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作者:文学报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去年,因创作《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翦商》而被读者熟知的历史学者李硕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生病消息而收到各界关注,在病中,李硕萌发了将自己过去二十余年里散落的或者未曾刊发的文章编辑成书的想法。这些文字着眼于多个时期,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研究,东晋江南、华北蠡县、北魏洛阳、上古关中、玉门关外、内蒙古、新疆、西藏,甚至霍布斯时代的不列颠,都在他的视野之中。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本名为《历史的游荡者》的自选集近期推出,他在书中用12篇导读来讲述自己的学术历程和酸甜苦辣。执着的、性情的、孤勇的、不为学术的李硕有着自己的坚持,他说:“独行的旅程永无尽头,但人终究会遇到适合自己的方寸之地。”

他也希望这本书能为当下青年学子提供一种终生学习、跨学科的思维,他回忆起大学时期,老师提醒学生要多花时间读原典,而学生往往疑惑,原典都问世几百上千年了,无数人研究过,再读也读不出新想法,甚至读不进去。多年后,李硕真正感受到,“人都要结合自己的阅历、认知去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和阅历,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时代的新生活、新环境,这些亲身积累,都是我们阅读古籍原典的新‘视角’,就像看一座山,‘远近高低各不同’,人所处的位置变了,视角变了,自然就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象。这就是文史之学能够常新的根源。”

今天夜读,带来他阅读《红楼梦》之后的发现。

选读

《红楼梦》运用场景过渡技法的成就

《红楼梦》从故事开端就很重视场景的过渡。比如从第一到第三回的基本情节:甄士隐周济贾雨村,甄士隐遗失女儿、全家投奔丈人,甄家丫鬟被来做官的贾雨村看见、娶为妾,贾雨村罢官,行游到扬州,给林黛玉做家庭教师,陪林黛玉进京到荣国府……这一部分先是写甄士隐,其中贾雨村得到周济后如何进京赶考、中举做官,都没用场景跳跃的方法书写,只是在娶了甄家丫鬟后才补充交代,开始从甄家“脱卸”到贾雨村。贾雨村陪林黛玉进了贾府,小说便又不提雨村,只写黛玉经历,这又是一次脱卸。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 真事隐萝幻识通灵 清 孙温 绘(下同)

《红楼梦》开端部分故事简略,叙事线条粗,叙述方法和《水浒传》《巧联珠》基本类似。真正体现《红楼梦》场景过渡运用之妙的,还是此后描写贾府内的生活场景。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作者在前五回中,用冷子兴演说、林黛玉初进荣国府,将贾府情况勾勒两番后,真正要动笔描写贾府生活的细节时,却突然声称很为难了。第六回云: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甚瓜葛?且听细讲。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

贾府宅内人、事固然多,但按照不讲究场景过渡的写法,本来也没什么难的,只要写完一处、一事,再来个“不提且说”就可以另写一处、一事了。西方和现当代作家更简单,连“不提且说”都不用,直接另起一段就可以。但讲究场景过渡的作者就不一样了,他要按严格的时间、空间顺序来叙事,场景不能到处乱跳。所以作者一番为难之后,选择了用刘姥姥这个小人物为“头绪”,让读者“一镜到底”看遍贾府生活。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 周瑞送各姐妹宫花

整个第六回,便写刘姥姥由“周瑞家的”带着,在荣府向王熙凤“打秋风”的事。刘姥姥走后,周瑞家的要把接待刘姥姥的经过向王夫人汇报,因为刘姥姥算是王夫人娘家的亲故。第七回开始,周瑞家的去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却已到她的姐妹—薛姨妈住的梨香院串门去了。于是周瑞家的又找到梨香院,瞅空向王夫人汇报了接待刘姥姥之事。这还是刘姥姥之事的余波。但此时薛姨妈趁机托周瑞家的,顺路给荣府的小姐们捎几只宫花回去。周瑞家的便拿了宫花,先后到“三春”、熙凤、黛玉等人房中,送了宫花。送宫花这一段,才是小说正式开始描写荣府日常生活。它表面上是写周瑞家的挨门送花,实际上是以她的行踪为线索,把薛家、“三春”、熙凤、黛玉、宝玉等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写给读者看。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送宫花”一段借周瑞家的与宝钗闲聊,写出宝钗的温厚、朴素及吃“冷香丸”等事;借与金钏儿的对话,写出香菱即前文甄士隐之女英莲;借惜春与周瑞家的开玩笑所说日后要剪了头发当尼姑等语,写出惜春好佛;到了熙凤院内,借看见丰儿打水与听见笑声,暗写王熙凤中午的“风月之事”;周瑞家的最后找到在一起玩的宝玉和黛玉,被黛玉挖苦了一顿,则又是写宝黛的亲密和黛玉的小性子……比起本书此前及别的书中从甲脱卸到乙的场景过渡,这一段展示的信息量增大了数倍,而且杜绝了场景跳跃。作者在踌躇之后,选择以刘姥姥来做描写贾府的开端,得意之处也正在这里。脂砚斋在此段后批道:

余阅“送花”一回,薛姨妈云“宝丫头不喜这些花儿粉儿的”,则谓是宝钗正传;又至阿凤、惜春一段,则又知是阿凤正传;今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之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此亦系颦儿正传。小说中一笔作两三笔者有之,一事启两三事者有之,未有如此恒河沙数之笔也!

脂评还指出了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写作方法。在周瑞家的给“三春”送花一段,脂砚斋批道:“用画家三五聚散法写来,方不死板。” “三五聚散”是传统风景画的一种布局技法,即把本来站在好几个观察点才能看到的景物,全部画到一幅画面当中,这样虽然破坏了画面比例,但避免了把一个完整景物割裂为多个独立画面。脂评这里用它来比喻借一个人行踪的转移,顺次描写此人所到的不同场景之法。这样也避免了作者一个个场景分别描写的生硬转换,“方不死板”。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 贾政奉旨贵妃省亲

此段之后,《红楼梦》中借人物行踪来转换场景、一镜到底的手法非常多见。张世君《〈红楼梦〉的空间叙事》第八章“活动的分节点:场外人进出的空间串联”第二节“牵引人的牵联”已有举例。这里再举数例。如第十七和十八回中,宝玉、黛玉为了荷包的事情吵架赌气一阵,和好以后,两人一起到王夫人上房,见宝钗也在这里。此时王夫人处正在为迎接元春省亲忙乱,商量安顿妙玉和买来的小戏子、小尼姑等事情。作者实际是在写完宝黛斗气后,又要写王夫人处如何准备省亲事宜,这个场景转换就是靠宝黛二人“带”过来的,所以随后——

宝钗便说:“咱们别在这里碍手碍脚,找探丫头去。”说着,同宝玉黛玉往迎春等房中来闲顽,无话。王夫人等日日忙乱……

作者就此“卸去”了宝、钗、黛三人,而叙事场景一直停留在王夫人上房。再如第三回末黛玉到王夫人上房请安,王夫人正和王熙凤商量薛蟠在南京打死人的官司,这里黛玉的行踪也纯粹是为了过渡。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 接外孙贾母怜孤女

当然,《红楼梦》并没有完全遵循这种严格的过渡,“不提且说”模式的场景跳跃也不少。但《红楼梦》中以说书人口吻进行的场景跳跃背后,有时还有追求过渡顺畅性的深意。如第十三回中,写王熙凤在睡梦中被惊醒,闻知宁府里秦可卿病死,小说此时如按场景过渡技法,应写她如何急忙到宁府探视。可小说偏在此时跳到了宝玉处:

闲言少叙,却说宝玉……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来见贾母,即时要过去……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 王熙凤梦会秦可卿 贾宝玉痛哭停灵室

作者此处为何让场景从熙凤处生硬跳到宝玉处?宝玉闻知秦氏死后的反应值得写写,也许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此后要写宁府的贾珍、贾蓉等如何安排丧事,如买棺木、捐官衔等。当时成年男女内外不通问,“官客”和“堂客”各有其所。如果叙事焦点跟着王熙凤过去,就写不到男人们如何谋划丧事了,那时还要转换一次场景。所以不如写宝玉过去见贾珍,便可直接写丧事场面。后面直到贾珍觉得事务繁多,听了宝玉的建议,请王熙凤代管丧事:

(贾珍)说着拉了宝玉,辞了众人,便往上房里来。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小说从此开始写王熙凤如何协理宁国府,算是叙事焦点又过渡回了王熙凤。“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可见当时男、女眷区别之严。

还有一点要说明,就是脂评中的所谓“脱泻”,和金圣叹的“脱卸”意思完全不同。张世君没有认识到这点,她在《明清小说评点的空间转换概念:脱卸》一文中举例说:

《红楼梦》第16回写元春晋封凤藻宫,贾府欢欣。紧接着,文本写水月庵智能和尚私逃进城。脂砚斋在此处夹批道:“忽然接水月庵似大脱泻,及读至后方知为紧收。”这里的“脱泻”是“脱卸”的又一种表述,脂氏批语意思是说,评点家本以为接水月庵是情节的大转换,读后才知道它不是转换,而是收束贾府的热闹得意。

按,此处的“脱泻”,正好是金圣叹“脱卸”的反义,即场景的无端跳跃。《红楼梦》前文在写贾府内如何喜庆,忽然来了句“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这确实是叙事空间的无序转换,所以“似大脱泻”,违反了过渡原则。但小说行文只用数十字描写了秦钟得病境况,随后就写贾宝玉听到秦钟消息后如何发呆,场景又回到了贾府,所以脂评说“及读至后方知为紧收”。当然,这个“紧收”也可以指情节,即不久后的秦钟病死。但无论怎么理解,都委实与“脱卸”无关。另外,智能是尼姑而非和尚。

脂砚斋这个“脱泻”,也表达为“脱发(繁体之‘發’)”。如第十二回末脂评:“此回忽遣黛玉去者,正为下回可儿之文也……因必遣去,方好放笔写秦(可卿),方不脱发。”这里的“脱发”和“脱泻”同义。因为如果秦可卿死时黛玉仍在贾府,那就要一边写宁府的丧事,一边写荣府的黛玉,难免场景跳跃(脱发)了。此外,张文所举脂评,如第二十五回中的“大大一泻,好接下文”、第五十回的“脱落”、第十九回的“过下无痕”、第五十四回的“脱卸”,都是讲故事情节的起伏,与叙事场景过渡无关。《红楼梦》中当然用了金圣叹所谓的脱卸技法,但脂砚斋似乎更愿称之为“三五聚散”,而非“脱卸”。我们不能只看这些术语的字面意思相近,就以为它们是同一概念。反之,同一概念,也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术语来表达。这是现代研究者必须注意的。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 贵妃筵宴题大观园 天伦乐宝玉逞才藻

《红楼梦》既然努力按照时空顺序叙事,也就面临着与前面《水浒传》相同的问题,就是在叙事场景之外发生的故事,如何介绍给读者。《红楼梦》也主要靠书中人物的对话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仅举一例。第十六回中写贾府要建造省亲别院,预备元春省亲。这是件大事。书中先借熙凤、贾琏夫妻谈话,写出香菱被薛蟠收房之事;又借赵嬷嬷来说话,写元春省亲的背景;又借贾蔷、贾蓉来说话,写贾府如何准备建造省亲别院,如何准备采买。庚辰本此回中,脂砚斋连续用“避难法”来提示这种写作之妙:

补前文之未到,且将香菱身(世)写出。……一段纳宠之文,偏于阿凤口中补出,亦尖(奸)猾幼(幻)妙之至。(第326页)

一段赵妪讨情闲文,却引出道(这)部脉络。所谓由小及大,譬如登高必自卑之意。细思大观园一事,若从如何奉旨起造,又如何分派众人,从头细细直写将来,几千样细事,如何能顺笔一气写清?又将落于死板拮据之乡。故只用琏、凤夫妻二人一问一答,上用赵妪讨情作引,下用蓉蔷来说事作收,余者随笔顺笔略一点染,则耀然洞彻矣。此是避难法。(第330页)

大观园一篇大文,千头万绪,从何处写起?今故用贾琏夫妻问答之间,闲闲叙出,观者已醒大半。后再用蓉蔷二人重一渲染,便省却多少赘瘤笔墨。此是避难法。(第331页)

以老妪勾出省亲事来,其千头万绪,合榫贯连,无一毫痕迹。如此等,是书多多,不能枚举。(第332页)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 坐龙舟游玩大观园

所以“避难法”也可以看作讲究场景过渡的副产品。但“脱卸”和“避难”二法的结合,其意义已经远不止于单纯的过渡了。它可以使作品的很大一部分内容隐藏在人物对话中,需要读者认真揣摩玩味才能体会出来。有很多人看了《红楼梦》就想“索隐”,也是因为作者没全用主观叙述交代故事,书中人物的对话未必代表作者意见,读者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发挥,这就提供了索隐的空间。这属于叙事技法带来的艺术效果问题,限于篇幅,当另文论述。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古代资料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新浪微博

@文艺速效丸

小红书

@41楼编辑部

小宇宙播客

2024文学报开启订阅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李硕:曹雪芹选对了哪个角色,让读者能“一镜到底”看遍大观园丨夜读·倾听

邮发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价:61.80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