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通城:公益调解员助力 解小区“阳台买卖风波”

作者:咸宁广播电视台

(记者 华敏 通讯员 毛争峥)买房最关心的莫过于面积,但对于阳台“赠送”“半赠送”的营销说辞,消费者往往一头雾水。买房的时候,阳台该怎么算面积,业主和开发商也是各有理解,在通城某小区,业主和开发商就因为这个问题闹出了纠纷。

通城:公益调解员助力 解小区“阳台买卖风波”

李女士(化名)在亲朋的推荐下,在当地一家地产公司开发的小区购买了一套住房,2022年下半年,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房子到了交付的时候,李女士觉得小区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所以当开发商方交房时说李女士的实际得房面积比合同上要多一点,需要补房款的时候她也毫不犹豫就前往办理。

“当时我们去办房产证的时候开发商说我们拿到的房子面积和购买合同上面写到的面积有差异,就让我们去补上差额的房款,当时补了0.52平米的面积。”李女士开始也没有多想,觉得按照合同约定多退少补也很正常,但是后来在进一步查验房子面积的时候发现了让她意想不到的情况。

通城:公益调解员助力 解小区“阳台买卖风波”

“阳台一般是按照一半面积算的,但是开发商那边居然给我们算的是全面积,当时我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李女士又从其他业主处得知,大家遇到的情况也都是这样。想想自己还补了房款,李女士更加气愤,于是跟其他200多户业主一起,把开发商投诉到了住建局和房管局。

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接到投诉就积极地与开发商进行了沟通,但是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业主和开发商各执一词,双方争论不休。

谈起当时为此事四处奔忙的时候,李女士一脸的无可奈何。“包括后来我们都打了12315的电话,调解效果都不好。后来听其他小区的一个业主介绍,说之前自己也遇到类似的纠纷,是找了县综治中心解决的,然后我们就找到了现在的吴调解员。”

李女士说的吴调解员是通城县的一名公益调解员,他叫吴超平。吴超平向记者介绍:“2023年6月份,县综治中心向调解中心交办了这个申请调解案件后,我第二天就跟调解中心的同志一起把开发商还有业主代表召集到一起开了个会,现场了解纠纷的实际情况,看诉求是不是合理合法。”

了解业主的诉求和开发商的说辞后,当天下午,调解员吴超平一行人就赶到了县住建局、房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继续核实情况。“最后,按照业主调解诉求,我们现场在住建局把该小区当时验收的资料全部找出来,铺满了整个办公室的地面,然后几个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一张一张地看,一户一户地核定,看到底与国土规划的面积是否相符。最终,经过仔细比对和核算,确定开发商确实是多收了业主1.67个平方的面积。”

通城:公益调解员助力 解小区“阳台买卖风波”

拿到比对结果,有了数据作为依据,县综治中心再次牵头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又与开发商、业主代表们进行了多达9轮沟通协调,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开发商同意,在2024年春节前把每户多收的房款6000元通过转账和抵扣物业费的方式返还给业主,业主也不再向开发商主张其他任何民事权利。

“第一批钱在2023年10月份就到位了,第二批也在年底都返给业主了,业主都很高兴,没有想到这么快。”业主何先生忍不住赞叹调解员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由衷地表达了自己和其他业主的感激之情,“当时找了那么多部门都没有搞好,没有想到这两个月,调解中心完全没有让我们自己操一点心,都是他们在帮忙联系协调,业主们都很高兴,感觉这真是为老百姓办了实事。”

通城:公益调解员助力 解小区“阳台买卖风波”

通城县综治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道:“加强基层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是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县司法局具体负责,联合民政局、人社局、财政局等部门印发《通城县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在全县各村、社区、乡镇、行业领域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调解队伍,聘任了一批热心公益,公道正派,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基础的同志为义务调解员,每年定期培训,发放调解补贴,为基层矛盾化解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