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原黃柿子,種在心間的“黃果果”

作者:掌上巴彥淖爾

顔色金黃、個大肉厚、沙甜可口、營養豐富……五原黃柿子,是地方特色品種,也是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保護産品;是種在田間的緻富果,也是結在心間的幸福果。

每一顆五原黃柿子都是大自然的饋贈,觸動味蕾,撥動心弦。

——編者

五原黃柿子,種在心間的“黃果果”

五原黃柿子 實習記者 王少偉/攝

黃柿子情緣

□楊開昌(臨河)

五原黃柿子火了,成了很多人喜愛的網紅産品。作為一個地道地道的五原人,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其實,黃柿子火出圈并不意外,因為早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五原人就開始種植黃柿子,五原獨特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造就了黃柿子獨特的口感。五原黃柿子是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保護産品,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

後套人種莊戶的同時也種點兒菜蔬,但是糧食是主要的,菜蔬隻是個配扮,是以後套人的菜地不叫菜地,而叫做零碎地。後套人也愛吃蕃茄,隻是并不叫它蕃茄,而叫它洋柿子。後套人的零碎地裡,總是要種各種各樣的洋柿子。洋柿子的分類辦法也很樸實,就按顔色來分,紅的就叫紅洋柿子,粉的就叫粉洋柿子,黃的當然就叫黃洋柿子了,簡稱黃柿子。在所有的柿子當中,黃柿子最綿最沙最甜,是以後套人經常把它當水果來吃。記得小時候,我外婆在黃柿子豐收的時候,會把黃柿子和蒜、青椒、芹菜一起剁碎,然後裝到洗幹淨的打點滴瓶裡蒸熟,最後蓋上橡膠瓶塞儲存,可以存放很長時間。吃的時候倒出來一點兒,用來炒菜、熬湯、蘸饅頭、做醬,味道都是沒得說。外婆雖已去世多年,但她做的黃柿子醬味道依然在我嘴邊回蕩。

我兩姨妹妹家住五原勝豐鎮廟壕村,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十幾年前,政府鼓勵扶持他們村村民興建溫室大棚,并提供技術指導和經濟補貼。妹妹和妹夫抓住機遇,連着幾年建成了七棟标準化大棚,每棟占地一畝,專門種植反季燈籠紅香瓜和黃柿子。為了種好大棚,他們可是花了一番大氣力。妹夫雇了大卡車,買來後山沒有污染的山土換掉以前種莊稼的土。為了保證黃柿子的品質,他們還每年花大價錢從牧區購買羊糞來肥田改良土壤,杜絕化肥的使用。

種植黃柿子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與“櫻桃好吃樹難栽”同理。他們要提前選好優質的種源,精心育苗,然後移植到大棚裡。接下來就要澆水、除草、打掐、搭架、驅蟲、防病、人工授粉、疏果……任何一個步驟都不能出現問題,否則就會前功盡棄。每年的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他們幾乎都是在大棚裡度過的。每天要定時定點收放棉簾、開通風口,來不得半點兒馬虎。他們最怕刮大風和下雪,刮大風會把塑膠膜扯破,柿子苗會被凍死。下雪後要及時清理,否則會把大棚壓塌。每次下完雪,他們都是沒明沒夜地清理,雙手被凍裂、眼睫毛上都是冰霜。等到黃柿子成熟的時候,他們往往淩晨兩三點就開始采摘、挑選、過秤、打包、裝箱、裝車、發貨……等到大棚黃柿子摟蔓後,他們又開始在大田裡種植黃柿子,工序照樣一個也不能少,否則就是“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在種植過程中,妹妹和妹夫也深有感觸,他們常說種黃柿子和做人一樣,本本分分,踏踏實實,容不得半點兒僥幸心理,也不能隻看眼前利益而弄虛作假,否則長遠不了。

每年四月或五月初,我都會去妹妹家的大棚裡,享受不勞而獲的快樂。摘一個又大又黃的柿子簡單擦一下,就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大口,沙甜可口的味道立刻讓味蕾得到美妙的享受。但是,在大棚裡待不了多久,就感覺汗流浃背,甚至連呼吸都感到困難。妹妹他們一年至少有四五個月的時間都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勞動,其艱辛程度可想而知。

靠着優良的品質,五原黃柿子口碑和銷量越來越好,而且還借助物流的強大力量,遠銷到北京、上海、廈門、三亞、黑龍江、昆明等地。妹妹和妹夫靠着種植黃柿子也慢慢改善了生活,在縣城買了房子、汽車,為雙方老人蓋了新房,對孩子的教育投入也毫不含糊。妹夫說:“通過這麼多年種植黃柿子,我也知道了種地要有知識、懂科學。我就吃了念書少的虧,可不能讓娃娃再走我的老路。”

五原黃柿子現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酸酸甜甜的黃柿子汁、黃柿子火鍋也成為新寵。希望五原黃柿子繼續保持優良品質,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也希望像妹妹和妹夫這樣的新時代農民,靠着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日子就像金燦燦的黃柿子一樣又沙又甜。

黃柿子

童年的味道

□菁茵(五原)

黃柿子在五原種植曆史很久遠了。記得小時候,我們村裡就有種植,隻不過那時候都是零星種植,這家幾株,那家幾株,黃柿子頂多算是個零嘴,偶爾嘗嘗鮮。當時,人們種得更多的是紅柿子,因為人們習慣将紅柿子作為炒菜必不可少的輔料,用來提升菜品的顔值和口感。

那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都會留一小片地種植蔬菜,人們習慣叫零碎地,蒜苗、大蔥、豆角、茄子、蕃茄、葫蘆、辣椒、黃瓜是最常見的品種。為了摘取友善,通常零碎地離村子都不會太遠。在物質匮乏的年代,顔色出衆可以直接入口的蕃茄常被我們當作水果來食用。

記得那一次,我和父親去田間割草,明晃晃的大太陽下,我覺得口幹舌燥,這時父親說:“跟我來,前面就是咱家的零碎地。”正值七月,地裡的蔬菜長得郁郁蔥蔥,葉片舒展腰身挺拔,在簇擁成片的翠綠中,幾個大小不一的蕃茄,藏在葉片後面,青澀的臉頰隐隐泛出兩抹紅色,如少女腮邊動人的胭脂。我迫不及待摘下一顆,入口就咬,沒想味道又酸又澀,我立馬皺起了眉頭:“沒熟,生的。”父親笑了笑,喃喃道:“我記得還種了兩株黃柿子,那個熟得比較早。”他蹲在柿子架間,不甘心地繼續尋找,撩起枝條,在根莖的下部,果然發現兩顆黃柿子,如同兩個不太規則的小燈籠垂挂在枝葉間。黃柿子已經熟透,皮比較軟,散發出陣陣清香。父親用衣角擦了擦,将那個大個兒的遞給我:“别看長得醜,好吃着呢。”我雙手捧着一口咬下去,一股黃色汁水“撲”一下擠了出來,噴了我一臉,父親用袖口一邊給我擦臉一邊笑着說:“慢點兒吃。”

那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蕃茄,裡面有陽光的味道,有泥土的芬芳,綿軟的皮裹着沙甜的瓤,一口下去,瞬間爆漿。更重要的是,那是父親親手種植的。一邊是父親慈愛的目光,一邊是我狼吞虎咽的模樣,這一場景,多年來一直定格在我腦海中。

後來,十幾歲的我離開家到外地求學。第一次面對大都市,那裡的商品琳琅滿目,學校食堂的菜肴精緻豐富。而我,卻總覺得缺少了點兒什麼。周末看到菜場攤頭的蕃茄,也曾買來嘗鮮,一口下去,頓時後悔,那些蕃茄皮厚無味,酸澀難咽,遠沒有父親種植的好吃。

畢業後,我回到五原,欣喜地發現,五原黃柿子已經形成産業。國道兩側,矗立着一棟棟種植黃柿子的大棚。我随同僚去調研的時候,種植黃柿子的村民正蹲在大棚内,給黃柿子綁架。棚内溫度很高,他黝黑的臉上淌着汗水,他邊抹汗邊說:“柿子想要好吃,得下辛苦,先前人們總說柿子寡淡沒味兒了,那是圖省事用多了農藥化肥,那不行,必須得用農家肥。”随後,他摘了一個黃柿子遞給我們,“這個柿子熟得裂了口,你們嘗嘗。”我和同僚将柿子掰開,黃色的汁水流了一地,黃柿子特有的清素之味瞬間在棚内蔓延,我們一人一半啃了起來。那一刻,唇齒留香,往事湧現,我心頭一動:“對,就是這個味兒!”

已經離世的父親,永遠不會想到,一顆小小的黃柿子,如今會如此受歡迎。黃柿子現在已實作多茬種植,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外地的人們線上線下紛紛購買,他們都說,五原黃柿子味道正宗,吃出了兒時的味道。而以黃柿子為原料開發出的黃柿子汁、黃柿子火鍋底料、黃柿子丁等多種産品正在銷往全國各地,聽說黃柿子火鍋已經在不少城市落地生根且備受歡迎。黃柿子已成為五原的招牌農産品,嘗到甜頭的農民興奮地說:“可别小看這個‘黃果果’,它可是我們緻富的‘金圪蛋’!”

黃柿子

一張五原美食名片

□高銀(五原)

“汲黃河魂之靈,集草原風之精,納農耕韻之潤”,五原縣有着兩千四百多年的悠久曆史和積澱深厚的農耕文化。五原縣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水渠縱橫、阡陌相連的地理和自然環境,造就了河套地域特色農産品——五原黃柿子。

黃柿子,又名黃番茄、黃金果,是五原縣的特産。據《内蒙古自治區農作物種子志》記載,1936年,蕃茄傳入五原縣,經過改良,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起,五原縣開始種植黃柿子。黃柿子是多年流傳下來的鄉土品種。

五原黃柿子最初由五原縣農田大戶種植成功,因其顔色金黃、口感好,從此在周圍村組中推廣開來。上世紀九十年代後,五原縣從政策、技術、資金、市場建設等方面進行扶持,通過品質把關、品種提純複壯、品牌宣傳等,黃柿子逐漸成為農民緻富的特色産業。目前,黃柿子種植以反季節溫室生産為主、塑膠大棚種植為輔,産品上市時間從四月中旬一直延續到翌年一月份。

黃柿子屬茄科,具有産期佳、品質好、外表圓潤光滑、耐貯運等優點,個大肉厚、沙甜可口、亦果亦蔬、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睐。2014年,原農業部正式準許對五原黃柿子實施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2019年,五原黃柿子入選第四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

如今,五原黃柿子知名度不斷提升,從單一産業向全産業鍊延伸,已成為五原縣促農增收緻富的重要産業。

黃柿子之戀

□龍文(五原)

如玉中蠟黃

晶瑩、溫潤

晨曦中,挂着露滴

金色的光芒閃耀

在葉間欲遮還羞

嬌豔了這片蔥茏翠色

深邃的内涵

細膩中泛着淡色的沙瓤

清甜、潤澤

觸動味蕾,撥動心弦

一阕民謠

沉醉在這片深沉的土地

跨過多少春秋

走過多少烽煙

在黃河“幾字彎”最北端

辛勤培育與時光沉積

從曆史的長河中脫穎而出

一粒成一株

一株收千粒

千粒渲染成金色與蒼翠

一個品牌

成為一座豐碑

一個亮點

帶動一方經濟

一張名片

繁華黃河至北

春風吹過,彩虹升起

帶着古郡幾千年的曆史文化

走出這片沃土

去綻放

過去、現在、未來的光輝

寫在五原黃柿子文化旅遊季

□池俊華(五原)

籬笆上開的花

汗瓣裡結的果

黃土地孕育的魂喲

黃河水吟唱的歌

一串串

一叢叢

一坡坡

愛你不說

品你不說

懂你不說

全在舌尖上

全在心尖上

全在筆尖上

相思金豆一顆顆

飽滿 圓潤

醉了山川

甜了眼波

跳着舞

敲着鑼

舞不夠的情懷

敲不完的訴說

都給你 都給你

這陽婆婆的味道喲

黃澄澄的豔影兒

我的,鄉愁的寄托

五原黃柿子詠

□李榮(五原)

曾幾何時

金黃色的它

羞澀地埋藏在

生養它的根葉裡

完成一個普通果蔬的使命

獨一無二的味道

長久彌留在人們唇齒間

獨一無二的金黃色

始終觸動人們的視野

品種研發推廣

政策扶持推動

它如同撐開翅膀的天使

金燦燦地飛出大後套

你說如意

我詠祝福

這顆顆“金蛋蛋”

開通通往未來的幸福之路

耀眼如一顆明珠

平凡似後套人民的淳樸

黃柿子之歌

□王永林(五原)

黃柿美,黃柿甜

回味似甘泉

金色年華系五原

香飄在人間

黃柿圓,手相牽

兒女舞翩跹

天賦河套人築夢

希望在田野

黃柿情,黃柿緣

載譽走世界

名優新特地标上

絲路緊相連

黃柿情,黃柿緣

載譽走世界

名優新特地标上

絲路心相連

五原黃柿子,種在心間的“黃果果”

黃柿子火鍋 實習記者 王少偉/攝

蝶戀花·柿之戀

□劉存亮(五原)

碧葉扶疏黃玉綴,春意濃時,滿目玲珑最。露洗風搖香暗遞,引來蜂蝶相依嗜。

猶記兒時遊玩戲,贊語連連,汁肉香奇異。歲月如流情未易,心頭常系家鄉味。

鹧鸪天·五原黃柿子

□王騰威(杭後)

古鎮飛出金鳳凰,丹心冀願報春光。源于腴壤懷襟抱,更有豪情逐太陽。

芬嘉歲,鼓金囊。柔荑健筆譜瓊章。芳容未展心先醉,愛到濃時夢亦香。

漁家傲·黃柿子種植園

□許林祥(五原)

小步田園尋浪漫,一方沃土人皆歎。炫目風光春意滿,金燦燦,招牌挂在菌菌蔓。

體态豐盈須飽看,沙甜爽口真舒展。新特引來商賈戀,錢串串,地标精品神州贊。

五原黃柿子節感賦

□杜良(五原)

風華四月炫春光,火爆田園柿子黃。

原味原汁彰本色,亦蔬亦果旺營商。

朝陽産業征途闊,反季品牌活力強。

節聚民心升譽度,終成願景富葵鄉。

一片金黃古郡來

□南竹林(呼和浩特)

雪灑陰山種柿忙,秋妝古郡地金藏。

佳人手蘸黃橙酒,醉染心田一片香。

春日尋芳蕾未開,綠蔭掩面惹人猜。

天南地北齊聲贊,柿引心頭韻律來。

五原黃柿子

□梁嗣昆(五原)

倩女含羞暖苑藏,瓤沙汁蜜玉瓊漿。

一腔清氣生津處,塞上香魂是故鄉。

五原黃柿子贊

□王方(五原)

金黃果變黃金果,助力三農富故鄉。

果汁幾瓶赢世界,火鍋一桌去風霜。

訂單随網飛南北,甜柿引流遊梓桑。

産業星空道還遠,品牌築夢寫華章。

來源:巴彥淖爾日報

編輯:喬鴻 校對:楊雅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