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作者:陳詞a

這句話背後隐藏着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争中最慘烈的一役,秦基偉将軍作為主要指揮官,在這場戰役中彰顯出了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然而,戰争的殘酷面孔并沒有磨滅秦基偉對上甘嶺的眷戀。幾十年過去了,當再次踏上北韓土地時,上甘嶺依舊是他最想去的地方。這份執着的眷戀之情,又蘊藏着怎樣的故事呢?那場戰役到底留下了怎樣的傷痕,讓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将軍如此難以忘懷?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血腥的戰争,艱難的抉擇

1950年6月25日,北韓戰争爆發。這場戰争的導火索是北韓人民軍在38線以北的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土上發動了對南韓的進攻。戰争一開始,北韓人民軍憑借人多勢衆的優勢,占領了大片國土。然而,美國參戰後,形勢迅速逆轉。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1950年9月,裨陽之戰爆發,北韓陸軍堅持了兩個多星期的頑強抵抗,卻最終在美軍的猛烈炮火下節節敗退。10月中旬,美軍攻占平壤,北韓戰局陷入了最危急的時刻。眼看北韓即将全線潰敗,蘇聯和中國不得不考慮是否應當直接介入這場戰争。

當時的形勢對中國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北韓戰敗,美軍有可能直逼中朝邊境,對新中國的安全構成巨大威脅。毛澤東上司下的中共中央在反複權衡利弊後,最終決定不能放任北韓陣地失守,必須直接參戰。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新中國剛剛走過内戰階段,百廢待興,經濟狀況極為薄弱。與之相比,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武器裝備遠比中國先進。然而,毛主席明白,這是一場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尊嚴的正義戰争,是新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首次重大考驗。在"能打自己打,打不動找人打"的信念支撐下,志願軍抱着視死如歸的決心,橫渡鴨綠江,開啟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上甘嶺位于北韓半島中線,地理位置至關重要。控制了這裡,就控制了整個北韓戰場的主動權。由于地勢險要,雙方将其視作不可輕易放棄的要地。一旦失守,必将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是以,在随後的幾個月裡,上甘嶺成為了一片硝煙彌漫的熱土,雙方在這裡争奪激烈,傷亡慘重。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不倒的豐碑,書寫輝煌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拉開序幕。這一役中,雙方展開了殊死較量,志願軍和"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地區遭受了慘重的損失。戰鬥異常激烈,曾一度陷入膠着狀态。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作為主力之一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5師,最初防守陣地時不免有些驕傲自滿,認為敵人的攻勢并不可怕。然而美軍的炮火太過猛烈,第45師不久就陷入了苦戰。師長崔建功不得不向上級指揮部求援,秦基偉鎮定地告訴他"不要慌,丢了就再奪回來"。這句話給予了崔建功極大的鼓舞。

盡管雙方均傷亡慘重,但是人民志願軍展現出了不畏艱險的英勇頑強。上甘嶺陣地雖然數次易手,但每當被"聯合國軍"奪去,志願軍總是英勇頑強地再次反擊奪回。美軍雖然擁有先進武器裝備,享有絕對的制空權和火力優勢,但人民志願軍憑借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和視死如歸的英勇決心,最終讓範弗裡特吃盡了苦頭。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持續了整整43天,雙方展開了9000多次巷戰。最終在1952年11月26日,範弗裡特被迫下令撤退,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壓倒性優勢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徹底勝利。"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失利,使得整個戰争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了志願軍手中,範弗裡特也為此被免去了指揮權。

在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第39軍63師在戰鬥中傷亡慘重,戰後編為"老子軍"。第40軍120師在這一役中光榮犧牲,永垂不朽。第38軍112師在上甘嶺陣地拼死堅守,其殘部被編為"鐵軍師"。數以萬計的志願軍将士壯烈犧牲,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這座不朽豐碑。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雖然隻是在一小片區域内展開的激戰,但卻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它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标志着中國人民徹底掌握了抗美援朝戰争的主動權。在随後的戰鬥中,中國志願軍不斷壓境,最終将"聯合國軍"趕至三八線一帶,為停火談判創造了有利條件。

而志願軍在戰鬥中所展現出來的頑強拼搏精神,被後人稱為"上甘嶺精神"。它凝聚着對祖國的赤誠熱愛、視死如歸的英勇氣概,以及永不言敗的韌勁頑強。"上甘嶺精神"成為了激勵無數中華兒女永垂不朽的寶貴精神财富。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鐵骨铮铮,百折不撓

上甘嶺戰役打響後不久,秦基偉便被指派統帥這場關系重大的戰役。之是以選中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在北韓戰場上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指揮才能。

1951年7月,秦基偉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參加了豬裡古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秦基偉身先士卒,親自實地偵查陣地,制定精密的作戰計劃。憑借着精心部署,39軍不僅成功阻止了"聯合國軍"的進攻,還給予其沉重打擊。此役後,秦基偉被解放軍總部評為"善于戰鬥、指揮有方"。

借助在豬裡古一役中積累的豐富經驗,秦基偉在上甘嶺戰役中也展現出了過人的指揮才華。憑借着對地形的精準把握,他将主力調集至關鍵地區,使得防守陣地堅如磐石,令敵人無法輕易攻破。與此同時,他又巧妙運用"吸打打、吸打打"的戰術,誘使敵人深入陷阱,待其疲于奔命之際,再予以猛烈反擊。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在上甘嶺陣地易手的關鍵時刻,秦基偉親自前往指揮部,反複巡視陣地,確定部署到位。每目前線陣地告急,他就迅速調兵遣将,及時渡解危機。就連外出視察時,他也能夠随時接到最新戰況彙報并作出決策。秦基偉的英明指揮,極大程度上確定了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

除了出色的指揮才能,秦基偉更以其人文關懷赢得了将士們的愛戴。在他的日記中,詳細記載了部隊官兵在惡劣環境下的生活狀況。譬如有一次,秦基偉路過一個官兵宿營地,看到他們正裹着被單取暖,不禁感歎"真是太冷了"。第二天,他就立即向上級申請發放更多禦寒用品。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下,秦基偉時常對戰士們予以鼓勵。有一次,他看到一個傷員還在戰鬥,不禁語重心長地說:"你身上的傷口告訴我,你是個好戰士。"傷員聽到這番話,雖然身體還很虛弱,卻依然含笑點頭。秦基偉的這番話無疑給予了戰士莫大的鼓舞。

就連那些在戰争中陣亡的将士,秦基偉都十分懷念。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在陣地上看到了許多屍體,這些都是好同志,都是寶貴的生命。"這些摯愛有加的話語,無不展現出秦基偉對手下官兵的真摯關愛。正是這種高尚的人格魅力,讓秦基偉赢得了全軍上下的擁戴和愛戴,進而確定了這場戰役的順利進行。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一支筆書寫曆史,一顆心懷家國

在抗美援朝戰争期間,秦基偉有一個獨特的習慣,那就是筆耕不辍,每日記錄下戰場上的點點滴滴。這一習慣始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當時秦基偉還是一名普通士兵,在部隊就養成了寫日記的愛好。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起初,秦基偉寫日記的目的很簡單,隻是為了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但随着歲月流逝,他的日記也逐漸發生了改變。在内戰時期,秦基偉的日記開始記錄戰場經曆,詳細叙述作戰過程。到了抗美援朝戰争時,他的日記不僅涵蓋了戰鬥場景,更有了對大局的思考和洞見。

秦基偉的日記用樸實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了上甘嶺一役的殘酷場景。他寫道:"炮火像暴風雨一般傾瀉而下。彈雨穿過草梗,在地上掀起一陣陣塵土。""一塊熟紅的肉……應該是被炮彈擊中而飛出來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筆墨,将戰場的血腥慘狀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與此同時,秦基偉的日記也記錄下了中國軍人在惡劣環境下堅持戰鬥的頑強意志。比如有一次,他見到一群傷員在跋涉艱難時,不禁寫下"他們的傷口在冒熱氣,他們的臉上毫無痛苦之色,更無誰有喊疼"的場景。戰士們的堅韌不屈在文字中栩栩如生。

不僅如此,秦基偉的日記還描述了北韓當地居民對志願軍的友好态度。他寫道一位北韓母親"一手拿着一隻筐,一手牽着孩子,親切地對我們說:'辛苦了,同志們!'真是好人家啊!"還有北韓父老曾給予他們食物和棉衣,以度過嚴寒。這些溫馨的細節,折射出志願軍與北韓人民之間的革命友誼。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從秦基偉的日記中,不難看出他對人民軍隊和祖國的無盡熱愛。有一段,他寫道"今天,連裡一個平凡的戰士對我說:'我們一定要把美帝國主義分子趕出北韓,為了新中國的尊嚴,不惜一切代價!'我為之感動。"作為軍人,秦基偉也常常在日記裡流露出自己的家國情懷。

而且,秦基偉還将抗美援朝置于一個更大的曆史視角中加以審視。他在日記中寫到"我們戰勝了橫掃整個亞洲的美國侵略者,粉碎了它們的狂妄自大,這将載入中國軍隊的光榮史冊"。可見,秦基偉清楚地意識到,抗美援朝不僅關乎北韓的命運,更關乎中華民族的尊嚴,是新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首次重大考驗。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正是憑借着這一支會戰書寫曆史的筆,秦基偉将自己的戰地生活和所見所聞娓娓道來,生動再現了那段屢遭艱險卻熠熠生輝的革命歲月。而一顆懷家懷國的赤子之心,也讓他對祖國和人民無限熱愛,在戰火紛飛中矢志不渝。

一狼之師,鑄就不朽

在上甘嶺戰役取得勝利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并未止步于此,而是接連發起了猛烈的反攻,将"聯合國軍"一直壓境至三八線一帶。在這場大規模反攻行動中,第39軍63師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第39軍63師原本隻是一支編制單薄的軍師,曾在上甘嶺戰役中傷亡慘重,是以被人戲稱為"老子師"。然而,就在随後的作戰行動中,這支"老子師"卻以其超乎尋常的英勇表現,赢得了"一狼之師"的美譽。

1953年3月,第39軍63師奉命參與圍攻"鋼錐陣地"的戰役。"鋼錐陣地"素有"小鋼鋸ridge"之稱,地形極為險峻,是"聯合國軍"防線上的一大要隘。美軍将其視為不可攻克的堡壘,并嚴陣以待。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為了擊潰"鋼錐陣地",中國人民志願軍精心部署,動員了大量兵力投入戰鬥。第39軍63師就被派往攻克該陣地的最高點"拉斯維加斯陣地"。這一陣地名不虛傳,遍布鐵絲網、地雷和火力點,防禦工事極為堅固。

在接到指令後,63師師長張文光迅速作出部署。他将師裡僅剩的700餘人分成3個縱隊,決定采取"内外夾擊"的方式,争取以最少的傷亡奪取陣地。

3月27日淩晨2時,經過一夜的炮火準備,63師官兵摸黑爬上"拉斯維加斯陣地"進行突擊。一上來就遭到了美軍的狂轟濫炸,63師傷亡慘重。但官兵們咬緊牙關,勇往直前,終于突破了敵人的第一道防線。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第二道防線的阻力更大,鐵絲網和地塹如同鋼鐵蛛網般縱橫交錯。63師官兵殊死拼搏,終于在天将放曉時突破了重重阻礙,占領了"拉斯維加斯陣地"的制高點。此時,他們的彈藥已經消耗殆盡,身上的傷口也在流血。

就在63師官兵以為能夠暫時喘口氣時,一股美軍增援部隊突然殺了過來,向他們發起瘋狂反撲。雙方陷入了白刃格鬥,槍炮和手榴彈此起彼伏。63師官兵抛棄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拼盡全力與敵人肉搏。

1986年秦基偉訪朝,金日成問想去哪裡?秦:我想去五聖山的上甘嶺

經過近5個小時的殊死搏鬥,占領"拉斯維加斯陣地"目标終于達成。但整個63師僅存不到200人,其餘均陣亡或負傷。張文光師長親自用手搬運傷員,被炮火擊傷。

結尾

在這場戰役中,63師展現出的頑強拼搏精神令人震撼。他們對陣地的執着占領,使得"鋼錐陣地"陷入了重圍。不久後,該陣地徹底失守,被志願軍攻陷。63師雖遭重創,卻以其不世骁勇鑄就了永垂不朽的功勳。從此,這支原本默默無聞的"老子師"就被人尊稱為"一狼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