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背景下 基层医院如何借势拓展发展新空间?|川渝卫健一体化调研行

作者: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李兴罡 摄影报道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年,川渝合作进入聚力推进、深度融合的发展新阶段。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作为“川渝一盘棋”的重要抓手,在持续数年的推进中,取得阶段性成果,逐步实现了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优化配置、良性流动。

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一批又一批大城市“大医院”的专家团队进驻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到基层医院安营扎寨,既为当地群众解决看病难题,又用各自的专长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惠及更多老百姓的同时,也给众多基层医院带来机遇。基层医院如何用好、用活、用足这些资源?怎样借势拓展发展新空间?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探访。

取长板补短板

博士驻点帮扶带来科室之变

随着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川渝三级医院跨省交叉帮扶工作方案》,川渝两地的“大医院”互派专家团队,跨省市对口帮扶基层医院,近两年成为一种新常态。

在四川省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对口驻点帮扶的刘伟博士,便是重医附一院派出的专家之一。

“脊柱外科是我的专长,微创手术治疗是我的强项,而这两项,恰恰是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前长期存在的短板。”刘伟告诉记者,基层医院条件有限,为此,刚到达州开展帮扶工作时,他“自带家当”,携带了不少微创手术辅助设备,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新技术、新理论传授给了达州的新同事们。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背景下 基层医院如何借势拓展发展新空间?|川渝卫健一体化调研行

重医附一院博士刘伟在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坐诊。曾业 摄

在临床上,刘伟经常与同事一起开展MDT讨论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依据最新临床诊疗指南、科室会诊共识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标准化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同时,还会结合在重庆学习、工作的经验,为医院和科室发展出谋献策,从科研方面开展帮扶工作。

既在无影灯下做手术,也在“三尺讲台”上授课,还会在门诊部坐诊,在医院脊柱外科的日常工作中,刘伟的身影是忙碌的。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背景下 基层医院如何借势拓展发展新空间?|川渝卫健一体化调研行

重医附一院第二批博士团队入住达州市三医院。(受访者供图)

“我们科室的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了,手术及诊疗费用也明显降低了。”刘伟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普通的脊柱外科手术,医院已可以利用微创技术将所有费用控制在6000元左右。“传统的诊疗习惯和思维方式改变了,治疗方案更科学、诊疗程序更规范,患者满意度在提升,大家的业务水平也在提高,说明帮扶有效果,我很有成就感。”

“腰椎微创,技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以前我们从来没做过。现在,这样的手术我们每个月都要做5台以上,有时能达到10余台,而且任何一位主治医生都能独立完成。”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谭健称,在刘伟博士和其身后强大的技术团队帮助下,他们成功拓展了新的业务空间,一年来已出院4000余名患者,整个科室在全市20多个同类科室中的排名,成功跻身至第二位。

优质资源下沉

基层医院有了心身睡眠病区

川渝医院跨省交叉帮扶,打破了行政区划桎梏。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良性流动下沉到了基层,也悄然改变着基层。

5月13日下午,四川达州达川中学三里校区综合楼的大会议室挤满学生和老师。来自重医附一院的精神病学博士郭家梅,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心理健康主题讲座。“面对面听博士讲心理学,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很激动。郭博士分享的很多方法,可以活学活用,也很有收获。”现场一位初中班主任感慨,听完讲座后,她再也不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了。

郭家梅是跨省对口帮扶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专家之一,擅长对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治,2023年7月接替“前任”邱田博士的工作。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背景下 基层医院如何借势拓展发展新空间?|川渝卫健一体化调研行

郭家梅博士在达川中学开展心理健康主题讲座。曾业 摄

前后两任博士通过调研发现,达州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只有少许学校有心理筛查系统,且对于后期的诊断、治疗缺少措施,极易耽误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诊治。为此,他们深耕精神科亚专业,牵头在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心身医学病区,大力改善住院病区环境,持续提升医务人员对心理疾病的识别、诊断、处置能力。心身睡眠病区这个“亚专业”学科的发展,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以前,心理疾病患者找到我们,一般都是开点药,比较严重的甚至不敢接诊。”医院心身睡眠病区副主任王平贵告诉记者,在两名博士的接力帮扶下,他们的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和治疗手段都有了质的提升,“诊疗方法实现了多元化,现在,我们可以进行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谈话治疗,不再局限于药物治疗。”

类似的生动实践,近两年来在川渝两地遍地开花。川渝两地跨省交叉帮扶的专家团队,不仅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还授业解惑、献计出力,共同推动区域基层医疗水平提升。

譬如,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专家,便与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的医生签订了“师带徒”协议,除了理论教学、实操培训,师傅们还会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健康宣教、下乡义诊,为学科建设和基层医院发展献计献策。又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签订网络联盟医院合作协议,双方在医疗救治、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区域整体医疗卫生技术服务水平。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背景下 基层医院如何借势拓展发展新空间?|川渝卫健一体化调研行

四川华西医院专家带队在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联合查房。(图据华龙网)

从输血到造血

实现资源利用转化是关键

“重医附一院的博士团队对口帮扶我们,协议中的服务期是5年。他们走了之后,我们怎么办?”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李建国,2023年7月,在首批博士结束帮扶时,就给科室主任们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同样的问题,从大学校门踏进医院大门两年、所学专业为应用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吴宏宇也有思考。“在校园里,我们是看得多、做得少。真正成为一名医生之后,就必须会做,会治疗。”吴宏宇特别幸运,一参加工作就先后跟随两位博士“手把手”带教。通过300多例实战病例积累,他成了全医院最年轻的心理治疗师。吴宏宇相信,在博士们的帮扶下,他一定能在5年帮扶期满之前成长起来。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川渝三级医院跨省交叉帮扶工作方案》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团队驻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到基层医院安营扎寨,既为当地群众解决病痛,又用各自的专长提升区域医疗水平。带教手术、学术会议、组织授课、科内授课、教学查房等多种形式帮扶行动,悄然推动着两地基层医院的综合水平提升。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背景下 基层医院如何借势拓展发展新空间?|川渝卫健一体化调研行

跨省对口帮扶专家开展学术带教活动。(受访者供图)

2022年7月以来,重医附一院结合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实际需求,已协助该医院建设了呼吸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开展了支气管球囊扩张术、神经根阻滞手术、超声定位下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旋切等新技术、新项目,使该医院的医疗服务领域得到拓宽。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背景下 基层医院如何借势拓展发展新空间?|川渝卫健一体化调研行

跨省对口帮扶专家带队开展微创手术。(受访者供图)

“实现资源利用转化是关键。”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李建国认为,博士团队本身就是一种优质医疗资源,他们身后强大的技术团队同样也是优质医疗资源。“对口帮扶,是输血,我们自己要学会造血。要整合资源,做到业务、科研、教学齐头并进,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