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忠臣与奸臣的对立常常是历史故事中的主题之一。张士贵,作为唐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心为国、立下的赫赫战功,本应被载入史册。

然而,因为一些民间故事的流传,他却被贴上了“奸臣”的标签,其形象备受争议。这个传奇的人物,究竟是真忠臣还是被误解的牺牲品?

一个真实的张士贵,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他为什么会被如此丑化?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唐朝初期功臣的真面目。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唐朝建立之初的张士贵:从乱世英雄到开国功臣

公元586年,隋朝刚刚开国不久,一个名叫张士贵的孩子出生在河南卢氏县。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做官的士族家庭,祖上就曾经在北魏时代任过要职。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了张士贵不会过普通百姓的生活。

少年时代的张士贵,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胸怀大志,精通武艺。他能够"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可谓是当时令人闻风丧胆的大将之材。只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遭到了隋朝末年的动荡。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爆发,各路武装势力相互争锋。作为卢氏人的张士贵,自然也卷入了这场乱世风云之中。他集结了家乡的人马,自称"大总管、怀义公",与其他起义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虽然张士贵的势力并不算最大,但由于他所在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既可以直取隋朝的根据地关中,又能够侵扰东都洛阳,所以各路武装势力都纷纷想要拉拢他。不过遗憾的是,张士贵最终都没有投靠他们,而是选择了李渊父子领导的集团。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公元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打着 "安定隋室" 的旗号,向着关中发起了进军。当大军到达晋南绛县一带时,李渊意识到了张士贵义军的重要性,于是亲自派人前去招抚。

经过反复考虑,张士贵最终还是选择加入了李渊的集团。这一决定,不仅大大加强了李渊的实力,也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重要的基础。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李渊先是建立了傀儡政权,改元"义宁",随后又废除了傀儡皇帝,自行登基,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而张士贵,也因此成为了唐朝开国的勋臣之一,受到了重用。他奉命东下进驻陕州,负责清扫河南、肃清崤渑一带的敌对势力,为李渊的进军关东做准备。

随后不久,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率军东讨。作为先锋官,张士贵被任命为第一军总管,率先攻城掠地,给予敌人以重创。不久,张士贵还因此受到嘉奖,并被任命为通州刺史。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这样的表现,使得张士贵受到了李渊的器重。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李渊废掉傀儡皇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大唐王朝,年号武德。而张士贵,也就此成为了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从乱世英雄到开国功臣,这段经历堪称是张士贵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场乱世之中,他凭借着自己的勇武和英才,从一个地方武装头目,最终成长为唐朝开国的重要参与者。

他不仅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在此后的统一战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可以说,张士贵无愧为名副其实的唐朝开国功臣。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唐朝进军统一之战中的张士贵

武德元年,唐朝正式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首要目标,就是位于西北的三大割据势力:金城的薛举、武威的李轨,以及马邑的刘武周。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西征薛举。而张士贵,则被安排跟随李世民出征。

一开始,战局并不太顺利。唐军伤亡惨重,与敌军僵持不下。不过,薛举随后病逝,其子仁杲即位,这为唐军提供了先机。在这个时候,张士贵终于不再被动,而是主动挺身而出。

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奋勇杀敌,立下了不少功勋。最终,薛举割据势力被彻底消灭,陇西全境被唐军占领。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凯旋而归的张士贵,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和奖赏。但他并没有就此享受清闲,反而被重新派往陕州,负责保障漕运的畅通,为唐朝继续向东进军奠定基础。在这期间,他屡次化险为夷,维护了漕路的安全。

一次,当漕粮运至河南渑池时,突然遭到了王世充部将的偷袭。但张士贵沉着应对,指挥部下击退了敌人。另一次,以苏经为首的强盗入侵陕州,守城将领屡战不胜。唐高祖对此十分震惊,认为必须派遣"猛士"张士贵亲自前去剿灭。果然,张士贵一举歼灭了这伙强盗,声威大振。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就在此时,张士贵又乘势进击陆浑和熊州。在与王世充的部队遭遇的黄泽之战中,双方势力悬殊,形势危急。但在张士贵的果断指挥下,唐军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了大胜。这次战役,不仅声威大震,还让张士贵获得了新野县开国公的封爵。

在此后的战事中,张士贵屡立奇功。他曾随同李世民前往山东,大破刘黑闼;又曾跟随淮安王李神通,平定了兖州割据势力。在这些战役中,张士贵不但勇武善战,而且善于指挥调遣,多次扭转了战局。可以说,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唐朝开国元勋之一。

到了武德七年,除了位于朔方的梁师都势力之外,唐朝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全国。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中,张士贵无疑是名副其实的功臣。他从始至终都是这一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为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玄武门之变中的张士贵

随着全国统一的战争逐渐结束,唐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都是当时最出色的军事猛将,在晋阳起兵和建立唐朝的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在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却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这引发了两兄弟之间的权力争夺。太子李建成,强烈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遂与四弟齐王李元吉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李世民。

而李世民也在长期的征战中,积聚了一批猛将,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形成了所谓的"秦府集团"。张士贵,就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公元626年,李世民密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有淫乱后宫的罪行。李渊随即决定在第二天亲自鞫问二人。就在那个关键时刻,李世民率领秦府心腹将领,在玄武门设下埋伏。

当二人路过此地时,李世民突然发动袭击,射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消灭了他们的势力。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作为秦府的骁将,张士贵毫无疑问参与了这次政变。虽然具体细节不甚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这关键时刻,是站在李世民这一方的。这也使得他在新主人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得到了更多的重用和信任。

很快,李世民就逼迫李渊退位,成为唐太宗。在此之后,张士贵仍然被重用,被任命为马军总管,协助新帝治理天下。这表明,他无疑是唐太宗最信任的少数心腹之一。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张士贵与薛仁贵并非仇敌

在众多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中,张士贵的功勋虽然显赫,但似乎总是被其他人所遮掩。后世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就是他与薛仁贵的恩怨。

据说,在初次征讨高句丽的准备阶段,唐太宗特意派张士贵到龙门县招募英雄好汉。而当时的薛仁贵,就是在这个时候投军到张士贵手下的。但是,张士贵却处处压制薛仁贵,限制他的发展,还假传圣旨,将薛仁贵的军功归功于自己的女婿。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这种对薛仁贵的一再打压和陷害,无疑引起了人们对张士贵的极度不满。最终,薛仁贵虽然仍有建功立业,但在张士贵的阻挠下,却只能当一个掌管炊事的小兵头。

可是,这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和历史真相其实大不相同。事实上,在薛仁贵投军到张士贵麾下的时候,张士贵对他并无任何打压。

相反,他能识英豪,很快就发现了薛仁贵的出众之处。在后来的安市之战中,薛仁贵身披银甲,勇于冲锋,大立功勋,正是得益于张士贵的重用和举荐。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而在薛仁贵功勋大震之后,张士贵更是毫不吝啬地向唐太宗推荐了他。这使得薛仁贵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逐渐成长为唐朝著名的猛将。可以说,张士贵在薛仁贵的崛起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传统小说中描绘的张士贵与薛仁贵之间的恩怨纠葛,完全是后人编造的。历史上的张士贵,反而是薛仁贵的引路人,为他的出人头地提供了可能。可以说,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师徒,而非仇敌。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张士贵引退和神化

经过多年的奋战,年近七十的张士贵最终还是申请了退休。公元653年,已经68岁高龄的他在家乡卢氏安享晚年。四年后的公元657年,张士贵安然辞世,终年72岁。

张士贵的退隐和离世,标志着他在唐朝的历史使命彻底完成。作为唐朝开国元勋,张士贵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他从隋末农民起义中崛起,参与了唐朝建立和巩固的全过程,立下了卓越的战功。无论是在统一战争中,还是在李世民登基后的宫廷斗争中,张士贵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可以说,如果没有张士贵的及时投靠,唐朝能否顺利建立都很难说。他在关键时刻的英明决策和英勇表现,为唐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凭借着这些功绩,张士贵也被后世尊为唐朝开国元勋之一。

不过,即便如此,张士贵在后世的形象却并非完全光明正大。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却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嫉贤妒能、阻碍薛仁贵的大奸臣。

这个形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后世文人的创造。在宋元时期,当白话小说开始流行的时候,人们对一些昏庸无能的上位者,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情绪。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结语

作为唐朝开国功臣,他的历史地位并不可否认。但与此同时,他又恰好处在了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夺皇位的关键时刻,并站在了李世民这一边。在后人眼里,这无疑令他成为了一个阻挠正义的大奸臣。

事实上,我们应该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张士贵并未如民间故事中那般陷害薛仁贵,相反还是他的栽培者。

张士贵:忠心为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而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角色,也只是一个忠于自己上司的普通将领,并非主谋。他的所作所为,无非是为了效忠自己的主君,并非出于什么肮脏的私心。或许,张士贵只是不幸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

他不得不背负起后世文人笔下的丑陋形象,成为千夫所指的大奸臣。但我们应该以更客观公正的态度,重新认识这位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他的一生,无疑彰显了忠诚、勇武的典型军人风范,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