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洛绒曲西想成为老师,高原上谁在编织梦想?

作者:钱塘新区报

在钱江晚报记者谢春晖眼里

在“塘塘合作”的推动下

生活在高原上的孩子们

如何勇敢地追逐着梦想的星辰大海?

他们的梦想

如何走出理塘,走向更大的世界?

让我们跟着他的脚步

一起见证教育

如何为这片土地带来希望与未来

15岁的洛绒曲西身上,比同龄孩子多几分成熟和老练。

“我很喜欢数学,这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数字背后有着这么多奥秘。”在理塘县第三完全中学的七年级班级里,洛绒曲西常积极举手,努力地思考着老师出的每一道难题。在她心里,学到的每一个知识点,就像夜空中的星辰那般珍贵。

洛绒曲西想成为老师,高原上谁在编织梦想?

洛绒曲西。朱晟/摄

面对潮新闻记者,她不假思索却又小声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我想成为老师,回到家乡教书。”

洛绒曲西梦想的背后,是这个生活在高原之上的女孩的思考。

她说,“我看见有这么多人来到高原建学校,有很多老师坐着飞机来理塘,他们教我们知识,但他们终要回到家乡。如果有一天我能成为老师,就可以留在家乡,教更多人知识。”

洛绒曲西这段朴素的回答,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自“塘塘合作”启动以来,浙江在理塘援建了第三完全中学,2023年9月,学校投用后钱塘区向理塘派出了7名教育专技人才,并开启了两地学校间的交流,助推理塘教育事业发展。

钱塘的教师们在理塘带着孩子们看星星、月亮,陪着孩子们一起大声歌唱,教孩子们进行科学实验,甚至带着孩子坐上飞机去感受江南人家……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一颗颗小种子就此扎根,一个个梦想开始被编织。

援建学校,改造校舍

教学硬件向高标准看齐

洛绒曲西就读的理塘县第三完全中学,是“塘塘合作”开启后,浙江在理塘援建的一所学校。

“我们学校是去年秋季开学的,是理塘县域内的第三所中学,也是目前理塘硬件最先进的学校。”踏进校园,校长李友林激动地带着大家参观校舍。

洛绒曲西想成为老师,高原上谁在编织梦想?

理塘县第三完全中学一角。朱晟/摄

作为一名多年深耕在理塘的教育工作者,李友林的激动是有道理的。“现代化的校园意味着学生在学校学习有了更多的保障,老师们也有了开展更多创新教学活动的可能。”他说,新的学校,也代表着新的希望。

洛绒曲西想成为老师,高原上谁在编织梦想?

理塘县第三完全中学内的钱塘楼。朱晟/摄

学校占地110多亩,可配套30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1500人。

在学校里有一栋“钱塘楼”,是学校的食堂,也是钱塘援建该校的众多建筑之一。“食堂里的厨房器具是钱塘的爱心企业九阳公司提供的。”校长说,学校是寄宿制的,学生们在校期间的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解决,卫生的食堂环境和可口的饭菜,让孩子们家长足够放心。此外,为了满足学校的交通需求,在钱塘区驻理塘县工作队的牵线下,杭州医药港企业杭州群特电气有限公司近日还捐赠25万元用于采购校车。

洛绒曲西说,生活在学校里就像在家里一样。“学校很新,教室很宽敞,还有一个很大的操场。”她说。

在整个理塘县,几乎每一所中小学里,都有着钱塘的印迹。

“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调动钱塘的资源,按需为理塘学校改善硬件环境,让高原的孩子们也能够享受到高标准的教学硬件环境。”钱塘挂职理塘县委常委、副县长叶小明说。

理塘县双语寄宿制示范小学办学已有20多年。去年,钱塘捐资为该校整修宿舍,今年夏天,还将为该校扩建图书室。“学校硬件的每一次提升,都是为了咱们的学生。”校长说。

教学生,组教师“师徒CP”

高原的孩子们也能追逐星辰大海

“教育的发展,需要硬件,更需要软件。”

在理塘县第三完全中学校长李友林眼里,软件就是教师队伍。

洛绒曲西想成为老师,高原上谁在编织梦想?

理塘县第三完全中学学生上课 受访者供图

高原之上,教师资源的稀缺堪比高原的氧气。三年来,钱塘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奔赴理塘,送来优质的教育资源外,也努力地在理塘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洛绒曲西的地理老师杨杨是一名从四川广元来理塘工作的年轻教师,也是“塘塘合作”中教育支援的受益者。

杨杨的师傅是钱塘区下沙中学老师任杰。“有一次我在准备一堂公开课,准备期间,我的每一堂课他都会来旁听,并给我建议。”杨杨说,与任杰交流教学经验,让她学到了课本的知识,可以有很多种有趣的呈现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可以让孩子们对未来、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好奇。

洛绒曲西想成为老师,高原上谁在编织梦想?

来自钱塘的教师任杰与理塘县第三完全中学教师杨杨结对成师徒。受访者供图

洛绒曲西说,来自钱塘的老师们会跟他们讲述东部城市的发展,会跟他们谈到AI、谈到无人驾驶等最先进的科技,“我们都想出去看看。”

洛绒曲西想成为老师,高原上谁在编织梦想?

钱塘的孙赛老师指导两地学生开展“云联谊”。受访者供图

三年来,“塘塘”两地14所学校还开展了结对。“理塘的孩子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与钱塘的孩子同上一堂课,也可以用书信的形式与钱塘的孩子展开交流。”叶小明说,两地师生间的情谊越来越深厚,互动也正在超越空间的限制。

两年前,钱塘区的支教老师王建煜在理塘县城关第四完全小学建了个“筑梦星空”的天文社团,用一台天文望远镜激起了孩子们探索星辰大海的兴趣。

洛绒曲西想成为老师,高原上谁在编织梦想?

王建煜指导学生用天文望远镜仰望星空。受访者供图

随着“塘塘合作”走向深水区,钱塘的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将被带到理塘,甚至留在理塘。“我们的孩子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高原,去看看大千世界,也能够自己去探索科学发展。”理塘县第三完全中学校长李友林说。

第三完全中学里,每个和洛绒曲西一般大的孩子们,努力地学着知识,他们大声地朗诵课文,踊跃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认真地解着每一道题……

“塘塘合作”让孩子们的梦想也变得五彩斑斓,“塘塘合作”也让孩子们的梦想有了更多照进现实的可能。

或许有一天,洛绒曲西将站上第三完全中学的讲台,对她的学生们讲起外面的世界,也讲起她小时候那段珍贵的“塘塘山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