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技术突破叠加资本涌入 自动驾驶市场化进程提速

作者:江苏经济报

5月15日,百度Apollo在武汉智行谷举办的Apollo Day 2024活动上,全球首发了创新性的Apollo ADFM。据介绍,这是一款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的大模型技术,能够将安全性标准提升至人类驾驶员的10倍以上,并应对城市中复杂多变的交通场景。在业内人士看来,Apollo ADFM的问世,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迈入了新的里程碑。

对于自动驾驶行业来说,2024年无疑是热闹非凡的一年,不仅在技术层面突飞猛进,而且在资本市场上也一扫此前的沉寂,亿元级融资频发。技术突破叠加资本涌入,自动驾驶的市场化有望在短期内实现。然而,在从业者看来,“自动驾驶应用最大的阻碍,既非技术,更非资金,而是人心”。

技术突破叠加资本涌入 自动驾驶市场化进程提速

行业融资再现盛景

“前几年是求爷爷告奶奶都拉不来融资,今年已经有三家企业上门来谈合作了。”南京某自动驾驶数据服务公司合伙人杨宏羽认为,行业已经度过融资“冰川期”,有了充足的“弹药”支持,自动驾驶市场化周期将大幅缩短。此前数年,“融资难”问题是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共同面临的困境,国际上,Embark、Locomation、Quanergy等多家知名自动驾驶公司宣布破产或倒闭;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在2021年创下129起融资870亿元的峰值后,融资情况便呈现连年下滑的趋势。

进入2024年以后,自动驾驶行业突然热闹了起来,亿元级的融资似乎成了“行业标配”。5月15日,有消息显示,自动驾驶AI数据服务提供商柏川数据宣布完成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由同创伟业、相城金控参与投资。柏川数据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数据服务的科技研发和人才团队的持续建设,持续打造智驾数据底座。

柏川数据并非个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4月,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就公开了17起重要投融资事件,毫末智行、苇渡科技、寅家科技、此芯科技均获得亿元规模的融资,当月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超15亿元。其中,苇渡科技获得的1.1亿美元B轮融资,也成为当月单笔融资最大金额。前不久,英国人工智能公司Wayve完成的10.5亿美元C轮融资,则成为今年自动驾驶行业最大融资。

与此同时,自动驾驶行业还出现了排队上市的盛况。今年以来,业内已有黑芝麻智能、地平线、纵目科技赴港IPO,另有小马智行选择赴美上市。4月29日,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其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一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投资自动驾驶。在业内人士看来,此前自动驾驶领域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处于下游的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商偏少,“而今年冲击上市的企业不少涉及下游业务,表明商业化落地已经近在咫尺”。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融资难”问题得到纾解的同时,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前不久,自动驾驶网约车在南京江心洲开放运行,岛内设有39个点,包括居民区、学校、地铁站、景点等。每辆自动驾驶网约车均配有一名安全员,安全员坐在主驾驶座位上,但双手不接触方向盘,车辆全程自动驾驶,乘客可以免费乘坐。九识智能于近日获颁无锡市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资格,获准在当地开放道路上进行L4级自动驾驶示范应用。

“今年以来,自动驾驶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有研发人员表示,L4级自动驾驶技术目前仍在优化中,企业需要通过收集大量测试数据对软硬件进行调试,以解决自动驾驶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突发小概率事件,因此,在公共交通上率先应用L4级自动驾驶技术更加安全可控。

随着国内自动驾驶已经从小范围测试验证转入技术快速发展、生态加速构建的新阶段,各地政府也在为实践应用提供切实支持。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51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不断加速拓展应用场景。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开放测试示范道路22000多公里。

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也将反作用于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德邦证券指出,在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国内既有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将向更高级别突破,同时部分自动驾驶功能也将加速下沉,逐渐成为智能车的“标配”。同时,据华泰证券预测,2026年自动驾驶出租车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到2030年,国内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成本将降至1元/公里左右,低于有人驾驶网约车服务成本,国内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近5000亿元。

最难克服的是人心

尽管自动驾驶市场迎来又一波热潮,但距离真正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业内人士看来,自动驾驶是门槛极高且需要长期投入的一件事,行业在短期内还处于技术能力不断积累、商业模式不断打磨的阶段。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自动驾驶技术并不能做到100%可靠。5月11日,有理想车主爆料称,“自己的车开启自动驾驶系统后,在高速上急刹车,导致出现追尾事故。”对此,理想方面表示,此次事故的原因是车辆将高速上的公告牌图片误识别为实车,是系统误识别,后续会改进软件系统。

同时,有企业人士认为,目前自动驾驶还有很多长尾问题没有解决,比如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没跟上;如果车辆出现问题,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提供保险服务;国内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目前都是临时牌照,需要频繁更换牌照等等。此外,漫长的商业化周期也会消耗投资人和从业者的信心,使自动驾驶行业再度陷入沉寂。2015年12月百度正式宣布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并抛出了“计划三年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化,五年实现量产”的豪言壮语。然而,时至今日百度都未能实现这一目标,对行业内占绝对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讲,熬到自动驾驶广泛应用更是艰难。

“自动驾驶大规模应用最难克服的障碍从来就不是技术,哪怕是相对较难的视觉识别路线,我们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广西科技大学机械与交通工程学院一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最困难的是如何让大众克服心理障碍,能够信任自动驾驶。”该研究人员坦言,短期来看非常困难,“人驾驶时出了车祸,大家会归咎于这个人驾驶技术不行。但是自动驾驶出了问题,大家就很容易对自动驾驶产生不信任感,并且不少人会觉得很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引发恐慌。”

江苏经济报记者 樊 骏

实习生 平诗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