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原黄柿子,种在心间的“黄果果”

作者:掌上巴彦淖尔

颜色金黄、个大肉厚、沙甜可口、营养丰富……五原黄柿子,是地方特色品种,也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种在田间的致富果,也是结在心间的幸福果。

每一颗五原黄柿子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触动味蕾,拨动心弦。

——编者

五原黄柿子,种在心间的“黄果果”

五原黄柿子 实习记者 王少伟/摄

黄柿子情缘

□杨开昌(临河)

五原黄柿子火了,成了很多人喜爱的网红产品。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五原人,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其实,黄柿子火出圈并不意外,因为早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五原人就开始种植黄柿子,五原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造就了黄柿子独特的口感。五原黄柿子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后套人种庄户的同时也种点儿菜蔬,但是粮食是主要的,菜蔬只是个配扮,所以后套人的菜地不叫菜地,而叫做零碎地。后套人也爱吃西红柿,只是并不叫它西红柿,而叫它洋柿子。后套人的零碎地里,总是要种各种各样的洋柿子。洋柿子的分类办法也很朴实,就按颜色来分,红的就叫红洋柿子,粉的就叫粉洋柿子,黄的当然就叫黄洋柿子了,简称黄柿子。在所有的柿子当中,黄柿子最绵最沙最甜,因此后套人经常把它当水果来吃。记得小时候,我姥姥在黄柿子丰收的时候,会把黄柿子和蒜、青椒、芹菜一起剁碎,然后装到洗干净的输液瓶里蒸熟,最后盖上橡胶瓶塞保存,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吃的时候倒出来一点儿,用来炒菜、熬汤、蘸馒头、做酱,味道都是没得说。姥姥虽已去世多年,但她做的黄柿子酱味道依然在我嘴边回荡。

我两姨妹妹家住五原胜丰镇庙壕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十几年前,政府鼓励扶持他们村村民兴建温室大棚,并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补贴。妹妹和妹夫抓住机遇,连着几年建成了七栋标准化大棚,每栋占地一亩,专门种植反季灯笼红香瓜和黄柿子。为了种好大棚,他们可是花了一番大气力。妹夫雇了大卡车,买来后山没有污染的山土换掉以前种庄稼的土。为了保证黄柿子的品质,他们还每年花大价钱从牧区购买羊粪来肥田改良土壤,杜绝化肥的使用。

种植黄柿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与“樱桃好吃树难栽”同理。他们要提前选好优质的种源,精心育苗,然后移植到大棚里。接下来就要浇水、除草、打掐、搭架、驱虫、防病、人工授粉、疏果……任何一个步骤都不能出现问题,否则就会前功尽弃。每年的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他们几乎都是在大棚里度过的。每天要定时定点收放棉帘、开通风口,来不得半点儿马虎。他们最怕刮大风和下雪,刮大风会把塑料膜扯破,柿子苗会被冻死。下雪后要及时清理,否则会把大棚压塌。每次下完雪,他们都是没明没夜地清理,双手被冻裂、眼睫毛上都是冰霜。等到黄柿子成熟的时候,他们往往凌晨两三点就开始采摘、挑选、过秤、打包、装箱、装车、发货……等到大棚黄柿子搂蔓后,他们又开始在大田里种植黄柿子,工序照样一个也不能少,否则就是“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在种植过程中,妹妹和妹夫也深有感触,他们常说种黄柿子和做人一样,本本分分,踏踏实实,容不得半点儿侥幸心理,也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弄虚作假,否则长远不了。

每年四月或五月初,我都会去妹妹家的大棚里,享受不劳而获的快乐。摘一个又大又黄的柿子简单擦一下,就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大口,沙甜可口的味道立刻让味蕾得到美妙的享受。但是,在大棚里待不了多久,就感觉汗流浃背,甚至连呼吸都感到困难。妹妹他们一年至少有四五个月的时间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劳动,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靠着优良的品质,五原黄柿子口碑和销量越来越好,而且还借助物流的强大力量,远销到北京、上海、厦门、三亚、黑龙江、昆明等地。妹妹和妹夫靠着种植黄柿子也慢慢改善了生活,在县城买了房子、汽车,为双方老人盖了新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毫不含糊。妹夫说:“通过这么多年种植黄柿子,我也知道了种地要有知识、懂科学。我就吃了念书少的亏,可不能让娃娃再走我的老路。”

五原黄柿子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酸酸甜甜的黄柿子汁、黄柿子火锅也成为新宠。希望五原黄柿子继续保持优良品质,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也希望像妹妹和妹夫这样的新时代农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日子就像金灿灿的黄柿子一样又沙又甜。

黄柿子

童年的味道

□菁茵(五原)

黄柿子在五原种植历史很久远了。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就有种植,只不过那时候都是零星种植,这家几株,那家几株,黄柿子顶多算是个零嘴,偶尔尝尝鲜。当时,人们种得更多的是红柿子,因为人们习惯将红柿子作为炒菜必不可少的辅料,用来提升菜品的颜值和口感。

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留一小片地种植蔬菜,人们习惯叫零碎地,蒜苗、大葱、豆角、茄子、西红柿、葫芦、辣椒、黄瓜是最常见的品种。为了摘取方便,通常零碎地离村子都不会太远。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颜色出众可以直接入口的西红柿常被我们当作水果来食用。

记得那一次,我和父亲去田间割草,明晃晃的大太阳下,我觉得口干舌燥,这时父亲说:“跟我来,前面就是咱家的零碎地。”正值七月,地里的蔬菜长得郁郁葱葱,叶片舒展腰身挺拔,在簇拥成片的翠绿中,几个大小不一的西红柿,藏在叶片后面,青涩的脸颊隐隐泛出两抹红色,如少女腮边动人的胭脂。我迫不及待摘下一颗,入口就咬,没想味道又酸又涩,我立马皱起了眉头:“没熟,生的。”父亲笑了笑,喃喃道:“我记得还种了两株黄柿子,那个熟得比较早。”他蹲在柿子架间,不甘心地继续寻找,撩起枝条,在根茎的下部,果然发现两颗黄柿子,如同两个不太规则的小灯笼垂挂在枝叶间。黄柿子已经熟透,皮比较软,散发出阵阵清香。父亲用衣角擦了擦,将那个大个儿的递给我:“别看长得丑,好吃着呢。”我双手捧着一口咬下去,一股黄色汁水“扑”一下挤了出来,喷了我一脸,父亲用袖口一边给我擦脸一边笑着说:“慢点儿吃。”

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西红柿,里面有阳光的味道,有泥土的芬芳,绵软的皮裹着沙甜的瓤,一口下去,瞬间爆浆。更重要的是,那是父亲亲手种植的。一边是父亲慈爱的目光,一边是我狼吞虎咽的模样,这一场景,多年来一直定格在我脑海中。

后来,十几岁的我离开家到外地求学。第一次面对大都市,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学校食堂的菜肴精致丰富。而我,却总觉得缺少了点儿什么。周末看到菜场摊头的西红柿,也曾买来尝鲜,一口下去,顿时后悔,那些西红柿皮厚无味,酸涩难咽,远没有父亲种植的好吃。

毕业后,我回到五原,欣喜地发现,五原黄柿子已经形成产业。国道两侧,矗立着一栋栋种植黄柿子的大棚。我随同事去调研的时候,种植黄柿子的村民正蹲在大棚内,给黄柿子绑架。棚内温度很高,他黝黑的脸上淌着汗水,他边抹汗边说:“柿子想要好吃,得下辛苦,先前人们总说柿子寡淡没味儿了,那是图省事用多了农药化肥,那不行,必须得用农家肥。”随后,他摘了一个黄柿子递给我们,“这个柿子熟得裂了口,你们尝尝。”我和同事将柿子掰开,黄色的汁水流了一地,黄柿子特有的清素之味瞬间在棚内蔓延,我们一人一半啃了起来。那一刻,唇齿留香,往事涌现,我心头一动:“对,就是这个味儿!”

已经离世的父亲,永远不会想到,一颗小小的黄柿子,如今会如此受欢迎。黄柿子现在已实现多茬种植,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外地的人们线上线下纷纷购买,他们都说,五原黄柿子味道正宗,吃出了儿时的味道。而以黄柿子为原料开发出的黄柿子汁、黄柿子火锅底料、黄柿子丁等多种产品正在销往全国各地,听说黄柿子火锅已经在不少城市落地生根且备受欢迎。黄柿子已成为五原的招牌农产品,尝到甜头的农民兴奋地说:“可别小看这个‘黄果果’,它可是我们致富的‘金圪蛋’!”

黄柿子

一张五原美食名片

□高银(五原)

“汲黄河魂之灵,集草原风之精,纳农耕韵之润”,五原县有着两千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积淀深厚的农耕文化。五原县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渠纵横、阡陌相连的地理和自然环境,造就了河套地域特色农产品——五原黄柿子。

黄柿子,又名黄番茄、黄金果,是五原县的特产。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志》记载,1936年,西红柿传入五原县,经过改良,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五原县开始种植黄柿子。黄柿子是多年流传下来的乡土品种。

五原黄柿子最初由五原县农田大户种植成功,因其颜色金黄、口感好,从此在周围村组中推广开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五原县从政策、技术、资金、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通过质量把关、品种提纯复壮、品牌宣传等,黄柿子逐渐成为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目前,黄柿子种植以反季节温室生产为主、塑料大棚种植为辅,产品上市时间从四月中旬一直延续到翌年一月份。

黄柿子属茄科,具有产期佳、品质好、外表圆润光滑、耐贮运等优点,个大肉厚、沙甜可口、亦果亦蔬、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14年,原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五原黄柿子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9年,五原黄柿子入选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如今,五原黄柿子知名度不断提升,从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延伸,已成为五原县促农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黄柿子之恋

□龙文(五原)

如玉中蜡黄

晶莹、温润

晨曦中,挂着露滴

金色的光芒闪耀

在叶间欲遮还羞

娇艳了这片葱茏翠色

深邃的内涵

细腻中泛着淡色的沙瓤

清甜、润泽

触动味蕾,拨动心弦

一阕民谣

沉醉在这片深沉的土地

跨过多少春秋

走过多少烽烟

在黄河“几字弯”最北端

辛勤培育与时光沉积

从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

一粒成一株

一株收千粒

千粒渲染成金色与苍翠

一个品牌

成为一座丰碑

一个亮点

带动一方经济

一张名片

繁华黄河至北

春风吹过,彩虹升起

带着古郡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走出这片沃土

去绽放

过去、现在、未来的光辉

写在五原黄柿子文化旅游季

□池俊华(五原)

篱笆上开的花

汗瓣里结的果

黄土地孕育的魂哟

黄河水吟唱的歌

一串串

一丛丛

一坡坡

爱你不说

品你不说

懂你不说

全在舌尖上

全在心尖上

全在笔尖上

相思金豆一颗颗

饱满 圆润

醉了山川

甜了眼波

跳着舞

敲着锣

舞不够的情怀

敲不完的诉说

都给你 都给你

这阳婆婆的味道哟

黄澄澄的艳影儿

我的,乡愁的寄托

五原黄柿子咏

□李荣(五原)

曾几何时

金黄色的它

羞涩地埋藏在

生养它的根叶里

完成一个普通果蔬的使命

独一无二的味道

长久弥留在人们唇齿间

独一无二的金黄色

始终触动人们的视野

品种研发推广

政策扶持推动

它如同撑开翅膀的天使

金灿灿地飞出大后套

你说如意

我咏祝福

这颗颗“金蛋蛋”

开通通往未来的幸福之路

耀眼如一颗明珠

平凡似后套人民的淳朴

黄柿子之歌

□王永林(五原)

黄柿美,黄柿甜

回味似甘泉

金色年华系五原

香飘在人间

黄柿圆,手相牵

儿女舞翩跹

天赋河套人筑梦

希望在田野

黄柿情,黄柿缘

载誉走世界

名优新特地标上

丝路紧相连

黄柿情,黄柿缘

载誉走世界

名优新特地标上

丝路心相连

五原黄柿子,种在心间的“黄果果”

黄柿子火锅 实习记者 王少伟/摄

蝶恋花·柿之恋

□刘存亮(五原)

碧叶扶疏黄玉缀,春意浓时,满目玲珑最。露洗风摇香暗递,引来蜂蝶相依嗜。

犹记儿时游玩戏,赞语连连,汁肉香奇异。岁月如流情未易,心头常系家乡味。

鹧鸪天·五原黄柿子

□王腾威(杭后)

古镇飞出金凤凰,丹心冀愿报春光。源于腴壤怀襟抱,更有豪情逐太阳。

芬嘉岁,鼓金囊。柔荑健笔谱琼章。芳容未展心先醉,爱到浓时梦亦香。

渔家傲·黄柿子种植园

□许林祥(五原)

小步田园寻浪漫,一方沃土人皆叹。炫目风光春意满,金灿灿,招牌挂在菌菌蔓。

体态丰盈须饱看,沙甜爽口真舒展。新特引来商贾恋,钱串串,地标精品神州赞。

五原黄柿子节感赋

□杜良(五原)

风华四月炫春光,火爆田园柿子黄。

原味原汁彰本色,亦蔬亦果旺营商。

朝阳产业征途阔,反季品牌活力强。

节聚民心升誉度,终成愿景富葵乡。

一片金黄古郡来

□南竹林(呼和浩特)

雪洒阴山种柿忙,秋妆古郡地金藏。

佳人手蘸黄橙酒,醉染心田一片香。

春日寻芳蕾未开,绿荫掩面惹人猜。

天南地北齐声赞,柿引心头韵律来。

五原黄柿子

□梁嗣昆(五原)

倩女含羞暖苑藏,瓤沙汁蜜玉琼浆。

一腔清气生津处,塞上香魂是故乡。

五原黄柿子赞

□王方(五原)

金黄果变黄金果,助力三农富故乡。

果汁几瓶赢世界,火锅一桌去风霜。

订单随网飞南北,甜柿引流游梓桑。

产业星空道还远,品牌筑梦写华章。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乔鸿 校对:杨雅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