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楼梦:为什么林黛玉非死不可?曹雪芹给出了三个理由

作者:屏山品红楼

作为红楼残稿,在八十回戛然而止时,离黛玉之死还有一段时间,黛玉究竟是如何死的,后世续书者、解读者等痴迷红学者又有很多的猜测和解读,比如:

黛玉焚稿断痴情,泪尽而逝,油尽灯枯病逝,因赐婚殉宝黛爱情自杀而死……

红楼梦:为什么林黛玉非死不可?曹雪芹给出了三个理由

有各种设想,无论曹公真实的想法如何,他完成的初稿如何,总之,黛玉最终都是要死的,这毫无争议,所争者,是死的方式。

不论如何死,总是和宝玉息息相关,总是和她与宝玉一世知己情缘化为泡影息息相关,总是和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抑郁生存环境息息相关。黛玉之死是一场彻底的悲剧,红楼悲剧很大的成色,就是黛玉的命运和黛玉之死,可以和贾府被抄家彻底的覆灭相提并论。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第一女主角,寄托了作者最重要的感情和价值导向,作为红楼诸芳排第一的的女性,怎么就不能让她活着呢?宝钗、湘云、邢岫烟就算是苟活,也都活到了白头,为什么曹雪芹对林黛玉如此的残忍,非得让她死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呢?

林黛玉这美丽的的生命,非死不可吗?

是的,《红楼梦》的伟大之处之一,就是,它直面惨淡和悲凉,不留余地,读完全书,合目而思,只留下余恨,这余恨延续二百六十余年,而且还将一直余恨下去。震撼一代又一代读者,令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怅然。

红楼梦:为什么林黛玉非死不可?曹雪芹给出了三个理由

这是客观事实,却不是曹公本意,曹公并不想折磨读者,他想要表达的,是告诉读者,那样一个腐朽的、早就应该死亡的、容不下一丁点美好的社会,根本没有净土,他最爱的女主角,他不忍心她活着那样肮脏的世界,他让她返回太虚,去做她的绛珠仙子,再也不要来人世了。

他对待他最爱的女性,全部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他最爱谁,就让她早些脱离尘世,不仅限于林黛玉,晴雯、元春、迎春、金玔、凤姐都是。

其实,曹公可能也想为读者解释一下他为什么这么做,于是,他在小说里展现了好几次行为艺术,其指向,均是死亡。

一、黛玉的两次葬花

黛玉葬花很可能是《红楼梦》最令人神往的行为艺术,黛玉一共有两次葬花的举动,一次是二十三回与宝玉共读西厢时的“落红成阵”“入土为泥”;第二次葬花,是二十七回黛玉扛了花锄“锦囊收艳骨,不致陷污淖渠沟”的独自行动。

这些花,指的就是青春少女,第一次泛指群芳,第二次葬花就是暗喻黛玉之死,用锦囊将这些被狂风吹落的花瓣装进入,埋入地下,化为泥土,这样的归宿至少保住了干净,守住了精神,坚持了节操,比陷入污淖的泥沟强万倍。这是黛玉的价值观,也是曹雪芹的价值观。

红楼梦:为什么林黛玉非死不可?曹雪芹给出了三个理由

二、宝玉的花灰化烟

宝玉在十九回,发表了一段自言自语的演说:

“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青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

中国的传统,人死了就埋入地下,渐渐和泥土化为一体。宝玉显然不愿意自己死后这么做,他不想让自己留在这个世界上,所以他要化灰,灰也是有行迹的,他也不愿意,所以他要化烟,这样风一吹,烟也就彻底消失了,他和这个世界就彻底没有了关系,这才是他希望的归宿,可见他对这个世界失望到什么程度,厌恶到何等地步。

这也是历代对现实不满的文人的一种普遍的情绪,但是,能达到曹雪芹这样极致的,实属罕见,当然,我们可以批评曹雪芹的厌世是一种无力改变自己、也无力匡扶家族的恨世行为,也可以批评他不过是一个只会批评却给不出方略的消极者,因为他是一个文人,不懂国家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痼疾,也做不到用哲学视角来俯视社会兴衰周期。但我们需要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他,而不应该用上帝的视角来审视他。

总归,相比活在一个肮脏的尘世中,死亡或许是更好的结局,死得干净,是最好的结果。曹雪芹的确在表达这样的观点。

红楼梦:为什么林黛玉非死不可?曹雪芹给出了三个理由

三、人工穿凿的大观园

大观园表面上是为迎接元妃省亲建造的省亲别墅,从另一个视角看,这里也是曹雪芹为红楼女儿们营造的一片净土。这里隔绝了社会,似乎是那个阡陌相通、鸡犬相闻、无论魏晋的桃花源,这里,完全没有那个社会惯有的倾轧,甚至连阶级的隔膜都模糊了,大观园内,所有的女孩儿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像黛玉,她的积极向上,直立、虚中、高风亮节的美好品质和精神。潇湘馆种植的千百竿翠竹正是象征。

像探春,她的阔朗大气、大开大合、杀伐决断的勇气和魄力,她屋内如同官员书房的摆设就反射出这一点。

薛宝钗、李纨、妙玉等也是一样的道理。红楼诸芳在大观园内开海棠诗社,后来林黛玉又重开桃花社,她们通过自己的文化沙龙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虽道不同却可以百家争鸣。

但是,读者知道,后来大观园中出现了污秽之物绣春囊,所以,人工穿凿的大观园究竟无法独立于世,就像蚁穴已经开始进攻堤坝,它们早晚能攻占所有的地方,彻底破坏看似的欢乐繁华。抄检大观园、驱赶丫头们,娇艳的花朵一片片被摧残,大观园并非香丘之地。不仅是这些青春的生命,就连这所园子,早晚也被摧毁。死亡,是它的唯一归宿。

红楼梦:为什么林黛玉非死不可?曹雪芹给出了三个理由

在最美好的青春时节死亡,是曹雪芹认为最好的结局,他用这种方式,控诉那个黑暗污淖的世界。林黛玉作为他最珍视的女性,怎么可能苟活呢?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图片来源:87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