基伟写日记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但随着岁月流逝,他的日记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在内战时期,秦基伟的日记开始记录战场经历,详细叙述作战过程。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他的日记不仅涵盖了战斗场景,更有了对大局的思考和洞见。

秦基伟的日记用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上甘岭一役的残酷场景。他写道:"炮火像暴风雨一般倾泻而下。弹雨穿过草梗,在地上掀起一阵阵尘土。""一块熟红的肉……应该是被炮弹击中而飞出来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笔墨,将战场的血腥惨状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与此同时,秦基伟的日记也记录下了中国军人在恶劣环境下坚持战斗的顽强意志。比如有一次,他见到一群伤员在跋涉艰难时,不禁写下"他们的伤口在冒热气,他们的脸上毫无痛苦之色,更无谁有喊疼"的场景。战士们的坚韧不屈在文字中栩栩如生。

不仅如此,秦基伟的日记还描述了朝鲜当地居民对志愿军的友好态度。他写道一位朝鲜母亲"一手拿着一只筐,一手牵着孩子,亲切地对我们说:'辛苦了,同志们!'真是好人家啊!"还有朝鲜父老曾给予他们食物和棉衣,以度过严寒。这些温馨的细节,折射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革命友谊。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从秦基伟的日记中,不难看出他对人民军队和祖国的无尽热爱。有一段,他写道"今天,连里一个平凡的战士对我说:'我们一定要把美帝国主义分子赶出朝鲜,为了新中国的尊严,不惜一切代价!'我为之感动。"作为军人,秦基伟也常常在日记里流露出自己的家国情怀。

而且,秦基伟还将抗美援朝置于一个更大的历史视角中加以审视。他在日记中写到"我们战胜了横扫整个亚洲的美国侵略者,粉碎了它们的狂妄自大,这将载入中国军队的光荣史册"。可见,秦基伟清楚地意识到,抗美援朝不仅关乎朝鲜的命运,更关乎中华民族的尊严,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次重大考验。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正是凭借着这一支会战书写历史的笔,秦基伟将自己的战地生活和所见所闻娓娓道来,生动再现了那段屡遭艰险却熠熠生辉的革命岁月。而一颗怀家怀国的赤子之心,也让他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在战火纷飞中矢志不渝。

一狼之师,铸就不朽

在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未止步于此,而是接连发起了猛烈的反攻,将"联合国军"一直压境至三八线一带。在这场大规模反攻行动中,第39军63师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第39军63师原本只是一支编制单薄的军师,曾在上甘岭战役中伤亡惨重,因此被人戏称为"老子师"。然而,就在随后的作战行动中,这支"老子师"却以其超乎寻常的英勇表现,赢得了"一狼之师"的美誉。

1953年3月,第39军63师奉命参与围攻"钢锥阵地"的战役。"钢锥阵地"素有"小钢锯ridge"之称,地形极为险峻,是"联合国军"防线上的一大要隘。美军将其视为不可攻克的堡垒,并严阵以待。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为了击溃"钢锥阵地",中国人民志愿军精心部署,动员了大量兵力投入战斗。第39军63师就被派往攻克该阵地的最高点"拉斯维加斯阵地"。这一阵地名不虚传,遍布铁丝网、地雷和火力点,防御工事极为坚固。

在接到命令后,63师师长张文光迅速作出部署。他将师里仅剩的700余人分成3个纵队,决定采取"内外夹击"的方式,争取以最少的伤亡夺取阵地。

3月27日凌晨2时,经过一夜的炮火准备,63师官兵摸黑爬上"拉斯维加斯阵地"进行突击。一上来就遭到了美军的狂轰滥炸,63师伤亡惨重。但官兵们咬紧牙关,勇往直前,终于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第二道防线的阻力更大,铁丝网和地堑如同钢铁蛛网般纵横交错。63师官兵殊死拼搏,终于在天将放晓时突破了重重阻碍,占领了"拉斯维加斯阵地"的制高点。此时,他们的弹药已经消耗殆尽,身上的伤口也在流血。

就在63师官兵以为能够暂时喘口气时,一股美军增援部队突然杀了过来,向他们发起疯狂反扑。双方陷入了白刃格斗,枪炮和手榴弹此起彼伏。63师官兵抛弃最后一丝生存的希望,拼尽全力与敌人肉搏。

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想去哪里?秦:我想去五圣山的上甘岭

经过近5个小时的殊死搏斗,占领"拉斯维加斯阵地"目标终于达成。但整个63师仅存不到200人,其余均阵亡或负伤。张文光师长亲自用手搬运伤员,被炮火击伤。

结尾

在这场战役中,63师展现出的顽强拼搏精神令人震撼。他们对阵地的执着占领,使得"钢锥阵地"陷入了重围。不久后,该阵地彻底失守,被志愿军攻陷。63师虽遭重创,却以其不世骁勇铸就了永垂不朽的功勋。从此,这支原本默默无闻的"老子师"就被人尊称为"一狼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