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吕建明未满两年再遭监管,通策医疗业绩滑坡市值蒸发千亿

作者:新京报
吕建明未满两年再遭监管,通策医疗业绩滑坡市值蒸发千亿

雷达财经出品 文|肖洒 编|深海

近日,“牙茅”通策医疗实控人再遭监管。

5月16日晚,通策医疗接连发布公告,浙江证监局对公司实际控制人暨时任董事长吕建明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上交所则对吕建明予以监管警示。

雷达财经注意到,这已非吕建明首次进入监管视野。2022年8月份,通策医疗因存在未披露关联交易、独立性欠缺等相关违规事项,吕建明等人被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同年底,吕建明又因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未及时告知上市公司,被浙江证监局罚款100万元。

1965年出生的吕建明,最早时“下海”做房地产业务起家,2006年从房地产跨界至医疗服务业,多年后打造出市值一度超1300亿元的“牙茅”通策医疗。

在资本市场和社交平台上,吕建明也有着较强的存在感,他“走后门”烧香、在线怼网友,给外界留下“颇有个性”的印象。

上个月,吕建明卸任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不再担任董事长的背景是,随着种植牙集采到来,种植牙价格告别“种一口牙等于一辆宝马”时代,通策医疗遭遇了业绩滑坡和市值败退的双重打击,市值相较巅峰期蒸发超千亿。

风光不再的“牙茅”,还能逆转形势吗?

多次领到监管罚单

5月16日晚间,通策医疗发布公告,公司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事件起因为,2023年3月28日通策医疗披露,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眼科投资”)将于2023年12月31日前全部归还通策医疗于2019年至2020年8月期间提供的1.12亿元财务资助款。

天眼查数据显示,眼科投资成立于2017年,通策医疗持股24%,吕建明直接和间接持股77.48%,为眼科投资实际控制人。

但这笔款项并未如期偿还,今年1月10日通策医疗公告称,眼科投资将于 2024 年一季度完成归还财务资助款,否则实际控制人吕建明将代为履行归还义务。

一季度过完后,眼科投资和吕建明又“食言”了。4月2日,通策医疗公告称眼科投资预计将在2024年4月15日前归还财务资助款及利息。

4月9日,通策医疗披露《关于参股公司已全部归还财务资助款的公告》,截至2024年4月8日,眼科投资已将全部财务资助款 1.12 亿元本金及利息归还公司。

此时,距离上述款项首次承诺偿还时间已过去了4个多月。对此,浙江证监局认为,眼科投资未能按照公告的还款计划及时归还财务资助款,吕建明在眼科投资未能按承诺时限归还时没有代为履行归还义务,违反相关规定,决定对眼科投资、吕建明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同日,上交所也出手。除了因上述事项之外,上交所还查明公司未能在三叶口腔和天使口腔的股权转让交易完成前解决对其提供的借款,导致公司发生资金占用事项,违反相关规定。

上交所决定对通策医疗、公司实际控制人暨时任董事长吕建明、公司时任总经理兼时任财务总监王毅、公司时任财务总监徐国喜、公司时任董秘张华、关联方眼科投资、北京三叶风尚口腔诊所有限公司和杭州天使口腔诊所有限公司予以监管警示。

除此之外,早在2022年,吕建明还因相关违规事项吃到了一连串罚单。该年8月22日,通策医疗及相关人员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釆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2022〕77 号)。

经查,通策医疗存在关联交易未披露、财务资助及投资出资情况披露不准确、上市公司独立性欠缺的违规事项,吕建明、时任总经理兼时任财务总监王毅、时任董秘张华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根据相关规定,浙江证监局决定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不料这次处罚后不足3个月,吕建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在调查一个月时间后,当年12月24日,吕建明又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2)46 号,经查明通策医疗与关联人之间发生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构成关联交易。

浙江证监局指出,吕建明作为通策医疗实际控制人,组织安排相关资金划转,未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公司,导致公司未能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最终,吕建明因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相关规定,浙江证监局决定对其处以100万元罚款。

已卸任董事长一职

频频领罚单的吕建明,前不久刚从上市公司“退休”。

4月18日,通策医疗宣布完成新一届董事会换届,公司实控人吕建明不再担任公司董事和董事长职务。

前一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选举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的议案》,经投票选举王毅担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至第十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这意味着,“牙茅”通策医疗实控人吕建明正式卸任董事长一职。与此同时,吕紫萱被推选为公司新一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据公开报道,“90后”吕紫萱为吕建明之女。

但这次换届的焦点,无疑是吕建明的卸任。公开资料显示,吕建明出生于1965年,现年59岁,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据悉,受到父亲吕钦阳喜欢阅读的影响,年轻时的吕建明怀揣作家梦。但据吕建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毕业之后,他便去了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报到,成为一名公务员。

随后在下海浪潮下,吕建明决定辞去“铁饭碗”,申请停薪留职进入当时蓬勃发展的房地产行业,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副总,并在1995年正式成立浙江通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3年,吕建明成立了浙江通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逐渐成为杭州本土知名地产企业。2006年前后的巅峰时期,通策房产拥有通策建筑设计院,杭州纵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甚至涉足百货业、入主杭州利星商场,开发的楼盘有墨香苑、钱江时代、在河之洲等。

2006年,吕建明从房地产跨界至医疗服务业,当年斥资1亿元买下浙江省内最大的口腔专科医院杭州市口腔医院100%的股权。

对于当初转型的初衷,吕建明后来在采访中表示,“当时房地产市场的时松时紧,政策变化太快,这使得项目的开发风险不好把控,所以就得转型寻找出路。”

在此之前,吕建明因收购“德隆系”上市公司ST中燕(通策医疗前身)而在资本市场声名鹊起。随着“德隆系”崩塌,吕建明将口腔医疗业务引入主业已空心化的ST中燕。

ST中燕实施资产重组后,2007年更名“ST通策”,随后进一步变更为“通策医疗”。由此,通策医疗成为中国第一家以口腔医疗连锁经营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上市公司。

但作为成功转型的地产商人,吕建明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据经济观察报,2009年之前,作为杭州地产商的吕建明,曾以现金加干股的方式行贿某位后来落马的官员。

2009年8月31日,通策医疗发出一个重大事项公告: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浙江通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吕建明因个人问题已被浙江省检察院刑拘,接受调查。

该公告的次月,通策医疗收到吕建明辞去公司董事及董事长职务的报告,辞职原因为因个人原因。直到2016年12月30日,吕建明再次被董事会选举成为通策医疗的董事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历经波折,吕建明个性依旧鲜明,曾因“怼网友”、疫情期间自曝“找关系”进寺烧香而引发强烈的舆论关注。

通策医疗业绩持续承压

通策医疗登陆资本市场后,经历了多轮扩张。

方正证券研报显示,自借壳上市以来,通策医疗经历了三轮业务扩张。第一轮为取得杭州口腔医院(2006年)、宁波口腔医院(2007年)、昆明市口腔医院(2010年)等核心院区。

第二轮为杭口新总院2015年正式开业,公司总院影响力持续增强;省内以诸暨分院、定海分院等为代表,逐渐形成“区域总院+分院”的扩张模式。

第三轮为2018年6月提出省内扩张的蒲公英计划,“区域总院+分院”模式日臻完善,扩张效果显著。

“金眼、银牙、铜骨头”被认为是医疗细分赛道中最好的三个,其中贵为牙科龙头的通策医疗一度受到资金的追捧。

2021年,公司股价最高突破400元大关,总市值也超过了1300亿元。但此后股价走上了下坡路,一跌再跌之后目前市值仅剩约206亿元,较巅峰期蒸发了上千亿元。

从外部环境来看,种植牙集采对通策医疗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2022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种植牙集采的靴子落地。

2023年年报中,吕建明在致股东信中指出,“我们预计到 2023 年种植牙集采尤其是服务费用限价会对公司利润有较大影响。我们原来认为,随着政策吹风,中国很低的种植牙渗透率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提升。集采和服务费控价造成的利润影响可以通过种植牙的增量来弥补。”

但令他没料到的是,几乎所有消费领域出现了“拼多多”效应……一些机构开启流水线种植模式,极端地偏离了种植牙的医疗本质,以消化绝大部分新增的、对价格极度敏感的、缺乏医疗知识的消费群体。口腔种植市场的拼多多模式,长远来看,其影响要超过集采政策。

诸多影响,已经反映在了通策医疗的业绩上。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通策医疗营收增长率分别为-2.23%、4.7%,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1.99%、-8.72%。

在2022年年报中,通策医疗曾在展望2023年的经营计划时称要确保业绩增长不低于25%。显然,2023年的业绩远低于预期。

上述股东信中,吕建明表示,根据新的消费形势,公司将进一步调整医院布局,增加中低服务产品的供给。

这些举措能否让通策医疗扭转颓势,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继续阅读