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因为一时意气用事退党,晚景落寞活到93岁

作者:喵喵说事

19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风起云涌之时。清朝的垮台后,新文化运动席卷全国,学生、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变革的急先锋。而北京大学则是这场运动的重要舞台。在这一背景下,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张申府,这位出生于河北的才子,也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漂泊至此,与未来的党的领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因为一时意气用事退党,晚景落寞活到93岁

张申府的人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1893年生于河北的一个富裕家庭,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1911年,张申府只身前往北京,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而后考入哲学系,最终却在哲学系的门槛前转向了数学系。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张申府对哲学的兴趣并未减退,尤其是被罗素的逻辑分析法深深吸引。

1917年,张申府成为北大助教,其间结识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三人在思想上逐渐达成共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日益深入。李大钊忙于公务时,张申府常常帮助管理图书馆,偶尔还会与图书馆的管理员一位年轻的毛泽东发生争论。

他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因为一时意气用事退党,晚景落寞活到93岁

“张老师,这本书我已经整理好了。”年轻的毛泽东将一叠书递给张申府。

张申府翻看书页,皱眉说道:“字迹还是太潦草,你再改改吧。”

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张申府在北大的声望日渐提高。1920年,他在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推动下,开始策划成立一个新的政治组织。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最终在1921年成立了。

张申府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国内。1920年底,他应蔡元培的推荐前往法国教授逻辑学。在法国期间,张申府继续发挥他的能力,介绍了多位未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因为一时意气用事退党,晚景落寞活到93岁

1924年回国后,张申府的命运逐渐发生了转变。他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副主任,负责学员的选拔与教育。与蒋介石的冲突让他深感国民党内的右倾势力难以共事,终因不满与蒋的右倾政策而辞职。

1925年,国共合作的矛盾日益明显。在党的四大会议上,张申府坚决反对继续与国民党合作,认为这种合作使共产党处于弱势。他的立场激烈,甚至与会中的许多领导人发生激烈的争执。情绪激动的他在会上高声质问:“我们真的准备永远屈服于别人的阴谋吗?我们的初心又在哪里?”此言一出,会场一片寂静,张申府的言辞虽犀利,但也反映出了党内部分人的真实想法。

他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因为一时意气用事退党,晚景落寞活到93岁

政治的复杂性远超张申府的预期。与会的多数领导最终还是决定继续合作,张申府深感失望,最终在1927年选择了退党。此后,他远离政治,隐居于北京郊外,过着颇为清寂的生活。

在那里,他将时间大部分投入到研究和写作中,偶尔和过往的朋友如陈独秀等人交流。尽管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对国家的变迁始终保持着关注和忧虑。

1986年张申府在北京安详离世。他的去世虽未引起太大的轰动,但《人民日报》上的悼词将他称为“共产党的老朋友”,这份含蓄而深情的哀悼也反映出对他早年贡献的认可和尊重。他的一生,是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充满了理想、挫折和沉思。

他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因为一时意气用事退党,晚景落寞活到93岁

张申府的一生,是对理想与现实折衷的深刻体现。虽然他最终选择了退离政坛,但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正义的不懈探索,仍为后人所铭记。他的经历提醒我们,历史不仅是由胜利者书写,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甚至因坚持而遭受挫败的人,同样构成了这浩瀚历史的丰富多彩。在每一个时代的洪流中,他们的选择与牺牲,都是对未来无声而有力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